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善左旗原水泵厂院内出土窖藏钱币

2020-03-24阿拉善博物馆

草原文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通宝篆书西夏

阿拉善博物馆

一、地理位置及发掘情况

阿拉善左旗原水泵厂位于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南大街,今阳光花园小区位置(图一)。2008 年8 月10 日,在原水泵厂的旧置上建造住宅小区,进行施工。施工方挖地基时发现数量颇多的古钱币。得知消息后,阿拉善博物馆立即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清理和保护。根据清理情况,发现该窖藏所处位置距离地面大约三米,钱币呈无规律散落状,部分已露出土层,有些仍深埋于土中,未见储藏钱币的容器。该窖藏内发现的钱币统计有汉、唐、宋、金、西夏等多个时期,共计15700 余枚。

二、出土钱币介绍

1. 汉代钱币

半两:西汉时期,篆书,钱面平坦,钱体略薄。12 枚,直径为2.5 厘米,重约2.9 克(图二,1)。

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年)始铸。40枚,钱文篆书,外缘窄,广穿,光背无文,直径为2.5厘米,重约3.5—4 克,小平钱。此钱直至隋代仍有铸造,历时长达730 余年,是我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长寿钱(图二,2)。

图一 窖藏位置示意图

大泉五十:始铸于居摄二年(公元7 年)第一次币制改革时期。在王莽时期流行时间最长,铸造量最大的货币。1 枚,钱文小篆,直读,广穿,外缘窄。直径2.6 厘米,重约2.5 克。“大”字呈圆弧形,字迹较模糊。

货泉:新莽时期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 年)铸造。9 枚,钱文篆书。狭缘,穿规整,光背。钱文文字线条纤细,“泉”字中间竖为断笔,直径2.1—2.3 厘米,重约2.6 克(图二,3)。

2. 唐代钱币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至玄宗开元年间(621—713 年)铸造。1641 枚,钱文隶书,外缘宽,穿规整,直读,背有字、星纹、月纹,“元”字第二笔为左上挑。直径2.4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此钱币的发行宣告了自秦以来记重货币体系的结束(图三,1)。

乾元重宝: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铸造,唐代年号钱。52 枚,钱文隶书。直读,狭缘、宽缘均有,其中背月纹者三枚,其余光背。“元”字第二笔均为左上挑。直径2.2—2.6 厘米,重约3 克,小平钱(图三,2)。

图二 窖藏出土汉代钱币

图三 窖藏出土唐代钱币

图四 窖藏出土五代十国钱币

3. 五代十国钱币

天汉元宝:五代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年(公元917 年)铸。1 枚,钱文隶书,旋读,宽缘,穿规整,光背,“元”字第二笔均为左上挑。直径2.2 厘米,重约2.7 克,小平钱。高祖王建期间共铸三种钱币,另外两个是“通正元宝”和“光天元宝”。

周元通宝: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2 年)始铸。11 枚,钱文隶书,直读,宽缘,穿规整,背有月纹、星纹,“元”字第二笔均为左上挑。直径2.4-2.6 厘米,重约3.5 克,小平钱。“周元通宝”是五代铸行量最多,质量最好的铜钱(图四,1)。

唐国通宝:十国时南唐显德六年(959 年)铸造。26枚。钱文篆书,直读,穿规整,宽缘,光背。直径2.4—2.5 厘米,重约3.7 克,小平钱(图四,2)。

4. 北宋钱币

宋元通宝:北宋开国钱,始铸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年),国号钱。54 枚,钱文隶书,直读,穿规整,宽缘,背有星纹、月纹。“元”字第二笔为左上挑。直径2.4—2.6 厘米,重约3.6 克,小平钱(图五,1)。

太平通宝: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4—984 年)铸造,宋代第一种年号钱。196 枚。钱文楷书,直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4—2.6 厘米,重约3.7 克,小平钱。

淳化元宝:北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年间(990—994 年)铸。 183 枚,行书50 枚、草书66 枚、楷书57 枚,为赵光义“御书体”。旋读,穿规整,宽缘,光背。直径2.3—2.6 厘米,重约3.7 克,小平钱(图五,2)。

至道元宝:北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 年)铸造。354 枚。钱文楷书114 枚,行书115 枚,草书125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楷书版“元”字第二笔左上挑。直径2.4—2.5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

咸平元宝: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年(公元998 年)铸造。406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4—2.5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

景德元宝:北宋真宗赵恒景德年间(公元1004—公元1007 年)铸造。409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5—3.5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

祥符通宝:北宋真宗祥符年(公元1008 年)铸造。350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4—2.6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

祥符元宝:北宋真宗祥符年(公元1008 年)铸造。595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4—2.6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

天禧通宝: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公元1021 年)铸造。431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4—2.6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

天圣元宝: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年(公元1023 年)铸造。870 枚。钱文篆书421 枚,楷书449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直径2.4—2.6 厘米,重约3.8克,小平钱。此钱楷、篆成对钱。

