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增强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方法策略
2022-08-24巴里坤县融媒体中心靳丽娟
巴里坤县融媒体中心:靳丽娟
媒体形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传统媒体,可是电视媒体仍占据尤为关键的地位。电视台如果想从容应对由新媒体引起的挑战,应提高对节目质量的同采,作为新闻记者也要强化采编能力,由此为优质新闻节目提供坚实基础。采编信息的报道价值、是否为当下热点和舆论导向的正确性等,均是节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新闻记者唯有增强采编能力并提高采编意识,才会推动电视媒体更好地发展。
1.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新闻记者提高业务素养
针对新闻记者而言,采编能力与洞察社会事件的能力均能反映其职业素养,因为新闻突出实效性及真实性,所以作为一个能动个体的新闻记者,应在采编中融合自己的风格,呈现新闻内容时,记者能够依据社会反响尤其是人民群众反映,依据基本职业原则对个人工作思路加以调整,从而增强新闻的编辑及采访能力,促进业务素质水平提升。
1.2 有助于电视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电视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无法脱离市场竞争体系,受到新媒体带来的冲击电视台也会陷入到生存困境,难以再次重现曾经一段时间内的“垄断”局面。新闻报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需高度重视内容质量,敏锐捕捉新闻意义显著的事件展开报道,由此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群体,在提升节目收视率的同时强化市场竞争能力。
1.3 有助于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因为仍有很多人以电视收获所需信息,将新闻采编做好,可以确保广大民众及时了解社会当前发生大事小情。重视新闻采编,尤其是用心报道人们关注度最高的社会事件,清楚呈现其发生、发展及其结果,以此为民众知情权提供保障,另外还能针对观众真实看法开展跟进报道,形成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合力。
2.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实效性偏低
传统电视新闻,与进入新媒体时代的传递消息速率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于新闻开播日期已经固定,因此新闻开播之前,相关媒体人员会依据当日报道内容主要条件及主题,进行接收内容的合理筛选,与此新闻报道内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关于信息收集、信息筛选及编辑,这个过程会耗费很多时间,但是在其期间有可能发生新鲜事件。可是这些信息,只有具有巨大影响力或是社会效应,不然都会在次日播出或放弃播出。基于此,新闻编辑若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发展需求加以调整,则难以在当前发展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也正是由于电视新闻栏目已经固定了播出时间,因此群众为满足了解时事新闻的要求,则通过选择网络渠道了解,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新闻信息,以暂停或是播放等技术满足收看需要,相比之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实效性更低。
2.2 滞后性较高
电视新闻传统传播渠道为电视广播。这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传播速率无法企及现代信息传播速率,所以多数受众群都习惯在电视广播获得新闻信息,也拥有相对广泛的电视新闻受众群体。基于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进入新媒体时代诞生很多现代化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由此人们便拥有高效且及时的信息获取以及沟通平台。人们已突破以往在时空上的限制,按照个人的时间与想法安排来个人感兴趣的新闻信息,由此缩减电视新闻的收视群体。以往进行电视新闻编辑,均以新闻主题和栏目特征来选择信息,那么电视新闻很容易为群众留下的印象为固定、官方,加之电视新闻没有直接联系到群众的现实生活,多数群众逐渐丧失电视新闻的收听兴趣。走进新媒体时代,如果调整新闻内容无法和观众日常生活形成一种实质联系,且推动传播速率的提高,电视新闻会体现出更显著的滞后性。
2.3 互动性不足
电视新闻以往的传播形式为单向性传递,但是大多数用户在新媒体时代提出更高的沟通、交互需求。过去新闻编辑在收集信息方面,会设置群众热线或者是意见邮箱,可在收取群众意见上依然存在很大限制,另外信息反馈收集后,编辑人员审核与传递信息的时间相对较长,久而久之便会打压人们的参加积极性。另外,信息收集与筛查环节十分严谨,由此电视新闻拥有高度的权威性及严肃性,受众群体在此氛围下难以放松,但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更为灵动多样,通过受众群体进行对比,便降低了对电视新闻的满意度和接受度。
3.增强新闻采编能力具体策略
3.1 创新新闻采编形式
