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周口金代古钱币窖藏清理报告

2022-08-23周口市文物考古所

中国钱币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宝古钱币金代

周口市文物考古所

2018 年10 月,周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运粮河畔安置房工地发现古钱币窖藏(图1)。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周口市文物考古所对该古钱币窖藏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共发现南北排列的两处古钱币窖藏遗存,南部为砖砌窖藏,简称J1,北部为陶缸窖藏,简称J2。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1 周口运粮河畔金代钱窖位置示意图

一 窖藏遗迹

J1 和J2 南北间隔5.6 米,分布在一处金代房址内垫土层下(图2-1)。J1 为南北向长方形砖砌窖藏,开口于金代活动面下,开口距地表2.2 米。南北长1.15、东西宽0.62、深0.4米,方向26°。窖藏方式为:先向下挖一长方形竖穴土坑,在坑底纵向对缝平铺一层砖,然后四周叠砌两层立砖,最后顶部用素面灰砖和东汉单菱形几何纹砖平铺一层封存。

图2-1 J1、J2 位置分布图

J2 为陶缸窖藏,开口于金代活动面下,开口距地表2.2 米。陶缸口径0.55、底径0.3、深0.6 米(图2-2)。窖藏方式为:先下挖一圆形竖穴土坑,再将陶缸置于土坑内,陶缸口沿低于金代活动面0.4 米,最后缸口由素面灰砖平砌两层封盖。陶缸窖藏西半部分被扰,仅存东部残迹。J1 和J2 南北向分布在同一处金代房址内活动面下,虽为两处遗迹,因年代相近、属性相同,应属一类窖藏遗存。

图2-2 J2 陶缸(修复)

二 出土古钱币情况

J1 保存完整,出土钱币共计12 万余枚,重约700 斤,分铜钱和铁钱两种。留存有战国、西汉、新莽、东汉、曹魏、北齐、南陈、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以及越南古钱币。J2 东部残存窖藏钱币共计5 万余枚,重300 多斤,分铜钱和铁钱两种。留存有西汉、新莽、东汉、曹魏、南陈、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及越南古钱币。两处窖藏出土古钱币共17 万余枚、重约千斤,时代从战国至金代,品种丰富。现将窖藏古钱币情况简介如下(私铸、不可辨识及博物馆陈列已提展的300 余斤古钱币暂不做叙述)。

(一)战国钱币

战国燕国明刀。共计1 枚,出土于J1。大篆书体,背平素(图3-1)。

(二)汉代钱币

1.汉半两。J1 有32 枚,J2 有12 枚,共44 枚。篆书,背平素。

“两”字写法有别,分连“山”两(图3-2),“十”字两(图3-3)和双“人”两(图3-4)三种。

2.汉五铢。J1 有162 枚,J2 有80 枚,共242 枚。篆书。钱体较为规整者,可分四种不同版式(图3-5、6、7、10);另有一种剪轮五铢,外郭被部分或全部剪去,铸造粗糙轻薄,钱文字迹不显(图3-11、12)。

3.新莽货泉。J1 有34 枚,J2 有49 枚,共83 枚。篆书。钱体大小厚薄有别(图3-8、9)。

(三)曹魏钱币

曹魏五铢。J1 有8 枚,J2 有2 枚,共10 枚。篆书。铸造较粗,外郭较窄,侵压钱文,钱文不明显(图3-13)。

(四)南北朝钱币

1.北齐常平五铢。共1 枚,出土于J1。直读,篆书(图3-14)。

2.陈五铢。J1 有1 枚,J2 有1 枚,共2 枚。篆书。分无内郭和有内郭两种(图3-15、16)。

(五)隋代钱币

隋五铢。J1 有13 枚,J2 有8 枚,共21 枚。篆书。“五”字左旁临穿有一竖直画。钱文“五”字的写法有别,可分为直笔五铢和曲笔五铢(图3-17、18)。

图3

(六)唐代钱币

1.开元通宝。J1 有7058 枚,J2 有3091 枚,共10149 枚。直读,隶书。可分四种不同版式:

(1)“元”字首横较短,“通”字走部前三笔呈不相连的三撇,“宝”字的贝部内两横与左右竖笔不连(图3-19);

(2)背有星、月或直纹,“元”字首横稍长,“通”字的走部前三笔不相连,或呈似连非连状(图3-20、22、23);

(3)钱径较小,铸工稍差,钱文稍微不清(图3-21);

(4)钱背加铸纪年“昌”或纪地州名,钱径大小、厚薄有差别,州名有“昌”“京”“洛”“益”“襄”“蓝”“荆”“越”“宣”“洪”“潭”“兖”“润”“鄂”“平”(图3-27、28)“兴”“梁”“广”“梓”“福”(图3-29、30)。

