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影响

2022-08-23冯晓芳刘桂花陈娟花吴晓清

关键词:心衰出院康复

冯晓芳, 刘桂花, 陈娟花, 吴晓清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内科,福建 南平,353000)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患者数已高达400万左右,占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数的20%左右,病死率为40%左右[1]。健康教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监督并强化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途径不再局限于口头健康教育[2]。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被应用于临床,且取得理想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获得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老年慢性心衰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② 符合慢性心衰相关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4];③ 存在阵发性呼吸困难、运动后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或颈静脉怒张等临床表现;④ 年龄≥60岁,具有正常的交流、理解和视听能力。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心脏疾病;② 存在肾衰竭或肝衰竭;③ 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或躯体类疾病;④ 入院前3个月有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或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史。将上述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方便抽样法划入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99例)。2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健康指导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指导,随访6个月。责任护士告知患者疾病发生机制和危害,提升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度。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健康讲座,讲解慢性心衰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出院后,以每月1次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其康复情况。

1.2.2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随访6个月。

1.2.2.1 组建健康教育小组 由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和6名专科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参与护理培训,待熟练掌握慢性心衰治疗措施、发病原因、并发症和护理等相关知识,以及居家康复训练的方法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2.2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 小组成员根据慢性心衰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等内容,录制“老年慢性心衰出院患者健康教育”音视频资料,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音视频配合文字说明的形式提供给患者,让其进行观看和学习。

1.2.2.3 互联网工具使用指导 小组成员在患者出院前,统一组织和指导患者学习互联网工具的简单使用技巧,保障其能够自主打开健康教育视频,并学习各种健康教育资料。

1.2.2.4 建立健康档案 患者出院时,小组成员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将其姓名、用药、病情、饮食习惯和体格等基本情况录入平台,帮助其注册成为会员,同时指导其或家属登录该网站,以便于及时查看自身信息。网站可定期为患者发送相关健康知识、复查时间和复查准备等内容。小组成员于患者复查结束后,修改其档案信息,充分保证档案的实时性和真实性。

1.2.2.5 互联网健康教育 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平台向患者分享“老年慢性心衰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音视频资料,供其观看和学习。小组成员定期通过短信和电话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叮嘱其规律运动与合理饮食。组建“老年慢性心衰之友”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中发放调查问卷、分享健康知识,强化患者的健康素养。小组成员定期在微信群内发送不同的健康教育话题,引导患者参与,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对于积极参与的患者给予奖励,对于长时间无反馈的患者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联系,督促其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1.2.2.6 家庭支持 小组成员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培训,指导其熟练掌握居家监测心率、血压和体重等的方法。同时家属需督促患者坚持居家康复训练,定期于微信群内反馈患者的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2组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② 于出院6个月后,根据医嘱执行情况分析2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记录按时用药、定期检查、康复锻炼、合理饮食的患者数,并进行比较;③ 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6个月后的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VF)、脑钠肽(BNP)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④ 采用自制的健康素养知识问卷评测2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6个月后的健康素养水平,包括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技能3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素养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再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的再住院率为3.03%(3/99),对照组的再住院率为12.12%(12/9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43,P=0.016)。

2.2 2组康复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康复锻炼和按时用药的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康复依从性比较 [例(%)]

2.3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间LEVF、 BNP及6-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6个月后,2组的LEVF均高于护理前,6-MWT均长于护理前(P均<0.05),BNP均较同组护理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LEVF、 6-MWT和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健康素养水平各项评分比较分)

2.4 2组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间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技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6个月后,2组的健康素养各项评分均高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衰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病原因是心肌损伤后其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到显著影响。有研究[5]显示,老年慢性心衰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负担,还会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因此,需对老年患者开展积极的健康宣教,缓解其不良情绪,进而改善康复效果。有效的健康教育可辅助和强化疾病的治疗,促进患者养成健康行为,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对加快其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融入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护理工作中,形成了全新的护理生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碎片化知识集中起来,并通过有效的渠道将健康知识灌输给患者,提升其健康意识,降低其再住院率。田焕等[6]的研究显示,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全程健康教育结合随访信息平台更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再住院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2%(P<0.05)。由此可见,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究其原因,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有效丰富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内容,提升了患者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意识[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康复锻炼、按时用药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促进患者合理饮食、按时用药等依从性的提升,对于养成健康行为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梁晓娜[9]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心理应激,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院6个月后,2组的健康素养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进一步证实了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其健康素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院延伸护理服务和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实施健康教育,且不受地点、时间和人员的限制,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更加具有多样性和规范性,可促进护理事业良好发展。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保证其在出院后得到持续护理和照顾,明显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素养,降低再入院率。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衰出院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模式,可降低其再住院率,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和健康素养。

猜你喜欢

心衰出院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山西省心衰中心联盟在并成立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