各个媒体行业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出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均会引用一些新技术,在新闻采编方面如果依然运用传统模式,没有创新自然无法实现长远发展。当前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在热点新闻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个媒体均想要马上报道,但是这样也会导致新闻内容雷同,由此受众数量也会逐渐缩减。基于此,新闻记者应在采编工作中创新采编形式。在编辑工作中,新闻采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可在以往采访时往往通过书面文字、现场转播等模式呈现。因为新闻播报时长直接限制采访时长,因此只是以一些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与画面,难以全面了解采访内容。作为编辑人员则应遵循新媒体时代特点进行采访方式的创新。通过5G技术进行实时性采访,在界面上通过弹幕互动强化和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或是以3D动画、VR技术提高电视新闻的趣味性及科技感,从而让电视新闻拥有更强的吸引力。记者在新闻采访中,不单纯是扮演记者的角色,还要针对个人身份进行更为丰富性的定位。记者要认识到不能仅作为新闻的“传递者”及“调查者”,该环节还要考虑到当事人并立足观众视角,深入分析新闻事件造成的影响,并能启发观众的价值观、思想等。实施新闻采访过程中,将个人立场摆正的同时关注角色的多重性,也要求记者能在整个采访中维持稳定情绪,按照采访需求以及职业定位,避免情绪过激或者发出不理智的攻击行为,而是要以平和心态进行采访,由此保障新闻采访高效完成。至于编辑内容及编辑形式也需敢于创新,通过独特、新鲜的新闻内容尽可能多的吸引人们的视线,至于形式上要防止复制固有模式,应积极创新,加大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力度,提高传播新闻速度的同时反馈人们的真实反映。至于正在发生的事件通过滚动播报,吸引群众注意力且提高新闻内容的时效性。
3.2 提高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
有关新闻敏感性,其主要是指记者在看待社会事件所具有的信息处理和捕捉能力,这也是记者必备的一种能力。但是这种敏感性无法在朝夕间获得,不仅要花费长时间培养还要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新闻记者,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增强思考与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提高敏感性。此外,新闻记者不只是要看到事件表象也应对背后内容深入挖掘。
3.3 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价值取向
由于新闻行业导向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电视台应重视新闻记者自身的价值取向。记者若是存在价值取向问题,可能在新闻报道时有意或无意将个人价值观念渗透,但有时价值观念会对人民群众造成影响。加之电视媒体作为政府与我党的“喉舌”,应该对人民群众予以科学正向的舆论引导。基于此,新闻记者需保证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而且要敢于担负社会责任。始终坚持真实报道新闻事件,让新闻信息能将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传输给人民群众。个别从业人员因为要“抢头条”,所以忽视对事件真实与否的核查,有时直接应用或是转载其他记者的新闻报道。那么,作为新闻记者应能吃苦耐劳,这主要是由于采编工作相对劳累枯燥,为了采集素材需要东奔西跑,因此记者要发自内心热爱这份工作,防止在具体采编中产生应付态度。
3.4 加大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力度
记者应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转变只看到事件表象的方式,应该善于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和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新闻。对此,新闻记者报道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新闻,可以更好地将人们的阅读欲望激发出来。例如,报道和日常衣食住行相关的新闻,依据这一新闻事件深入挖掘人们在当前生活中面临的难题,类似的报道还能让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民生的关注程度,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另外,电视台还能采取专题报道形式,针对某个热点新闻,立足于不同其他媒体平台角度剖析此新闻事件,也可以让专家对这一现象深入解读。如果想将群众的新闻阅读兴趣更大限度激发,则可就某一新闻开展专题报道,而新闻记者则要在专题报道中深入挖掘有关信息,这样在提高新闻内容质量的同时,吸引更多受众。
总之,电视新闻媒体在过去发展中积累大量经验,则可将相关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还要将上述经验和新媒体下的新闻采编工作相结合,推动电视新闻的多元化发展。新闻记者在平时工作中,应了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的优缺点,以创新思维增强双方的互补融合,不仅能够弥补不足还可以彰显其独有优势,电视新闻应该在新媒体时代构建一条有效的发展之路。凭借新媒体的技术及优势实现强强融合。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媒体实现高速发展的原因,以此为建设电视新闻体系提供参考。关于新闻报道制作环节,编辑人员需厘清工作范围,合理分配各部门人员的工作任务,一方面让制作新闻拥有清晰严谨的逻辑架构,另一方面让全体参与人员统一对新闻事件的认知,这样能在本质上确保新闻报道质量。另外,还需对新闻传播渠道加以创新,微博、微信等均属于良好的传播渠道。依托节目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积累一定量粉丝。将新闻节目内容及时在这些平台上进行更新,或在平台发布和节目有关的热点消息,通过转发实现对节目的传播宣传。
进入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对比近些年出现的新媒体平台,无论是传播速率还是播放形式等均欠缺一定优势。对此,电视新闻编辑需顺应时代发展势潮加以创新,确保电视新闻可以满足广大受众群体,提出新闻获取的高效性、互动性、实时性要求。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结合实际创新编辑思路、充实编辑内容,依托新技术完善采访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