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以综合实践活动“班徽大赛”为例

2022-08-23马玉龙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徽章班级探究

文∣马玉龙

谈及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时候,专家们指出,中国学生较薄弱的是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可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动手创造的能力却跟不上。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犹如教育家佐藤学提及的“座学”,让学习者把教科书和黑板上“映出的知识的影子”作为信息习得,而 “不是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知识”,所以当学生来到广阔的现实世界时,会由于现实世界比之前的影子更加耀眼复杂,而一时不知所措,一时间什么也认知不了。[1]学生缺乏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程缺少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我们给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往往局限于一个课堂上特设的背景,忽略了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本身可能涉及的诸多影响因素,欠缺学习的真实性。因此,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话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课程实施要凸显教育的实践性、真实性与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教材,灵活性强,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可以选取真实的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真实的探究体验,并借助任务评价促进学习过程的有效进展,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本文以四年级“班徽大赛”主题活动为例,探讨课程的实施方法。

一、创设情境,选择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的主题

《纲要》指出,课程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班徽大赛”这一活动主题既来源于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我是校园小主人”,也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发展需要,活动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徽章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一所学校都设有独特的校徽。许多班主任也希望拥有属于本班的原创徽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集体感,对班级生活也有了较为充分的体验和认识,作为班级的小主人,由他们亲自为自己的班级设计班徽,最合适不过了。开展班徽设计与制作大赛,既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锻炼动脑、动手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

该主题活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真实地构建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真实地发生。主题一出,学生便燃起探究热情,跃跃欲试。在多个班级教学中,从学生积极准备材料、用心投入设计、反复修改完善样品等细节不难看出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喜爱。真实的学习主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联系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

让学生从真实的班级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亲自探究如何设计班徽,设计属于自己班级的徽章,并尝试运用材料制作班徽样品,最后进行展示交流、评选,这样的学习主题是实实在在、可以落实的。学生在创意物化的实践中展现设计与制作才华的同时,也加深对徽章的认识、对班集体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注重体验,充分开展开放自主的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特殊的跨学科性、探究性、生活性,在教学设计上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在教学中要大胆尝试活动的融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班徽大赛”这一主题活动属于较为典型的设计制作类课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班徽的设计与制作活动,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美术、劳动、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学生需要在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锻炼他们解决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能力。

探究体验活动最忌流于形式、草草了事。“班徽大赛”活动包含三个课时,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实践落到实处。第一课时中,学生围绕“班级徽章”展开探究,提出研究问题,初步了解常见的徽章样式,提炼班徽的作用与特点,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初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级徽章设计草图;第二、第三课时中,学生将依据班徽特点选定并修改设计图,利用身边的常见材料制作班徽样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的样品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在互评中再次完善设计图,最终根据评选标准选出班级最受欢迎的徽章,作为班级的象征。教师可以协调落实,将选出的作品制作成成品在班级活动中使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任务真实传达,学习过程真实体验。从一开始,任务要真实地传递给学生,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的的确确以选出象征班级的班徽作品为目的,让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在接下来的设计、制作中,教师要切实地在课堂上开展。虽然在单纯的设计类活动中,学生也能收获很多,学会图纸设计、展示,但也要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学习,真实地去制作模型、样品,在实践过程中加深思考与理解。当学生开动脑筋,动起手来,他们的创意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设。在最后的展示环节,我们也发现,许多实物样品的展示效果远远超出设计图:有的学生制作的样品安装了可以亮起来的彩灯;有的学生的班徽样品是利用小风车旧零件制作的,可以转动;有的学生制作的班徽样品既可以佩戴,又可以立在桌面上,一物多展。

第二,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活动中,学生交流、探讨、实践、展示、评价,教师更多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具体的任务驱动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具体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收集徽章的相关资料(如徽章的起源、故事,徽章的样式,班徽样图等),与同伴、教师一同观察、对比、归纳,总结班徽的设计特点来实现。通过师生共话班徽,一方面帮助学生厘清班徽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提炼出班徽设计的关键词,总结班徽设计的评价标准。在修改与选定设计图环节,学生要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教师要强调根据标准来有理有据地修改图纸。此外,图纸的设计与修改、样品的制作等都应预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体验与探究机会,包括设计修改、选择材料、动手制作等。

