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评价标准探究——以某大型国企为例

2022-08-23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赋分跨文化国际化

范 聪

国有企业国际化人才评价标准探究——以某大型国企为例

范 聪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的国际化人才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力军。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化素质人才需求将大规模增加。文章以较为客观的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国企国际化人才进行评估和分层,期待为提升国际化人才素质提供参考,对中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

国企;国际化人才;评价指标

国际化人才是能够在不同文化、政治、经济环境中,依托国际优势资源,开发创造新价值,创造发展机会,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全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全球化思维是指具备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本专业国际化知识,并能够跨文化沟通。建立国际化人才评价标准,可以获取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业务能力突出、善于进行国际间文化合作、沟通及信息处理的国际化、职业化、现代化优秀人才。

一、国际化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化人才评价标准,主要由国际化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对应不同的评价标准。该体系构成一个二维系统,可以清晰界定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的层次水平。

第一项一级指标主要评价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学历背景,语言水平,工作经历。第二项一级指标是专业素质,主要考察被评估者整合现有国际优势资源的能力。第三项一级指标是管理素质,主要包括最重要的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表1 国际化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要求 基本素质20%学历背景 20%百分制 语言水平 30% 工作经历 50% ∑=100 专业素质50%跨文化沟通能力 25%百分制 海外工作/生活经验40%基础分(百分制)+加分 海外工作质量35%百分制 ∑=120 管理素质30%创新能力 30%百分制 协作能力 20% 组织能力 20% 应变能力 30% ∑=100 ∑=110∑=320

评价得分=基本素质得分×20%+专业素质×50%+管理素质×30%

基本素质得分=∑(学历背景×20%+语言水平×30%+工作经历×50%)

专业素质得分=∑(跨文化沟通能力×25%+海外工作/生活经验×40%+海外工作质量×35%)

管理素质得分=∑(创新能力×30%+协作能力×20%+组织能力×20%+应变能力×30%)

二、评分标准

1.基本素质

(1)学历背景:主要指在相关专业取得的学历、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体现了知识的基本特征。主要指与岗位相关专业的最高学历情况。

其中,博士研究生赋分应位于95分及以上;硕士研究生赋分应位于90-95分;大学本科赋分应位于80-90分;专科及以下赋分应位于80分以下(见表2)。

表2 学历背景评价指标

(2)语言水平:主要指已通过等级考试并获得证书或具有一定海外实战经验的外语水平。在英语水平的等级考试中,获得国家级英语考试认证的(四级、六级、专业四级、专业八级、托福、雅思等),按照不同考试的等级赋分。获得某集团公司级英语考试认证的,按照考试结果赋分。其他语种参照执行。赋分情况详见表3。

表3 语言水平评价指标

*注:1.2005年之前取得英语四六级等级的,参考现分数评价标准进行赋分。2.同时取得多种证书,以较高赋分为准。

(3)工作经历:主要指被评价者的工作年限,包括系统内、外的工作经历。赋分情况详见表4。

表4 工作经历评价指标

2.专业素质

(1)跨文化沟通能力:指能适应单位(项目)所在国的文化,并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协同工作,实现团队和谐工作目标的能力。

表5 跨文化沟通能力评价指标

(2)海外工作/生活年限:指从事国际项目相关工作经验的丰富程度,主要考察在海外的工作年限和国际工程经验,参考其参与过的工程项目规模、在其中担任的岗位等。海外生活经历(非工作经历)可一定程度的锻炼国际化视野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按照海外工作年限评分原则的60%进行赋分。

(1)基础分

表6 海外工作/生活年限评价指标(1)

(2)加分

表7 海外工作/生活年限评价指标(2)

*注:1.在相应项目和岗位工作6个月及以上方可加分,海外生活经历不加分。加分是在基础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分。

2.有多个项目或岗位工作的,择高取值。

3.项目规模分类标准参照《工程建设企业劳动定员标准》执行,岗位类别参照《岗位类别划分和用工配置规范》,或公司和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3)海外工作质量:是针对过去工作事实的考察项。考察在海外工作期间的效果和效率。

表8 海外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3.管理素质

(1)创新能力: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积极主动地、不断地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主要考察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对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不合理或不完备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寻找合适解决方法的能力。

(2)协作能力:指能够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与他人之间进行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有效的协调与配合,高效完成工作目标的能力。主要考察能否与团队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3)组织能力: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最佳目标的能力。主要考察能否运用全局性的资源,结合合适的管理方法,运用分级管理授权,完成全局性工作目标。

(4)应变能力:指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快速做出反应,或经过大量思考过程后,迅速做出决策的能力。主要考察能否在外界环境或情况发生改变时,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表9 管理素质评价指标

三、评估结果

根据评价得分,分别按照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个序列,将国际化人才分为三个层级,即高级、中级和初级(如:甲为专业技术序列,中级国际化人才)。其中:

高级:评价得分≥90

中级:80≤评价得分<90

初级:60≤评价得分<80

(责任编辑:卢彩晨)

猜你喜欢

赋分跨文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农业科研系列晋职初审程序电子化方案设计
——业绩赋分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教育厅长因决策失误被责令辞职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析浙江新高考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
出新不足,守正有余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