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
2022-08-24龙一飞刘健平赵婵静鄂顺梅孟少伟林冬玲
龙一飞,刘健平,赵婵静,鄂顺梅,孟少伟,陈 茶,林冬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广东广州 510006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研究表明,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于全国水平,尿路结石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40%以上[1]。由于尿路结石是引起尿路梗阻的常见原因,尿路梗阻时间较长,则易引发严重的尿路感染,如果不及时处理感染,容易导致脓毒血症,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并准确地对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0例尿路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8年1-10月收治的共360例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5例,女165例。(1)纳入标准:①患者治疗前经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确诊为尿路结石;②患者治疗前行中段尿细菌培养。(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②伴有系统性免疫缺陷的患者;③合并其他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患者。对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118例)与非感染组(242例)。
1.2方法 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治疗前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钾(K)、钠(Na)、氯(Cl)、钙(Ca)、镁(Mg)、磷(P)、尿素(UREA)、尿酸(UA)、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原(PCT);治疗前的尿液化学分析指标(试带法),包括尿浊度、尿酸碱度、尿比重、尿白细胞酯酶、尿潜血和尿亚硝酸盐;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2.2性别、年龄、尿路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偏相关分析 选择性别、年龄、尿路感染这3个因素和住院时间进行Spearma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与年龄两变量的情况下,尿路感染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314,P<0.001),见表2。
表2 性别、年龄、尿路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偏相关分析
2.3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比较 感染组UA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感染组尿浊度中混浊患者所占比例、尿白细胞酯酶及尿亚硝酸盐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M(P25,P75)或
组别nP(mmol/L)UREA(mmol/L)Scr(μmol/L)UA(μmol/L)PTH(pg/mL)PCT(ng/mL)感染组1181.10(0.99,1.21)6.01(4.54,8.30)84.0(66.8,113.3)394.8±116.339.5(21.7,54.5)0.07(0.04,0.30)非感染组2421.13(0.99,1.24)5.68(4.49,6.94)94.3(91.0,117.0)423.3±112.737.0(25.6,53.2)0.06(0.04,0.09)Z/t-0.533-1.460-1.8682.250-0.557-1.456P0.5940.1440.0620.0250.5770.146
2.4两组结石成分分布情况比较 纳入研究对象的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与混合性结石为主。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结石成分也以草酸钙结石与混合性结石为主,感染组草酸钙结石占44.07%,非感染组占50.41%;感染组混合性结石占44.07%,非感染组占40.9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结石成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3,P>0.05)。见表5。
表4 尿液化学分析指标检测结果在两组间比较[n(%)或M(P25,P75)]
表5 两组结石成分分布情况[n(%)]
2.5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性别、住院时间、年龄、UA、尿浊度、尿白细胞酯酶和尿亚硝酸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性别、尿浊度、尿白细胞酯酶和尿亚硝酸盐是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6。
3 讨 论
尿路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即使在各种外科技术、治疗手段高度发展的今天,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也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尿路结石患者易合并尿路感染[3],感染又可导致病情反复,直接影响患者预后[1]。严重的尿路感染甚至可引发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尽早明确感染,准确评估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2]。
本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的结石患者中,女性尿路感染率为52.7%(87/165),同于男性的15.9%(31/195),产生性别差异主要与男女的泌尿系统生理结构特点以及激素水平不同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雄激素能够促进结石形成,而雌激素却是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所以尿路结石往往男性较女性多见[5]。同时,由于女性尿道短且尿道口距离肛门近,因此,女性尿路结石患者往往更易合并尿路感染。此外,本研究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较非感染组大,住院时间也较长。Spearman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性别与年龄变量的情况下,尿路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尿路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更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UA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尿浊度中混浊患者所占比例、尿白细胞酯酶与尿亚硝酸盐阳性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PCT作为早期较理想的炎症指标,在炎症或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常用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情况[6]。本研究两组患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尿路感染患者都属于局限性感染,细菌或者毒素较少进入血液循环,导致PCT水平升高幅度较小有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住院时间、尿浊度、尿白细胞酯酶和尿亚硝酸盐是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更易见于女性、尿液混浊、尿白细胞酯酶及尿亚硝酸盐阳性的患者。尿浊度作为尿液分析常规项目,由于易受尿pH值、标本留置时间等因素影响,导致临床重视度不高。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尿浊度混浊除了常见于健康者的结晶盐析出等生理性情况外,也易见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脓尿或菌尿等病理性情况。研究发现,将该项目与尿白细胞酯酶、尿亚硝酸盐及尿沉渣镜检联合,对尿路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达100%,可用于临床快速筛查[7]。
综上所述,女性、高龄尿路结石患者容易合并尿路感染,而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又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因此,临床应预防性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监护力度,降低感染率,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尿液化学分析中尿浊度、尿白细胞酯酶及尿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在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与未合并尿路感染患者间存在差异,且其检测方便、价格相对低廉,建议临床可重点关注,将其用于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辅助诊断,但不能代替尿培养等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