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心理暗示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25李莉开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食品 2022年16期
关键词:食品包装味觉色彩

⊙ 文 李莉 开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需品,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食品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食品安全、绿色等,还对食品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会在包装上呈现食品品牌、食品信息、食品代言人等相关内容,但首先被消费者所关注的往往是食品包装的色彩,究其原因在于色彩在食品包装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会为消费者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心理暗示。在食品包装设计中,通过有效应用色彩心理暗示作用,不仅可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趣味,还可提升食品包装的文化价值,进而赢得消费者的内心共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本文对色彩心理暗示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

一、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心理感受

就色彩心理学相关理论而言,人们在看到某件物体的前20秒,大约80%的时间是在关注该物体的色彩,而对于物体其他属性的关注仅会花费约20%的时间。即便将这一时间延长至数分钟,人们对色彩关注所花费的时间也会超过50%,并且由色彩为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会一直对人们的感官产生作用。因此,色彩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一项重要因素,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人们首先关注到的便是食品包装的色彩。

色彩与产品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不仅可于传递产品信息,还会为消费者带来各种心理暗示。比如,绿色代表苹果、黄色代表香蕉、蓝色代表蓝莓、紫色代表葡萄等,通过应用这些色彩,可以直观呈现产品的信息。又如,搭配应用红色、黄色等暖色系,可提升食品的诱惑力,让人们变得更有食欲;将绿色、橙色应用于绿色食品的包装中,可对消费者形成此类食品富有营养的心理暗示。因而,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应当深度挖掘色彩的潜在内涵,把握色彩的象征意义,合理应用各种色彩。

需要指出的是,色彩为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暗示,会因传统观念、地域文化、个人心理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比如,美国的食品包装广泛应用黄色、棕色,会给消费者新鲜、丰满的心理暗示;日本的食品包装设计通常应用素雅的色彩;而中国的食品包装中喜欢应用红色、黄色等吉祥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者也会对一些色彩进行创新应用,如在“怡口莲”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将紫色作为产品包装设计的主色调,由此可以让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迅速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二、色彩心理暗示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有效应用色彩心理暗示,不仅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传递产品信息,还可展现传统文化,使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得到满足。具体来看,色彩心理暗示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通过应用色彩,可直接展现产品的功能属性,明确呈现出产品的特征,对消费者形成一种心理暗示。食品包装色彩可实现系列化,用于区分同类产品间的不同功能。在食品消费市场中,不难发现同类产品应用不同包装色彩的情况,一些微小的色彩调节设计即可构建一个产品系列。比如,在元气森林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应用多种不同色彩,从而构建起一个产品系列,其中,绿色包装代表青瓜味、粉丝包装代表桃子味、黄色包装代表卡曼橘味、黑色包装代表乌龙茶味,由此帮助消费者区分该产品的各种口味,让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购买。另外,运用不同颜色的系列化产品还能够呈现规则美,实现以多胜寡的效果。特别是在如今同类产品繁多的市场环境下,应用不同色彩,让一件产品明显区别于其他类似产品,消费者可基于色彩的不同对产品留下深刻印象,进一步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销量。

通常情况下,视觉感官是人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色彩则是视觉感官中能接收到的最直接的一种感官刺激,不同色彩往往可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这一特性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食品包装设计,通过合理应用色彩,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且,色彩还有助于展现产品的个性品位,比如,市面上的茶叶包装大多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红色作为主色调,由此提升茶叶包装的传统文化韵味。还有一些色彩可与食品包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消费者产生软硬不一、有轻有重的感觉。除此之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色彩,还会通过色彩建立起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不同地域的人们对食品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些食品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色彩心理暗示时,通过与食品对应的地域文化特色有效结合,不仅可弘扬地域文化,还可提升食品的文化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此外,因地域文化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对色彩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应用时要加以注意。