2.乾元重宝。直读,隶书。钱径有大小之别,背或有月纹。

(1)小径钱,J1 有299 枚,J2 有120 枚,共419 枚(图3-24);

(2)中径钱,J1 有2 枚,J2 有1 枚,共3 枚(图3-25);

(3)大径钱,共2 枚,出土于J1(图3-26)。

(七)五代十国钱币

1.天福元宝。共1 枚,出土于J1。旋读,隶书。钱文夷漫不清(图4-31)。

2.汉元通宝。J1 有1 枚,J2 有2 枚,共3 枚。直读,隶书。背多有月纹(图4-32)。

3.周元通宝。J1 有22 枚,J2 有11 枚,共33 枚。直读,隶书。背多月纹(图4-33)。

4.天汉元宝。J1 有4 枚,J2 有2 枚,共6 枚。旋读,真书(图4-34)。

5.光天元宝。J1 有2 枚,J2 有1 枚,共3 枚。旋读,行兼隶书(图4-35)。

6.乾德元宝。J1 有13 枚,J2 有7 枚,共20 枚。旋读,真书含隶意。钱文大小有别(图4-36)。

7.咸康元宝。J1有3 枚,J2 有3 枚,共6 枚。旋读,真书含隶意(图4-37)。

8.南唐开元通宝。J1 有170 枚,J2有45 枚,共215 枚。直读,分篆、隶二体。钱径有大小之别(图4-38、39)。

9.唐国通宝。J1有75 枚,J2 有51 枚,共126 枚。直读,分篆、真、隶三体(图4-40、41、42、43)。

10.大唐通宝。共1 枚,出土于J1。直读,真书含隶意(图4-44)。

图4

(八)两宋钱币

1.宋元通宝。J1有241 枚,J2 有149枚,共390 枚。“宋”字楷书,余为隶书,直读。多为背无文,或背有星纹、月纹、直纹(图5-54、55)。

2.太平通宝。J1 有845 枚,J2 有345 枚,共1190 枚。直读,隶书。多为背无文,或背有月纹、直纹(图5-56)。

3.淳化元宝。J1 有892 枚,J2 有413 枚,共1305 枚。旋读,分真、行、草三体(图5-57、58、59)。

4.至道元宝。J1 有1930 枚,J2 有775 枚,共2705 枚。旋读,分真、行、草三体(图5-60、61、62)。

5.咸平元宝。J1 有1972 枚,J2 有904 枚,共2876 枚。旋读,真书(图5-63)。

6.景德元宝。J1 有2223 枚,J2 有1075 枚,共3298 枚。旋读,真书(图5-64)。

7.祥符元宝。J1 有2910 枚,J2 有1300 枚,共4210 枚。旋读,真书。钱文大小有别(图5-65)。

8.祥符通宝。J1 有1762 枚,J2 有826 枚,共2588 枚。旋读,真书。钱文大小有别(图5-66)。

9.天禧通宝。J1 有2324 枚,J2 有1114 枚,共3438 枚。旋读,真书。钱文大小有别(图5-67)。

10.天圣元宝。J1 有5065 枚,J2 有2240 枚,共7305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图5-68、69)。

11.明道元宝。J1 有535 枚,J2 有225 枚,共760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图5-70、71)。

12.景祐元宝。J1 有1303 枚,J2 有498 枚,共1801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外郭有宽窄之别(图5-72、73)。

13.皇宋通宝。J1 有9648 枚,J2 有4260 枚,共13908 枚。直读,分篆、真二体。钱文有大小之分,外郭亦有宽窄之别(图5-74、75)。

14.庆历重宝。J1 有45 枚,J2 有7 枚,共52 枚。直读、旋读两种,真书。钱径有大小之分,外郭有宽窄之别(图5-76、77)。

15.至和元宝。J1 有959 枚,J2 有386 枚,共1345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外郭有宽窄之分(图5-78、79)。

16.至和通宝。J1 有266 枚,J2 有198 枚,共464 枚。直读,分篆、真二体(图5-80、81)。

17.嘉祐元宝。J1 有996 枚,J2 有952 枚,共1948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图5-82、83)。

18.嘉祐通宝。J1 有1919 枚,J2 有788 枚,共2707 枚。直读,分篆、真二体。字体有大小之分,外郭有宽窄之别(图5-84)。

19.治平元宝。J1 有1807 枚,J2 有904 枚,共2711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图5-85、86)。

