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

2022-08-25盘祖香刘霜云赵芳芳樊章梅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母牛肉牛

盘祖香, 刘霜云, 陈 敏, 赵芳芳, 龙 玲, 樊章梅

(1. 黔东南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凯里 556000; 2. 黄平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贵州 黄平 556100;3.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 4. 黔东南州饲草饲料站,贵州 凯里 556000)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4~18 ℃,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牧草生长、肉牛育肥和畜禽安全越冬,具有适宜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自然条件。全州有天然草场97万hm2,居全省首位,养牛历史悠久,州内每个少数民族村寨都有“斗牛坪”和“牧场”。“十四五”时期,充分利用好黔东南州丰富的草地资源,高质量发展肉牛产业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调查统计2015—2021年当地肉牛生产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建议,供同行参考。

1 黔东南州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1.1 肉牛生产基本情况据黔东南州畜牧生产年报统计,2015—2021年全州肉牛出栏逐年增多,存栏数逐年下降(见表1)。2015年肉牛存栏73.93万头,2021年存栏43.07万头,下降41.74%。2015年能繁母牛存栏29.75万头,2021年存栏15.63万头,下降47.46%。2015年肉牛出栏17.65万头,2021年出栏19.69万头,增加11.56%。2014—2016年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支持下,分别在黄平、剑河、黎平、榕江、从江5县实施肉牛扩群增量项目资金935万元,对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每产1头犊牛补助1 000元。通过3年的项目实施,肉牛存栏数和能繁母牛存栏数不断增加,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表1 2015—2021年黔东南州肉牛存、出栏统计 万头

1.2 养殖主体发展情况据黔东南州畜牧生产年报统计,2015年出栏1~9头的散养户有75 260户,2021年有54 193户,减少27.99%。2015年出栏10~49头的规模养殖户有289户,2021年有936户,增加223.88%。2021年出栏1~9头的散养户占比75.49%,比2015年(92.57%)下降17.08个百分点。由表 2可见:2021年出栏1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占比24.51%,比 2015 年(7.43%)增加17.08个百分点。10~49头规模养殖户占比是黔东南州肉牛养殖增长变化较大的养殖主体,同时也是适合黔东南州山地肉牛发展的主体规模。

1.3 市场价格走势据黔东南州牛肉价格监测记录,2015—2018年牛肉价格比较平稳,保持在60~70元/kg。2019年8月牛肉价格快速上升,11月达到80元/kg,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牛肉价格上涨速度同步加快。2021年猪肉价格不断下跌,但是牛肉价格一直稳定保持在80元/kg以上(见图1)。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地,当地群众常年有食用酸汤牛肉、“牛瘪”的习惯,以及苗族的“古藏节”“吃新节”、侗族的“斗牛节”等各种节日,牛肉是黔东南州民族节日的必需品。由于市场周期性变化,很多肉类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但牛肉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上升,这对于发展肉牛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有利于促进黔东南州肉牛产业的发展。

2 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贷款支持力度弱肉牛养殖属于投入大、周期长的行业,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养殖场(户)的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不能抵押贷款,贷款困难,建设资金缺乏,影响了牛场的改(扩)建设和种牛引进。资金不足是影响养殖户发展肉牛规模养殖设施配套和引进高新技术的“瓶颈”之一。

2.2 农村肉牛散放养殖利润薄2015年以来全州肉牛存栏数逐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肉牛的饲养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大,而农村外出务工的中青年较多,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很难有能力发展肉牛养殖。另外农村机械耕作已逐渐普及,耕牛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农村养牛数逐年下降导致肉牛的存栏越来越少。能繁母牛养殖周期长,小规模场(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不高。据调查统计,母牛从配种怀孕到牛犊出栏 (6月龄)长到200 kg,需要1.5年,粗略核算母牛饲养成本约3 500元 ,犊牛饲养成本约 500元,合计为4 000元。出售1头 6月龄犊牛收入约6 000元,利润在2 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偏低,难以吸引中青年投入到养牛产业中来,导致能繁母牛存栏数不断下降。自繁自养难以满足肉牛发展的需要,造成全州育肥架子牛大部分需要外调解决,外地牛源运输成本高,还存在长途运输意外风险。

