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PON-1、Lp-PLA2、SAA水平的影响

2022-08-24韩立波刘红钊翟婕妤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溶栓血栓静脉

韩立波,刘红钊,翟婕妤

1.河南省邓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邓州 474150;2.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南阳 473000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且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1]。临床治疗应积极再通血管,恢复血流灌注,以减小脑梗死面积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治疗ACI的重要手段,能激活纤溶酶原,有效再通血管,但溶栓后短期效果较差,易出现血管再次阻塞[2]。机械介入取栓术能通过直视血管内血栓部位,将血栓全部取出,实现血管再通[3]。血清对氧磷酶-1(PON-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动态变化在反映ACI患者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临床相关研究较少[4]。本研究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8例,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ON-1、Lp-PLA2、SAA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及联合组,每组各49例。溶栓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9~68岁,平均(55.87±3.02)岁;发病时间2~12 h,平均(5.29±1.58)h;合并症:糖尿病18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症9例。联合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50~69岁,平均(56.12±2.95)岁;发病时间2~13 h,平均(5.35±1.60)h;合并症:糖尿病17例,高血压22例,冠心病12例,高脂血症8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中ACI的相关诊断标准[5];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CI;均为初次发病;均为中、重度ACI,具备机械介入取栓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近期有脑出血病史或活动性出血;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血压控制不佳;凝血功能障碍;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免疫功能障碍;近6个月有外科手术史。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1.3.1基础治疗 两组根据病情进行基础治疗,包括调节血脂、降血糖、抗感染、控制血压及营养神经治疗等,并口服阿司匹林,每次100 mg,1次/天。

1.3.2溶栓组 采用阿替普酶(丹麦诺和德公司,国药准字SJ20160055)治疗,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其中10%静脉推注,其余90%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h滴完)。

1.3.3联合组 在溶栓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机械介入取栓术治疗,麻醉后行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将Guiding送至血栓形成位置,置入支架,取出血栓,经DSA确认无异常后撤回支架,并拔除动脉鞘。

1.3.4治疗监测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若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溶栓后注意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昏迷状况,苏醒后进行康复指导。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显效: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90%;有效:症状较治疗前改善,NIHSS评分降低≥18%且<9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NIHSS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总分共42分,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3)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根据DSA检查结果进行评估,0级:病变段血管闭塞,无血流灌注;1级:病变段部分血管闭塞,无法充盈远端血管;2级:病变段血管轻微闭塞,灌注缓慢,能充盈病变段远端血管;3级:血管通畅无闭塞,可快速完全充盈病变段血管。(4)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PON-1、Lp-PLA2、SAA水平。采集静脉血4 mL,离心5 min(3 000 r/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型号:LABOSPECT 008 AS)检测血清PON-1、Lp-PLA2水平;采用胶体金法检测SAA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包括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再灌注损伤、尿路出血等。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溶栓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TIMI分级比较 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TIMI分级情况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TIMI分级比较[n(%)]

2.4两组血清PON-1、Lp-PLA2、SAA水平比较 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Lp-PLA2、SA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溶栓组,血清Lp-PLA2、SAA水平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PON-1、Lp-PLA2、SAA水平比较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08%,低于溶栓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ACI是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进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疏通患者闭塞血管,改善其神经功能及预后。

阿替普酶是临床常用的血栓溶解药物,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能快速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但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血管再次阻塞,使病情恶化,加重症状[6]。张培君等[7]研究表明,神经介入动脉取栓应用于ACI患者效果较好,能改善其认知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溶栓组的79.59%,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NIHSS评分较溶栓组低,TIMI分级情况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介入取栓术是在DSA引导下利用导丝、导管等破坏血栓,并采用支架将血栓直接取出,达到开通阻塞血管的目的;其与静脉溶栓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尽快恢复血流灌注,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神经功能及脑组织代谢[8]。

PON-1属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的酯酶,能抑制高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防止脂质过氧化,抑制过氧化物水解,发挥抗氧化作用,其水平在ACI患者中显著降低[9]。Lp-PLA2是具有血管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能水解氧化磷脂生成促炎物质,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其水平升高提示ACI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加重[10]。SAA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ACI发生后,因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其水平明显升高[11]。本研究根据血清PON-1、Lp-PLA2、SAA水平变化情况来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溶栓组(P<0.05),血清Lp-PLA2、SAA水平低于溶栓组(P<0.05)。在传统静脉溶栓基础上采用机械介入取栓术能进一步完全清除血栓,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管流通情况及内皮细胞功能。因此,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能起到调节血清PON-1、Lp-PLA2、SAA水平的作用。此外,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表明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能降低ACI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有待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疗效显著,能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血管狭窄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溶栓血栓静脉
重视下肢穿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