明道元宝:北宋仁宗赵祯明道年(公元1032 年)铸造。90 枚。钱文篆书46 枚,楷书44 枚。旋读,穿规整,宽缘,光背。直径2.5—2.6 厘米,重约3.7克,小平钱。此钱楷、篆成对钱。

景祐元宝:北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 年)铸造。255 枚。钱文篆书92 枚,楷书163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3—2.5 厘米,重约3.7 克,小平钱。此钱篆、楷成对钱。

皇宋通宝: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公元1039)铸造。1677 枚。钱文篆书743 枚,楷书934 枚。直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3—2.5 厘米,重约3.8 克,小平钱。此钱篆、楷成对钱。

庆历重宝: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 年)铸造。6 枚。钱文楷书。有直读、旋读两种,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3.0—3.2 厘米,重约8 克,属折三钱。

图五 窖藏出土北宋钱币

至和元宝:北宋仁宗至和年间(公元1054—1055 年)铸造。161 枚。钱文篆书85 枚,楷书76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4 厘米,重约3.5 克,小平钱。此钱篆、楷成对钱。

至和通宝:北宋仁宗至和年间(公元1054—1055 年)铸造。66 枚。钱文篆书21 枚,楷书45 枚,直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5 厘米,重约3.5克,小平钱。此钱楷、篆成对钱。

嘉祐元宝: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 年)铸造。222 枚。钱文篆书78 枚,楷书144枚。旋读,宽缘,穿规整,光背。楷书中有几枚“元”字第二笔左上挑。直径2.4—2.5 厘米,重约3.6 克,小平钱。楷、篆书成对钱。

嘉祐通宝: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 年)铸造。398 枚。钱文篆书195 枚,楷书203 枚。直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4—2.5 厘米,重约3.6 克,小平钱。楷、篆书成对钱。

治平元宝: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 年)铸造。367 枚。钱文篆书193 枚,楷书174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楷书一版“元”字第二笔左上挑。直径2.3—2.5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楷、篆书成对钱。

治平通宝: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 年)铸造。56 枚。钱文篆书29 枚,楷书27 枚。直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4—2.5 厘米,重约3.8 克,小平钱。楷、篆书成对钱。篆书“平”字有三种写法。

熙宁元宝: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 年)铸造。1580 枚。钱文篆书680 枚,楷书900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3—2.5 厘米,重约3.6 克,小平钱。

熙宁重宝: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 年)铸造。123 枚。钱文篆书18 枚,楷书105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字体清晰而变化较大。直径2.8—3.0 厘米,重约8 克,属折二钱(图五,3)。

元丰通宝: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 年)始铸。1909 枚。钱文篆书827 枚,行书1082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有小平钱和折二钱,小平钱直径2.4—2.7 厘米,重约4 克,折二钱直径2.8—3 厘米,重约6 克。篆、行书成对钱。

元祐通宝: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公元1093 年)铸造。1272 枚。钱文篆书613 枚,行书659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有小平钱和折二钱,小平钱直径2.3—2.4 厘米,重约3.6 克,折二钱直径2.8—3 厘米,重约6 克。

绍圣元宝: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 年)铸造。526 枚。钱文篆书248 枚、行书278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背有星、月纹。直径2.2—2.5 厘米,重约3.7 克,小平钱。篆、行书成对钱。

元符通宝:北宋哲宗元符年间(公元1098—公元1100 年)铸造。149 枚。钱文篆书69 枚,行书80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直径2.2—2.4 厘米,重约3.8 克,小平钱。篆、行书成对钱。

圣宋元宝: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铸造。456 枚。钱文篆书206 枚、行书250 枚。旋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此钱字体清晰秀丽而且变化多样。有小平钱和折二钱,小平钱直径2.5 厘米,重约4 克,折二钱直径3 厘米,重约6 克(图五,4)。

崇宁通宝: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公元1102—公元1106 年)铸造。21 枚。钱文御书瘦金体。旋读,狭缘,穿规整,光背。直径3.4—3.6 厘米,重约10 克。属折五钱(图五,5)。

崇宁重宝: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公元1102—公元1106 年)铸造。73 枚。钱文隶书。直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有折三、折五、折十钱。折三钱直径2.8—2.9 厘米,重约6 克;折五钱直径3.3—3.6 厘米,重约10 克;折十钱直径4 厘米,重约11 克。

大观通宝: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公元1110 年)铸造。90 枚。钱文为徽宗手书瘦金体。直读,狭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4—2.5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

政和通宝: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公元1117 年)铸造。346 枚。钱文篆书148 枚、隶书198 枚。直读,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有小平钱和折二钱。小平钱直径2.5 厘米,重约4 克;折二钱直径3 厘米,重约6 克。

宣和通宝:北宋徽宗赵佶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 年)铸造。 82 枚。钱文篆书42 枚,隶书40 枚,为御书。直读,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其中只有折二钱有宽缘、狭缘之别,其余均为狭缘,穿规整,光背。小平钱直径2.3—2.6 厘米,重约3.7 克;折二钱直径2.8—3 厘米,重约6 克;折三钱直径3.1—3.3 厘米,重约7 克(图五,6)。