第三,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成,教学过程尊重差异,不以标准化的步骤或答案为唯一实践路径。在日常生活中,设计的修改是反复的,设计图的确定过程并不唯一,有的是先修改再按照图纸来制作,更多的是一边制作一边修改,甚至有的时候做好了样品再来返修。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也重新审视了自己所选取的班徽元素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主题突出、造型美观、创意十足。这也是一种不断地发现问题、修改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的自驱力培养大有裨益。教师要善于观察、适时捕捉、自然引导,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允许学生合作或独立探究、动手制作,教师在各小组中穿插巡视,观察、适时点拨或与学生共同探究,并强调活动中要注意安全,给足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活动期间,教师可留意实践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和优秀典型,即时抓拍,现场投屏。动手过程中可适时打断学生两次。第一次打断在探究活动的前半部分,教师可结合投屏,引导学生关注共性问题,如在图纸的选定中很多图案类似,鼓励学生发散思考,打破常规的固化想法;再以一个较好的案例,请学生分享修改前后的对比效果。第二次打断则在探究活动结束前的2分钟,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完善作品制作,突出作品的主题性、美观性和创意性。

三、落实评价,制定切实具体、贯穿始终的任务标准

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明晰的任务要求与评价标准来保证。整体的主题任务应有贯穿始终的评价,在每一个环节的任务中,教师应尽量简明清楚地陈述任务要求或评价标准。

评价的维度最好是在揭晓任务之初就让学生参与共同制定,而非由教师直接抛出。这样学生在任务开展过程中有更强的参与感和方向感。在“班徽大赛”主题活动中,进入班徽设计环节时,教师与学生共话班徽设计的要点,并抽取学生代表展示作品,教师在学生展示作品时追问:“你是怎么完成设计图的?”“这几幅设计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在师生对话、生生分享中,捕捉总结出班徽设计的关键原则:主题鲜明(有代表性、有班级特色的象征意义等)、美观(图案、造型、色彩等吸引人)、有创意(寓意深远、图文新颖、主题别致等),从而让学生明晰班徽的评价维度,即主题性、美观性、创意性。在活动的每一个任务环节都要明确具体、清晰的任务,评价要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徽章设计要领的内化,也保证了每个环节的有效性。

在具体环节或步骤中,我们也依据标准给出了对应的任务要求。如绘制班徽设计图时,教师设定任务为“选定符合班级特色的主题,设计班徽”。在没有清晰的任务要求或评价标准下,认真思考、追求完美的学生也许会用心思考设计,然而大多数学生很快就完成作业,画一个图就上交。针对这种情况,在任务出示的时候教师就要同时出示任务要求及评价标准,如:①先思考能体现班级特色的事物,确定班徽主题;②在A4白纸上画出设计图,尽可能上色;③简要写出寓意;④和同桌共同完成,想挑战自己的,可独立完成。该评价标准明确了“主题突出、造型美观、有创意”的要求。有了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的心中就有一个标杆、一座灯塔,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设计的时候会较为清楚该如何思考、如何记录、如何完善自己的想法。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评价标准指向性越明确,学生就越清晰如何判断和改进。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提供一个评价维度的细则说明,如评价维度指向表(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维度指向表

根据评价细则,教师可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点评展示的徽章样品,也可以邀请两组或多组学生在作品展示后,请学生集中对比自评与互评;或两种方式组合,机动处理。学生在经历过动手实践后再来进行点评,经历互相欣赏、借鉴的二次学习过程,同时加深了对班徽内涵的理解。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课堂上又提供真实的探究、体验,最后再真实地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更快乐且真实。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及作品呈现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良好。

从教育价值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只重在知识与技能的传输,更重在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它不是为了填补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的空缺,而是帮助学生解决复杂情境下的真实问题,从而实现认知体系的重构。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像“导游”一样的领路人,引领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去发现、质疑、表达,与教师一同观察、思考、评价。

立足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绝不可纸上谈兵,一定要有真实的探究、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身经历,真实体验,真正做到“做”中“学”,让学习在实践中真实地发生。

猜你喜欢

徽章班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让党员徽章烁烁闪光
国旗徽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枚孤独的家族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