20.治平通宝。J1 有233 枚,J2 有112 枚,共345 枚。直读,分篆、真二体(图5-87、88)。

图5

21.熙宁元宝。J1 有8987 枚,J2 有4328 枚,共13315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图5-89、90)。

22.熙宁重宝。J1 有2304 枚,J2 有1060 枚,共3364 枚。旋读,分篆、真、隶三体。钱径、郭宽有大小之分(图5-91、92、93)。

23.元丰通宝。小平钱。J1 有10304 枚,J2 有4927 枚,共15231 枚。旋读,分篆、行、隶三体(图6-94、95、96)。

折二钱。J1 有3692 枚,J2 有1671 枚,共5363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或背有星、月纹(图6-97、98、99)。

24.元祐通宝:小平钱。J1 有7202 枚,J2 有3642 枚,共10844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或背有星纹(图6-100、101)。

折二钱。J1 有853 枚,J2 有355 枚,共1208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钱径有大小之别(图6-102、103)。

25.绍圣元宝:小平钱。J1 有2945 枚,J2 有1280 枚,共4225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或背有星、月纹(图6-105、106)。

折二钱。J1 有263 枚,J2 有128 枚,共391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钱径有大小之分(图6-107、108)。

26.绍圣通宝。J1 有1 枚,J2 有2 枚,共3 枚。直读,真书。钱径稍小(图6-104)。

27.元符通宝。小平钱。J1 有990 枚,J2 有459 枚,共1449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图6-109、110)。

折二钱。J1 有149 枚,J2 有41 枚,共190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钱径有大小之分(图6-111、112)。

28.圣宋元宝。小平钱。J1 有2349 枚,J2 有1112 枚,共3461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图6-113、114、115)。

折二钱。J1 有563 枚,J2 有226 枚,共789 枚。旋读,分篆、行二体。钱径有大小之分(图6-116、117)。

29.崇宁重宝。J1 有2068 枚,J2 有792 枚,共2860 枚。直读,隶书,折十钱。钱径大小、钱文粗细、外郭宽窄有别(图6-118)。

30.崇宁通宝。小平钱。共1 枚,出土于J1。旋读,瘦金体(图6-119)。

折十钱。J1 有888 枚,J2 有376 枚,共1264 枚。旋读,瘦金体。钱径大小、外郭宽窄、钱文字形有别(图6-120)。

31.大观通宝。小平钱。J1 有840 枚,J2 有409 枚,共1249 枚。直读。瘦金体(图6-121)。折二钱。J1 有1 枚,J2 无,共1 枚。直读。瘦金体(图6-122)。

折十钱。J1 有3 枚,J2 有2 枚,共5 枚。直读。瘦金体(图6-129)。

32.政和通宝。小平钱。J1 有2212 枚,J2 有1063 枚,共3275 枚。直读,分篆、隶二体(图6-124、125)。

折二钱。J1 有982 枚,J2 有446 枚,共1428 枚。直读,分篆、隶二体。钱径大小、外郭宽窄有别(图6-126、127)。

33.宣和元宝。共2 枚,出土于J1。旋读,分篆书和隶书,小平钱(图6-128)。

34.宣和通宝。小平钱。J1 有172 枚,J2 有77 枚,共249 枚。直读,分篆、隶二体(图6-123、130、131)。

折二钱。J1 有1172 枚,J2 有489 枚,共1661 枚。直读,分篆、隶二体。钱径大小相差较大(图6-132、133)。

图6

35.靖康元宝。共1 枚,出土于J1。旋读,篆书折二(图6-134)。

36.建炎通宝。小平钱。J1 有3 枚,J2 有5 枚,共8 枚。直读,分篆、真二体(图7-135、136)。

折二钱。J1 有327 枚,J2 有84 枚,共411 枚。直读,分篆、真二体。钱径大小、外郭宽窄有别(图7-137、138)。

37.绍兴元宝。J1 有402 枚,J2 有153 枚,共555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折二钱。钱径有大小之别,或背有星、月纹(图7-140、141、142、143)。

38.绍兴通宝。J1 有93 枚,J2 有33 枚,共126 枚。直读,真书。钱径分大小(图7-139)。

39.隆兴元宝。J1 有5 枚,J2 有2 枚,共7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折二钱(图7-144、145)。

40.乾道元宝。J1 有21 枚,J2 有13 枚,共34 枚。旋读,分篆、真二体,折二钱(图7-146、147、148)。

41.淳熙元宝。J1 有14 枚,J2 有7枚,共21 枚。旋读,分 篆(图7-149、150)、真二体,折二钱。多有记号,有背穿上“泉”字(图7-151、152、153、154)、背 穿上月下星纹、背“柒”(图7-155、156)“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图7-157、158)。

