在绘本阅读中练说仿写
——绘本《风躲在哪里?》写话教学设计
2022-08-25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蒋文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蒋文君
【课前预学】
仔细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是没有风的;打开窗户,在风中散步,观察风躲在哪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不少于十个没有风和风躲藏的地方。
写话观察体验单
风无处不在,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究竟躲在哪里呢?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是没有风的;打开窗户,在风中散步,看看风躲在哪里。在下面的表格中按要求记下不少于十个没有风和风躲藏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孩子运用体验单进行预习,学生有的放矢地对风进行观察。通过写话体验单的个性化填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走出课堂,联系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
【写话目标】
1.观察风的“藏身”之处,仿照《风躲在哪里?》制作同题绘本。
2.学习用“风躲在( )的( )里吗?不对,风躲在( )的( )里。”设问句式说话,学会写出事物的特点,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表达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谈话导入
1.男生关:读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还记得谜底是什么吗?
2.女生关:“看不见,摸不着,稻子见它弯腰,柳条儿见它舞蹈,气球见它就逃跑。”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
3.对了,是风。(板贴)风无处不在,却看不见,摸不着。请你想一想,它究竟躲在哪里呢?
4.是啊,只要你打开窗户,只要你走出家门,去观察,去感受,你会发现,哦,原来风躲在这么多的地方呀……
【设计意图:采用男生、女生比赛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发现风的存在。】
二、巧借绘本,仿说句式
(一)走进绘本第1页
1.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风躲在哪里?》。
2.PPT出示:风躲在软软的枕头里吗?(学生朗读)
师:你觉得风躲在软软的枕头里吗?说说理由。
生:风不在软软的枕头里,因为枕头里都是软软的棉花。
3.作者是这样回答的(PPT出示):不对,风躲在摇来摇去的树叶里。
学生读,学生加上动作一起齐读。
思考:可以把“摇来摇去的”去掉,改成“风躲在树叶里”吗?为什么?
预设:不可以,因为风来了,树叶会“摇来摇去”,由静到动。
所以有风的地方,事物就会发生一些动态变化。我们可以关注一些事物的动作。(板书:动作)
(二)走进绘本第2页
PPT出示:风躲在硬硬的瓶子里吗?不对,风躲在飘来飘去的蒲公英里。
男生齐读问句,说说理由。
学生加上动作,读读作者的回答。
女生看着飘来飘去的蒲公英动图,优美地读。
(三)展示绘本,了解要素
1.PPT出示绘本,观察绘本的标题、图文作者。
2.引导学生欣赏绘本插图。
3.了解绘本制作流程:依次写上刚才读的句子,并给每一页的句子配上一幅图,就成了我们的绘本。
4.继续一起来读绘本,体会绘本的魅力。
(四)走进绘本第3页
1.下面作者会问什么?又会怎么回答呢?请你试着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板贴)“风躲在()的()里吗?不对,风躲在()的()里。”大家试着说说风来时事物的特点,努力把句子说具体说生动。
2.学生看图片口头填空:风躲在()的衣柜里吗?
PPT出示:风躲在黑黑的衣柜里吗?(生读句子)
思考:风到底在不在呢?
学生回答,交流理由:黑黑的衣柜关着,密不透风,所以风不在黑黑的衣柜里。
3.PPT出示动图:飞来飞去的风筝。
生填空:不对,风躲在()的风筝里。
PPT出示:不对,风躲在飞来飞去的风筝里。
学生加上动作,读作者的回答。
(五)走进绘本第4页
1.学生看图片口头填空:风躲在( )的( )里吗?
引导学生关注口袋的颜色、形状回答。仔细观察细节:口袋上面扎了一根带子。学生再填空。
齐读句子:风躲在扎得紧紧的口袋里吗?
2.看动图演示:来了一艘小帆船,扬起船帆。(学生理解、回答)
学生看图片口头填空:不对,风躲在()的()里。
生(读):不对,风躲在鼓得满满的船帆里。
师:饿的时候,小肚子瘪瘪的;吃好饭,小肚子就鼓鼓的。风没有来的时候,船帆瘪瘪的;风呼地吹来,船帆被吹得鼓鼓的,风带来了船帆样子的变化。小船要扬帆起航了,一起读。(板书:样子)
3.学生看图片口头填空(出示小猪储钱罐图):
这只小猪背上有一条缝,旁边还有一个硬币,这是一个储钱罐。(男生口头填空。)
(出示图片:大魔术师的大箱子)
女生问:风躲在(魔术师)的(大箱子)里吗?
