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08-24尹金祥杨中民王小林田金朝
尹金祥,杨中民,王小林,田金朝
1榆林市第二医院普外科,陕西 榆林 719000
2丹凤县医院外科,陕西 商洛 726200
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的肿瘤,好发于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吸烟、酗酒等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手段较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化疗及放疗等,但治疗方案的选择需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根治肿瘤、提高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回输或接种肿瘤相关抗原、抗原多肽体外冲击致敏树突状细胞对细胞毒性T 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具有诱导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3-5]。贝伐珠单抗作为靶向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比较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6]中结直肠癌诊断标准;②生存期≥6 个月;③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②因炎症引起腹部严重粘连;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9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靶向治疗组(n=42)和免疫治疗组(n=48),靶向治疗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免疫治疗组患者给予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组中,男21 例,女21 例;年龄43~76 岁,平均(54.67±5.39)岁;临床分期:Ⅲ期26 例,Ⅳ期16 例。免疫治疗组中,男23例,女25 例;年龄41~73 岁,平均(54.62±5.48)岁;临床分期:Ⅲ期28 例,Ⅳ期2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贝伐珠单抗7.5 mg/kg 静脉滴注,持续治疗1 个月。免疫治疗组患者给予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抽取50 ml外周静脉血,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将特定的树突状细胞分离培养,使用KABI 系统获得单核细胞,并对去除白细胞的单细胞进行浓缩分离和培养,在细菌、真菌和内毒素检测合格后备用,将提前配置好的树突状细胞悬液(40 µg/0.1 ml)置入2 ml生理盐水混匀后,分2次分别皮下注射于左、右腹股沟淋巴结区,注射完毕后续留观30 min,无异常可离开,首次治疗为每周1次,后续治疗每2周1 次。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7]。②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提取血清,-80 ℃冰箱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③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④治疗前后,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树突状标志物的相对表达量,包括CD1a、CD83,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⑤治疗前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30,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认知功能及角色功能5 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减退、其他。⑦治疗后,由高资历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书面记录的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1 年12 月,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靶向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31/42),高于免疫治疗组患者的56.25%(2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P=0.024)。(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EA、CA19-9、CA72-4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靶向治疗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均明显低于免疫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2.3 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NK 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NK 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靶向治疗组患者CD3+、CD4+、CD8+、NK 水平均明显高于免疫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2.4 树突状标志物相对表达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1a、CD83 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1a 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CD83 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但靶向治疗组患者CD1a 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免疫治疗组,CD83 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免疫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树突状标志物相对表达量的比较
2.5 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 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靶向治疗组患者EORTC QLQC30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免疫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评分的比较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靶向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免疫治疗组患者的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5,P=0.043)。(表6)
表6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7 预后情况的比较
随访6 个月,靶向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14%(3/42),低于免疫治疗组患者的25.0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23);靶向治疗组患者的转移率为4.76%(2/42),低于免疫治疗组患者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
3 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不易被察觉,病情进展较慢,出现明显症状时已处于中晚期,目前临床对此病的具体病因尚未达成一致,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寄生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消化系统疾病等相关,随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腹泻、便秘、血便、黏液便等非特异性表现[8-10]。
目前,结直肠癌患者多给予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治疗,但长期化疗易引起强烈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由于耐受性较差而导致过度治疗,促进疾病进展[11]。细胞免疫治疗是在免疫学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其通过增强自身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12-13]。贝伐珠单抗是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减弱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抑制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14-15]。本研究显示靶向治疗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这可能是因为贝伐珠单抗可以促进血管肿瘤细胞恢复正常,降低血管肿瘤细胞的血管通透性与组织间的压力,更利于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药物浓度,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疗效。
研究显示,CEA、CA19-9、CA72-4 是临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16]。CEA 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肿瘤中,首先提取于结肠腺癌组织,可作为结直肠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A19-9作为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抗原,其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CA72-4 是一种黏液蛋白类CEA,具有光谱性;上述指标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靶向治疗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其原因可能为靶向治疗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免疫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但还需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细胞会对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造成损伤,且患者对肿瘤细胞的抵抗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使肿瘤复发的主要途径为血行转移[19-20]。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能够较好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较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降低血管可逆性再生的发生风险。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研究对象单一、病例来源受地域限制,故在今后研究中需增加样本量、纳入多中心研究对象并扩大病例来源,以证实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靶向治疗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