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近6 年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8-24史蓉蓉曹维娟邱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苏州市

史蓉蓉,曹维娟,邱香

苏州市中心血站血液成分制备科,江苏苏州 215000

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随着我国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 临床用血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国内文献报道,我国每年临床用血以10 %的速度递增,尽管各个血站与医院都在大力宣传无偿献血,但临床上血液的使用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荒”,因此如何减少血液报废成为各个血站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1]。 血液报废分为正常报废和非正常报废, 正常报废指的是由于检测因素导致的报废,是不可避免的报废,非正常报废是一种非检测因素导致的报废,通过加强指导和管理可以减少的报废[2]。本研究拟分析苏州市2016—2021 年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降低血液的非正常报废率,减少血液的浪费。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苏州市血站共采血460 086 袋,以其中8 593 袋非正常报废血液为研究对象, 非正常报废血液均为在采集、运输、制备、使用及储存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全血及成分血不符合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 )中的质量标准要求。

1.2 方法

对苏州市血站2016—2021 年8 593 袋非正常报废血液进行分类,计算全血、红细胞及血浆的非正常报废率,计算近6 年各个年份的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使用Excel 表格归纳8 593 袋非正常报废血液的报废原因,包括破袋、血浆颜色异常、溶血、脂血、凝块及其他原因,并计算各个非正常报废原因的构成比,针对非正常报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 结果

2.1 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

2016—2021 年采血总量为460 086 袋,非正常报废量为8 593 袋,非正常报废率为1.868%,其中全血非正常报废256 袋,非正常报废率为0.056%;红细胞非正常报废43 袋,非正常报废率为0.009%,血浆非正常报废8 294 袋,非正常报废率为1.803%。 2016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1.259%,2017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1.646%,2018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2.068%,2019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2.276%,2020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2.113%,2021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1.823%。 见表1。

表1 2016—2021 年苏州市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n(%)]

2.2 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

2016—2021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主要有破袋、血浆颜色异常、溶血、脂血、凝块及其他原因,其中脂血所占的比例最高,占79.43%,其次为血浆颜色异常和破袋,分别占15.54%和3.29,凝块、溶血及其他原因所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15%、0.07%和0.52%。 见表2。

表2 2016—2021 年苏州市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分析[n(%)]

3 讨论

3.1 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分析

苏州市2016—2021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在1.0%~2.3%之间, 表明近6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得到较好的控制。 脂血是导致血液非正常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79.43%,位居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之首。 脂血的发生与献血者的体质量、饮食、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密切的关系,高脂血症者、肥胖人群以及献血前高脂饮食者均易引发脂血[3]。 血浆颜色异常是导致血液非正常报废的第二因素,占15.54%。 正常的血浆颜色为淡黄色,当血浆颜色出现偏黄色、偏棕色、偏红色、偏绿色时即可认定为颜色异常,血浆颜色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献血者在献血前服用相关的药品或保健品,或使用与色素相关的食物[4]。破袋在非正常报废原因中所占的比例为3.29%。 破袋通常由血袋本身及工作人员所致,或血袋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可引发破袋,工作人员管理失误或操作不规范亦可引发破袋[5]。凝块在非正常报废原因中所占的比例为1.15%,凝块的发生主要有3 种情况: ①抗凝剂与血液未能充分混匀;②由于献血者血管相对比较细,从而导致血液流速较慢,献血时间过长;③采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未能一次成功穿刺,二次穿刺易引发血液凝块[6-7]。 溶血在血液非正常报废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 仅占0.07%,位于非正常报废因素之末。在转运过程中,血液制品发生碰撞可引发溶血;血液未及时放冰箱储存,室外较高的温度可引发红细胞破裂,从而导致溶血;在成分制备阶段,过快的离心速度可引发红细胞破碎,从而引发溶血[8-9]。 其他非正常报废原因所占的比例为0.52%。 主要包括黄疸、血液过期、不足量、血小板聚集、标签缺失、保密性弃血、不规则抗体等。

3.2 血站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①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注重采血前的咨询。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献血知识,通过各种渠道让献血者认识到献血前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不可在献血当天或前一天食用高蛋白、高热量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如鸡蛋、瓜子、肥肉、动物内脏、花生等[10]。 采血前,护理人员需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健康征询,询问献血者当天和前一天下午的饮食情况以及日常饮食习惯,注重对腹部肥胖献血者的咨询和筛查,严格掌握标准,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献血者,需及时进行沟通,并劝导其延期献血,尽可能降低脂血的采集率,减少血液的非正常报废[11]。 ②选择优质的采血袋。 优质的采血袋可减少破袋的发生,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因此在血袋的选择上应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货比三家采购高质量的血袋,加大对血袋质量的巡查质控力度。 高质量的血袋不仅要有弹性,薄厚均匀,而且边角等封口部位必须严密牢固[12]。 采血前,工作人员需严格检查血袋,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血袋,需立即弃用,以防血液在运输、储存、 制备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破袋从而导致血液报废[13]。③加强采血技术训练, 提高护理人员的采血技术水平。采血前护理人员应认真选择需要穿刺的血管,通常选择肘正中静脉位置,因为此处血管较为充盈,对于血管偏细的献血者应由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的护士采血,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采血技术训练,提高一针见血率,确保采血一针率≥99%[14]。采血过程中要注意摇匀,确保抗凝剂和血液能够充分混匀。 个别献血者血管过细无法穿刺,需婉转告知其无法献血,以防血流不畅引发血液凝块,从而导致血液报废[15]。 采血完需称量血袋,一旦发现血袋重量少于平均重量10 g 以上,需及时找寻原因,警惕血袋渗漏或袋内抗凝液量不足,袋内抗凝液不足可引发血液凝块[16]。 ④注重全过程轻拿轻放,注重对血液外观的检查。 血液在采集、运输、保存、制备等各个环节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需做到轻拿轻放,运输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运输容器,严控外包装盒,避免挤压、滑落碰撞或剧烈振荡[17]。 重视对血液外观的检查,一旦发现血液外观可疑,如红细胞偏少或偏多、溶血、血袋破损、血浆颜色异常、黄疸等,需及时进行质控检测,并及时隔离有问题的血液,发现不合格血液后需及时委婉告知献血者,并做好记录,以防献血者再次献血[18]。 ⑤重视血液制备过程的管理。 血液制备过程中离心操作不当可导致血袋破损, 离心速度过快可引发溶血,从而导致血液报废,因此需重视血液制备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离心机要保持速度均衡,起步和刹车都要保持平衡, 转速通常保持在3 600 r/min之内,离心速度不可随意增减,防止离心转速过高,避免溶血[19]。 在装杯离心时,必须将血袋竖直塞满离心杯,尤其四周必须镶实,且必须装到杯底,同时在离心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严把血液质量关[20]。

3.3 小结

综上所述,该市近6 年血液非正常报废得到较好的控制,目前导致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主要有脂血、血浆颜色异常、破袋、凝块、溶血等,针对这些原因,血站必须加强宣传力度,重视采血前的咨询,重视高质量血袋的选择,并且必须提高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全过程轻拿轻放,同时注重血液外观的检查,加强血液制备过程的管理,严控血液质量关,以减少血液的非正常报废。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苏州市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