三、色彩心理暗示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设计者可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让食品包装为消费者带来味觉上的心理暗示。一般来说,人们产生不同的味觉是通过舌头品尝实现的,只有人们亲口品尝食物后方可知悉其味道,而色彩可以让消费者在没有品尝食品的情况下,提前获得一定程度的味觉体验感。比如,看到黄色,消费者会联想到香蕉、蛋糕,如同闻到扑鼻的香气、吃到甜美的食物;看到红色,消费者会产生火辣、酸甜的味觉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相同色彩为消费者带来的味觉感官暗示可能是不同的,消费者最终获得的味觉体验还是要取决于食品本身的味道。比如,对于辣条、薯片等食品,采用红色包装能让消费者产生辣味这一味觉体验;而对于饮料、番茄酱等食品,采用红色包装可让消费者产生甜味这一味觉体验。

同时,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设计,还可为消费者带来不同味觉感官的心理暗示。比如,一些品牌的辛辣味薯片往往会应用深红色的包装设计,而对于甜辣味的薯片则会应用粉红色的包装设计,由此让消费者区分出食品的辣味程度。

另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色彩,还可为消费者带来嗅觉层面的心理暗示。与味觉心理暗示相一致,色彩为人们带来的嗅觉体验,同样源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经历。比如,看到绿色,消费者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大自然,因而一些茶叶、口香糖品牌便在包装设计中广泛应用绿色色系。基于色彩所能为消费者带来的味觉、嗅觉心理暗示的作用,在食品包装设计实践中,设计人员应结合食品的特性属性选择适宜的色彩,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依托色彩的变换,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色彩观念,由此赋予了各种色彩强烈的民族性。传统色彩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为此,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基于色彩心理暗示,推进食品包装设计与传统色彩的有效结合,进而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比如,红色作为中华民族最喜爱的一种色彩,具有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相较于其他色彩可有效赢得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基于此,诸如王老吉、可口可乐等一系列饮料品牌,在其产品包装设计中都将红色作为设计主色调,不仅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调动消费者的食欲,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又如,白色、黑色同样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充分体现了道家对自然、理想的崇尚与追求。舍得酒在包装设计方面就组合应用了白色和黑色,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情怀,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把握不同消费群体的色彩偏好,以确保色彩心理暗示的价值能够得到有效实现。

首先,不同民族、地域的消费者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各种色彩产生了不同的偏好。鉴于此,设计人员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应掌握不同民族、地域消费群体的色彩偏好及禁忌。比如,一些常年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蓝天白云、郁郁葱葱的森林,为此他们尤为偏好黄色、红色等暖色系;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城市居民天天过着快节奏的生活,每天穿梭在钢筋水泥之中,为此他们特别青睐蓝天、绿色等偏冷色系。又如,中国人民素来喜爱红色、黄色、绿色,而法国人十分讨厌墨绿色,日本人也将绿色视作一种不幸等。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掌握不同色彩的民族性、区域性特征,确保食品包装色彩设计与特定的地域文化、民族偏好实现有效统一。

其次,不同年龄层的消费群体对色彩的偏好也各不相同,因此设计人员应注重结合不同年龄层消费群体的具体喜好进行色彩设计。比如,老年消费群体追求舒适,偏爱怀旧,所以可在色彩设计中多应用一些暖色,并且不可过于明艳;儿童消费群体则喜欢粉色、绿色等俏皮的色彩,设计人员若再结合各种卡通动漫元素,可使食品包装的设计风格与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相符;年轻消费群体一般追求个性、时尚,设计者在食品包装色彩设计中可兼用暖色系、冷色系,展现出产品的个性及时尚感。

总而言之,色彩是食品包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人员应有效发挥其心理暗示作用,从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食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进而依托色彩心理暗示,提升食品的行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食品包装味觉色彩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自动化是食品包装机械发展的必然之路
神奇的色彩(上)
VR新技能:虚拟味觉技术
食品包装的精准化设计研究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中医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