图六 窖藏出土南宋钱币

5. 南宋钱币

建炎通宝: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 年)铸造。10 枚。篆书1 枚、楷书9 枚,直读,篆书外缘为狭缘,楷书宽缘、狭缘均有,穿规整,光背。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小平钱直径2.5 厘米,重约4 克;折二钱直径2.8—3 厘米,重约6 克;折三钱直径3.2 厘米,重约7 克。篆书、楷书成对钱(图六,1)。

绍兴元宝: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 年)铸造。26 枚。钱文篆书5 枚、楷书21 枚,旋读,宽缘,穿规整,背有星、月纹。直径2.5—2.8厘米,重约4.8 克。小平钱(图六,2)。

绍兴通宝: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1162 年)铸造。2 枚。钱文真书。直读,狭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9 厘米,重约5 克。属折二钱。

6. 西夏钱币

天盛元宝:西夏仁宗李仁孝天盛年间(公元1149—公元1169 年)铸造。100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穿规整,光背。其中有方穿圆孔钱币一枚,圆孔钱币重5.1 克,其它重约3.2 克。直径2.3—2.4 厘米,小平钱。此钱币是西夏历朝中最为规整的钱币(图七,1)。

乾祐元宝:西夏仁宗乾佑年间(公元1170—公元1193 年)铸造。1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4 厘米,重2.4 克,小平钱。

图七 窖藏出土西夏钱币

皇建元宝:西夏襄宗皇建年间(公元1210—公元1211 年)铸造。2 枚。钱文楷书,旋读,狭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5 厘米,重5 克,小平钱(图七, 2)。

光定元宝:西夏神宗光定年间(公元1211—公元1223 年)铸造。9 枚。钱文楷书,旋读,宽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5 厘米,重为4 克,小平钱(图七,3)。

7. 金代钱币

正隆元宝:金代海陵王正隆二年(公元1157 年)始铸。64 枚。钱文楷书,旋读,狭缘,穿规整,光背。直径2.5 厘米,重约4 克,小平钱。此钱为金朝铸钱之始(图八,1)。

大定通宝:金代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铸造。 2 枚。钱文楷书,直读,狭缘,穿规整,光背。有铜、铁钱各一枚,铜钱直径2.5 厘米,铁钱直径2.6 厘米,重均为5 克,小平钱(图八,2)。

三、结 语

公元1038 年李元昊建立了西夏王朝,所统治的疆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当时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盟全部、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都在西夏版图之内。

在阿拉善巴彦浩特镇原水泵厂施工工地发现的钱币窖藏,其上限为西汉的“半两”,下限为西夏“光定元宝”,数量最多为北宋钱币,此外还有汉、唐、五代十国、南宋、金代钱币。西夏钱币数量有一百多枚,而且只有汉文钱,没有西夏文钱。北宋钱币从“宋元通宝”至“宣和通宝”共32 种,近13000 多枚,占80%以上。2011 年,在阿拉善左旗孪井滩财政局楼前暖气管道施工工地也曾发现钱币窖藏,与上述窖藏情况基本一致,出土的359 枚钱币中90%为北宋钱,没有西夏钱币。将这两处窖藏钱币与贺兰山三处西夏窖藏出土钱币情况对比,出土钱币情况基本一致,因此判断这两处窖藏为西夏时期的窖藏①。此窖藏钱币的发现再次证实了西夏时期货币流通不仅以北宋钱为主,而且也真实的反映了北宋与西夏之间贸易的繁荣。

阿拉善地区发现多处西夏窖藏,出土钱币数量颇多(表一),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一是可能与战争有关。阿拉善地区是西夏重要的北疆防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先后与辽、金、蒙古接壤,战事频发。公元1226 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先前派军队攻打了驻守在阿拉善地区的西夏大臣阿沙敢布,并大获全胜,一年后西夏帝国灭亡。牛达生先生在《西夏钱币研究》中所提,很多难民为了逃避战乱将钱币装在容器或直接挖坑埋藏于地里。二是对外贸易方面,西夏与宋、辽、金等国边界处设有大小不等的“商榷”和“和市”②,阿拉善地区处在西夏与控制蒙古高原大部的辽国边界地区,另外有专家推测,贺兰山西麗的摊粮城在阿拉善境内③。还有在19 世纪70 年代,在巴彦浩特西夏窖藏附近发现了大量古钱币,据当事人描述有“两麻袋之多”④。根据以上考古发现,推测西夏时期在阿拉善境内巴彦浩特地区或许设有较大规模的贸易市场。西夏窖藏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西夏时期阿拉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佐证,并掀开了阿拉善地区钱币历史的新篇章,为我们系统地、科学地研究阿拉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表一 阿拉善境内发现西夏窖藏简表

执笔:梅 花

注 释

①④景学义、梅花:《瀚海凝珍》,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 年。

② 牛达生:《西夏钱币研究》,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年。

③ 孙建军、梅花、汤俊武 :《阿拉善简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6 年。

猜你喜欢

通宝篆书西夏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西夏学的传承与发展
1096—1099 年间西夏与北宋战争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宁夏西夏风情园
“建国通宝”钱考辨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