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普查数据的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
2022-08-23赵洪
赵 洪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江苏南京 211135
心理普查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心理测验,采取大规模团体施测的形式,方便、快捷、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其后,对测量数据按照标准进行一定的筛选,筛查出存在心理偏差的个体并对这些个体进行提前干预。近年来心理普查这项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1 心理普查工作的现状
国外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测评工具与日俱增,并且技术层面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推动了心理测评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起步,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和心理测量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院校都在进行大学生心理普查。心理普查对于快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准确筛查出危机干预对象,并科学制定出预防控制策略有重大意义。比如,龙细连等老师的《高等院校新生心理普查对学生在校表现的预测作用研究》,郭凯娟老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分析》,吴锦鸿等老师的《心理普查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实践应用》。但是大多数院校采用UPI量表作为心理测量量表,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等作为补充的较少,尤其针对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2 心理测量量表及数据分析
本次心理普查依托于瑞格心理测评系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是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病状清单(HSCL1973)为基础,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与其他的自评量表(如SDS、SAS等)相比,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受测者的自觉症状特性等优点。
本次心理普查对象为某高职校2021级2206名新生,时间在开学后三到四周(10月中旬)。本次测评报告中SCL-90的筛查标准:总分≥160分,阳性项目数>43,任一因子分≥3分。
2.1 总体筛查结果
在2206人(实测人数)中,测查结果表明,心理异常人数为444人,占总人数的20.13%;其中,男生异常总数为238人,占高职新男生总数的比例为10.79%;女生异常总数为206人,占高职新女生总数的比例为9.34%。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2.2 SCL-90各因子筛查人数和筛查率
依据筛查标准,对照下图,对比任一因子分≥3分的人数,该高职校新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的因子明显偏高。
SCL-90各因子筛查人数图
2.3 结论
由数据分析,该高职院校2021级新生的心理问题属于正常范围(一般初次筛查问题比例介于10%至20%之间)。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当然,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心理普查数据,所有的数据也仅仅是学生当前状态,仅供二次重测或面询时参考,不可作诊断用。
这些心理困扰可能会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使学生无法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集体,甚至可能影响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因此,积极关注、持续跟踪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 教育策略
3.1 重视心理普查工作
首先,规范、细化心理普查工作。心理指导老师在普查前,向学生宣讲普查的目的、意义,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避免他们心存顾虑或敷衍了事;普查时,能够熟练掌握心理测试的指导语,使用指导语使学生坦诚、真实地回答问卷;普查后,认真整理、分析普查数据。这些数据本身有可能受随机因素影响,比如某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量表本身使学生产生防御心理,使得学生刻意伪装或隐瞒。这就需要我们在量表的数据整理方面更要细化、完善,尤其是对部分个体进行重测或面询。这样得出的数据才能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其次,跟踪、回访筛查出的学生。对部分个体,即使是二次重测,心理咨询老师依然需要向被试者解释二次重测的原因、流程,消除其顾虑和抵触情绪,使用心理测试指导语,指导学生完成测试。对于测试的结果有疑惑的地方,最好由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当场一对一提问、聆听、观察,由专业的对话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心理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等,以期验证、鉴别该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类别。这个过程相当重要,可以及时预防、有效干预,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若某个学生在初次筛查中反映出严重心理问题,可是在重测和面询中没有被有效验证和鉴别出来,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或转介,延误心理治疗的时机,那么,若在后续学习、生活中发生危机事件,将会对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建立、保管心理健康档案。在二次重测及面询之后,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记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系部等)、心理健康信息(主要是心理问题的归类:情绪、个性、身体等)以及干预信息(主诉问题、咨询要点、总结与反思等)。
出于保密原则,在心理健康档案的保管方面,防止学生个人信息丢失或泄露,心理健康档案记录表可以由心理健康中心跟踪的老师保管。在档案的查阅和使用方面,除了保密的内容,即使是同行之间的相互督导,也需要隐藏学生的基本信息。当然,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还要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途径。
3.2 优化心理普查工具
本次心理普查所用的量表SCL—90是状态类测量量表,它最大的特性是仅反映当下一个星期到一个月的心境。一旦应激事件一过,失去了应激源,普查数据则可能失去客观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筛查的效度。所以,在心理普查工作中,可以以一种量表为主,2~3种量表为辅,综合施测,如在施测SCL-90的基础上,辅以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量表。综合分析这些测量量表的数据,能够提高筛查的准确率,也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二次重测和面询中,还可以增加投射类测验,比如相对成熟的房、树、人绘画测试(HTP),由画面大小、颜色、位置等具体的绘画特征来询问、观察,进一步澄清或初步判断其对应的心理状况。优化组合各种心理普查工具,互为补充,全面科学地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抓住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主要心理问题,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行为问题又有哪些?如何干预?在实施的过程中,哪些方案更为有效?哪些可以改进?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单一。除了开设学校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程之外,可以联合学校的心理协会以讲座、心理剧、心理微视频等形式开展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似曾相识的,甚至就是亲身经历的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察自己的心理,更好地理解自己,或者更好地表达、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受到启发,领悟其中的道理。还可以抓住班会课的阵地,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感悟、了解情绪的相关知识和情绪对自身的影响、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及时释放“情绪垃圾”,在生活中保持身心平衡的状态。
3.4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从普查结果来看,单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几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更不可能把问题交由辅导员解决。心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和科学性,更有伦理的原则。学校需要再增加一批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以便能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定期培训,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更为高效。
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中,辅导员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说,为了满足新时期工作要求,需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来说,心理咨询中心约谈某个学生有时候需要辅导员传达。如果辅导员不了解其中的伦理原则,没有注意到工作方式或方法,很可能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误伤”学生,尤其是那些本身情绪不够稳定、易激怒的同学,用不太合适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了对心理咨询中心的信任。这会给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辅导员可以利用心理普查的结果助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重点关注、提前干预,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高效地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风气,这也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
3.5 发挥学生自助、朋辈互助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也要发挥学生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现有的需求,激发他们探索自身心理的兴趣。鼓励他们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性,协调自己的心理发展。
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心理联络员的桥梁作用。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不仅要负责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也要能敏锐地观察到本班同学的心理状态,记录并汇报,更要做到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关注、疏导。
结语
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虽然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程度不一,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
做好高职院校心理测量工作,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高职新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为将来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相应的教育策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建议和措施,努力提高心理普查工作在学校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的加深,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发展,相信今后的心理普查工作会更加专业和规范,并且能够提出更多有建设性和可行性且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