2.3 饲料生产成本较高规模化肉牛养殖离不开优质牧草供给,集中育肥肉牛优质牧草占饲料比重的60%~90%,育肥1头牛需4~5 t优质牧草。按照目前市场价格,青贮饲料成本控制在400元/t才能保证养牛盈利。由于黔东南州牧草种植多在偏远的山地,土地零散不连片,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劳动力成本高,生产青贮饲料的成本在480~550元/t,而从外地调运落地价在650元/t左右,饲草生产成本偏高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牛肉供不应求,价格逐年上涨,发展肉牛养殖的市场行情较好。发展肉牛产业是黔东南州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资金渠道,加大项目资金和金融贷款支持力度,做好肉牛产业的发展规划。根据黔东南州地域特点合理布局肉牛产业,分析评价环境承载能力,积极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发展山地规模化肉牛养殖模式,确保黔东南州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2 大力引进良种,扩充基础能繁母牛发展肉牛产业牛源是关键(特别是能繁母牛),这是发展肉牛产业的基础。目前全州能繁母牛的存栏量急剧下降,难以满足育肥架子牛需求,而外购架子牛大部分从东北购入,由于长途运输、应激反应、气候环境适应性等因素易引发各种疾病。要加强繁殖母牛和引进良种母牛补贴政策的推广示范,减轻养殖户养殖能繁母牛的压力。养殖户能享受能繁母牛补贴政策,才会进一步扩大能繁母牛饲养规模,促进自繁自育肉牛养殖户的增加[1]。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肉牛养殖户的积极性,吸引广大群众投资肉牛养殖业。

3.3 提纯复壮,提高地方种群生产性能黔东南州肉牛地方品种黎平牛、黄平黄牛的繁殖性能强、肉品质好。其选育目标要由役肉兼用型向肉用型方向发展,通过严格选育、提纯复壮,不断提高黎平牛、黄平黄牛的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肉性能)。在肉牛养殖企业建立核心种场选育群或在农户中进行开放式选育,理清血缘谱系,建立选育档案,定期测定性能,淘汰生产性能较差的个体,不断提高地方种群的生产性能[2]。此外要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推广繁育改良技术,保证良种供应。

3.4 以“草”定“畜”,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场畜牧业生产必须以规模饲养为基础,才能获得规模效益。饲草生产水平制约肉牛产业发展,在发展山地肉牛产业中充分利用现有草山草坡和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是关键。黔东南州山多地少,土地不可能大面积用来种草,而原有大面积的牧草地较少,零星分散的草地较多,肉牛产业适合小规模饲养,发展方向应为集约化适度规模饲养。在牛肉市场持续走高的趋势下,肉牛养殖户容易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出现养殖技术、饲草资源、养殖环境与养殖规模不匹配的情况,导致肉牛品质差,同时不利于肉牛养殖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在规模化生产经营逐步成为肉牛生产主体的趋势下,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具备的草地资源确定适合的肉牛养殖规模,才能高效、高质量发展肉牛产业。

3.5 龙头带动,扶持重点带动产业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关键在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养殖龙头企业。实践证明,通过培育和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养牛业的发展,还可逐步提高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让养殖户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为理想的养殖综合效益。龙头企业是联接农民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在养牛产业化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繁育基地,能更好地推进肉牛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产生巨大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作用[4]。

3.6 绿色发展,肉牛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我国自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当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明确了禁养区域。肉牛养殖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建设牛场时必须按照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和环保部门的要求科学规划,在允许养殖的区域(非禁养区)选择适合的地势、地形,有足够的场地建设粪污处理配套设施以及配套周边种植业。避免粪污处理设施无地建,养殖粪便无法处理,大量堆积导致环境污染,制约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4 小结

黔东南州有养殖肉牛的传统和发展基础,又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传统的牛肉消费习惯,发展肉牛产业优势明显。在“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场,将本地牛品种的保种选育、人工种植优质饲草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对饲草加工机械、青贮窖池建设等给予补贴鼓励,进一步促进全州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母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补妆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分析与解读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简介肉牛快速育肥技术
母牛难产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头牛所见到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