男生答:不对,风躲在(飘扬)的(旗帜)里。
4.作者不仅关注了旗帜的动作,还关注了声音,播放音频:听,旗帜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
生(齐读):不对,风躲在(“哗啦啦”)(飘扬)的旗帜里。
原来风还带来了事物声音的变化。(板书:声音)让我们一起来积累拟声词:树叶“沙沙”、国旗“哗啦啦”、风铃“叮叮当当”。
(六)走进绘本第5页
1.风又躲在哪里了呢?看图,小男孩的帽子被风刮走了。
2.作者是这样写的:风躲在(从我头上逃走)的帽子里。
3.生看拟人化动图,交流最生动有趣的词语——“逃走”。这样写,帽子仿佛长了脚,会自己逃走,作者把帽子当作人来写,真是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采用朗读、看图、视频、表演、想象、猜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生一起走进绘本中想象的世界;进行一问一答的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理清结构,理清内容
大家喜欢这个绘本故事吗?那男生读问句部分,女生读回答部分,说说有什么发现。
风躲在哪里?
心珑/文 宋杨/图
风躲在软软的枕头里吗?
不对,风躲在摇来摇去的树叶里。
风躲在硬硬的瓶子里吗?
不对,风躲在飘来飘去的蒲公英里。
风躲在黑黑的衣柜里吗?
不对,风躲在飞来飞去的风筝里。
风躲在扎得紧紧的口袋里吗?
不对,风躲在鼓得满满的船帆里。
风躲在宝宝的储蓄罐里吗?
风躲在魔术师的大箱子里吗?
不对,风躲在“哗啦啦”飘扬的旗帜里。
风躲在从我头上逃走的帽子里。
是呀,这首语言优美、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前4小节是一问一答的形式,第5小节是用连问两个问题后连答的形式写的。(板书:问答)
那下面哪张图适合写在问句中呢?为什么?
我们来看,问句中“软软的、硬硬的”是手摸起来的触感;“黑黑的”是颜色;“扎得紧紧的”是样子;“宝宝的”“魔术师的”让我们知道是谁的,这些都可以写在问句中。
让我们再来看看答句。风这个粗心的调皮鬼,它躲藏的地方都留下了痕迹,有的动起来了,比如树叶摇来摇去,蒲公英——飘来飘去(学生回答),风筝——飞来飞去(学生回答),旗帜——飘扬(学生回答),帽子——从我头上逃走(学生回答);有的样子发生了变化,比如船帆——鼓得满满的(学生回答);有的发出了声响,比如飘扬的旗帜——“哗啦啦”地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采用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会这首儿童诗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采用选择辨析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问句和答句中适合的内容,为后面自主创作小诗理清结构,做好铺垫。】
四、课中律动,想象练说
1.风儿可爱吗?让我们一起在风速歌里找一找,风躲在那里?请你跟我演。
2.看图,师生合作对话:原来风躲在稍偏的(炊烟里),躲在沙沙作响的(树叶里),躲在翩翩起舞的(旗帜里),躲在扬起的(灰尘里),躲在泛起波澜的(大海里),躲在摇摆的(大树里)。
3.老师带来了三组图,谁能用上这两个句式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介绍第二组图的树叶时,模仿“哗啦啦飘扬的旗帜”,关注落叶的样子和声音;介绍第三组图的风铃时,模仿“逃走的帽子”,在关注声音的同时,努力通过把风铃当作人来写的方式,把句子说生动、说有趣。
【设计意图:加入对风速歌的朗读和表演,通过具身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的存在;同时对风的躲藏之处进行延伸扩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避免绘本学习过程的单调。通过三组图片,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为创作绘本奠定基础。】
五、现场创作,多元评价
1.请拿出你的作文体验单,也来创作一节小诗。
2.请注意我们的星级评价标准:
语句通顺★
关注动作★样子★声音★
生动有趣★
3.你们看,如果你多创作几个小节,再根据内容用彩笔给每一页配上相应的简笔画,就成了属于你自己的绘本。请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完善画作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放”的形式,现场创作小诗,渗透写作思路及写话训练要点,意在通过强化学法,内化学法,引导孩子发散思维的训练,达到知识的内化。交流后,师生结合星级评价标准进行多元化点评,既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机利用,又是习作指导的例文,还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探究欲望以及竞争欲望。】
六、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我们的创作也不要局限于一种形式,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的小诗吧。
请你跟我合作读。
我们知道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秋 风
马云超
秋风找大树玩,
大树扔下树叶,
说:你跟树叶玩!
秋风找花朵玩,
花朵扔下花瓣,
说:你跟花瓣玩!
秋风找小明玩,
小明给它苹果,
说:写完作业跟你玩!
【设计意图:补充阅读其他与风有关的儿童诗,激发学生放飞想象,为学生搭好想象的支架,促进思维生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课后体验、幸福延展
1.接着写《风躲在哪里?》,配上彩色简笔画,做成绘本书。
2.把精彩的绘本故事分享给你的同学或家人。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将课堂所写句式和美术绘画结合,制作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绘本,鼓励学生把绘本故事分享给同学或家人,激发学生完成绘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兴趣。】
板书设计:
风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