图7

(九)辽金钱币

1.大康通宝。J1、J2 各有1 枚,共2 枚。旋读,隶书(图4-45)。

2.大安元宝。J1 有1 枚,J2 有1 枚,共2 枚。旋读,隶楷相参(图4-46)。

3.寿昌元宝。共1 枚,出土于J1。旋读,隶楷兼备(图4-47)。

4.乾统元宝。共1 枚,出土于J1。旋读,隶书(图4-48)。

5.正隆元宝。J1 有520 枚,J2 有252 枚,共772 枚。旋读,真书(图4-49)。

6.大定通宝。J1 有2 枚,J2 有4 枚,共6 枚。直读,瘦金体。材质分铁和铜两种(图4-50、51)。

(十)外国钱币

天福镇宝。J1 有3 枚,J2 有1 枚,共4 枚。直读,隶书。背国号“黎”字。越南铜钱(图4-52、53)。

三 相关问题探讨

(一)窖藏时间及属性

该窖藏钱币数量大,种类多。品种最早的为战国燕国明刀,以南宋淳熙元宝(1174-1189)和金代大定通宝(1178-1189)的铸行年代为最晚,贮藏古钱币时间应在1178 年之后,下限可能不超过1190 年。公元1190年,宋、金皆更朝改元,金章宗完颜璟改元“明昌”,南宋光宗赵惇改元“绍熙”,并于绍熙元年铸“绍熙元宝”。此时还未到金宣宗实施限钱法和“权禁现钱”,铜钱可以有限流通,但两处窖藏均未见1190 年之后的宋、金铜钱。金代周口隶属金南京路陈州,故两处窖藏均为金代古钱币窖藏遗存,埋藏时间大致在金世宗时期。

(二)窖藏原因

该窖藏古钱币数量较多,从两种不同的贮藏方式以及有序串放铜钱的情况(图8、9)来看,与躲避战乱而仓促掩埋显然是有区别的。金世宗时期,宋、金基本处于相持阶段,因此,该钱币窖藏应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密切。金世宗时期所实行的是以钱为主、钱钞并行的货币制度。作为金属货币,铜钱在执行货币职能之时,具有“蓄水池”的功能,即当流通领域不需要更多的货币的时候,铜钱会自发地执行其储藏功能,退出流通领域。

图8 窖藏J1 出土铜钱状态

据《金史·食货志》记载,至明昌五年(1194)三月,宰臣奏:“民间钱所以艰得,以官豪家多积故也。”金这一民间用钱艰难的难题,在章宗时期依然存在。金代货币领域所出现的“钱荒”现象,不是货币流通手段的缺乏,而是货币政策造成的一种失衡,就其产生根源而言,源于钱钞并行的货币运行体系中,格雷欣法则作用下的劣币驱逐良币。“既然钱钞并行,循恶货币驱逐良货币的法则,人民势必将现钱收藏,新铸的钱,转瞬即行匿迹。因此,铜钱永无足时,纸币势必永远行使。”在这种“钱钞并行”的货币制度下,贮藏铜钱是必然的现象。《金史·食货志》又记载,大定二十八年(1188),上谓宰臣曰:“今者外路见钱,其数甚多,闻有六千余万贯,皆在僻处积贮。”周口运粮河畔钱窖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南京路陈州,金朝时期陈州属于“外路”,该处窖藏从时间和区划来说,完全符合史述“外路见钱”的客观原因和真实写照,也是金国经济与货币制度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图9 窖藏J2 出土铜钱状态

该窖藏是周口首次发掘的金代古钱币窖藏,为研究相关地区金代货币金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附记:本次发掘的领队为李全立,参加发掘的有李全立、韩严振、杨苗蒲、高礼祥、尹腾飞等,古钱币清点工作由崔卫华、韩严振、王建胜、尹腾飞、胡素华、韩利锋完成,古钱币标本由韩严振挑选分类。

执笔:韩严振。

[1]重宝类,除“崇宁重宝”外,不分折值。

[2]张新斌、蔡海玉:《辉县金代窖藏铜钱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1991 年第4 期。

[3]脱脱等:《金史·食货志三》,中华书局,1975 年,第1075 页。

[4]英国人格雷欣认为,在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金银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所谓良币,必然会被熔化、收藏或输出,从而退出流通界;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即所谓劣币,反而充斥市场。参见刘鸿儒:《经济大辞典(金融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年,第15 页。

[5]吕思勉:《吕著中国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第197 页。

[6]脱脱等:《金史·食货志三》,第1072 页。

猜你喜欢

通宝古钱币金代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古钱币被窃案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Scholar and East Lake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