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上林五铢的分期研究

2022-08-23王泰初陕西西安

中国钱币 2022年1期
关键词:汉宣帝纪年西汉

王泰初(陕西西安)

西汉五铢钱的断代,依据出土钱范的型制及铭文进行分期分类比较科学,尤其是依据钱范范头上的纪年铭文进行分期,甚至可以精确到年。近几年西安地区在基本建设中,出土了大量西汉铭文五铢陶母钱范,为西汉上林五铢钱的分期分类提供了可靠依据。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上林负责铸造五铢钱币的“钟官”“技巧”“六厩”三官(史称“上林三官”),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铸五铢钱,至汉平帝元始年终,在120 余年的时间里共铸造五铢钱“二百八十亿万”余枚。而各古钱谱录在西汉五铢词条下列示的拓图仅二三幅,且语焉不详。笔者依据目前在西安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发现的五铢陶母钱范等资料,以及本人数十年收藏积累,对西汉五铢钱进行了系统的断代分期研究。

西汉“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按时间顺序可分为:汉武帝五铢钱(包括元狩钟官五铢钱、赤仄五铢钱、三官五铢钱)、汉昭帝五铢钱、汉废帝五铢钱、汉宣帝五铢钱、汉元帝五铢钱、汉成帝五铢钱。汉哀帝以降是否铸钱,目前尚缺乏资料,故此暂不列入。

以下所刊发的西汉五铢钱范资料,均为西安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出土的钱范。所发现的五铢钱范钱模绝大多数为穿上横划纹饰,西汉钟官遗址出土的钱范钱模除上横划纹饰外还有穿下半星纹,建章宫遗址出土有四决纹者,窝头寨西汉上林铸钱遗址有出头“朱”及穿下半星者。

一 汉武帝五铢(此处不涉及郡国铸钱)

汉武帝上林铸钱“三官”从元狩五年(前118 年)至后元二年(前87 年)共铸造了31 年五铢钱。其中元狩五年至元鼎二年(前115 年)铸钟官五铢钱,元鼎二年至元鼎四年(前113 年)铸钟官赤仄五铢钱,元鼎四年至后元年间铸上林三官五铢钱。

根据对出土发现的西汉上林铭文五铢陶母钱范的纪年铭文及钱范形制特点的考察研究,西汉“上林三官”自汉昭帝起,每年仅刻制2 至3 方祖范。因此,以钱范的纪年铭文为依据,自汉昭帝以后五铢钱的断代分期比较明了。汉武帝五铢钱的分期分类,依据“上林三官”铸造钱币的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由于钱范没有纪年铭文,目前尚不能明确断定这三阶段五铢钱范的制作年代,但仍可以根据汉武帝各期范型及钱模排序的从无序到有序、从劣到优、从不规范到规范等发展规律,将这一时期的五铢钱顺序排列。

汉武帝早期陶母钱范范形、钱模排序比较原始,缺乏规律。图1、图2 即属于这一类型钱范,钱范没有铭文,范头顶端有两个浇铸子钱范的浇注口(浇注时一个作通气孔)。早期钱范的钱模及钱模文字在钱范上的排序大多数为向左或向右一个方向排列,也发现有无序排列的情况,这在汉宣帝时代没有发生过;稍后时期的陶母钱范钱模在浇注道两侧呈“人”字形各2 枚排列。图1 钱范范模的文字较长,“五”字几成两个相对的三角,“铢”字偏旁为大头“金”,钱穿孔较大,以钱模穿上有一横划纹饰的陶范居多。图2 钱模为穿下半星纹饰。

图1

图2

图3 钱范模的文字是出头“朱”五铢钱,以前钱币界多认为该种出头“朱”五铢属于“郡国五铢”钱的特点,从该钱范发现的出土地及钱范铭文、形制看,应属“上林三官”钱范。该钱范头顶端有两个浇铸子钱范的浇注口,钱模及钱模文字在钱范的排序皆为向右一个方向排列,每行排列4 枚钱模,在浇注道两侧呈“人”字形各2 枚排列。该钱范发现于西安西郊小章村附近,该地属于窝头寨西汉铸钱遗址。该钱范范头有“工”字铭文。至于武帝上林铸钱为什么要铸这种特殊文字的钱币,一说认为可能是钟官最初赤仄钱的一种,其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3

图4 系一方残缺的西汉上林五铢陶母钱范,表面没有受到磨损,文字与轮郭笔划十分清晰,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钱范钱模文字的原始形态。根据同时出土而且形态相同的钱范判断,该类钱范为武帝时期的“上林三官”钱范。该钱范钱模文字方正规整,穿上横划纹饰。

图4

图5 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钱范。该钱模及钱模文字每行6 枚,在主浇注道两侧呈“人”字形各3 枚相向排列,钱模面有四决纹饰。陶母钱范范头有上林铸钱属官“钟官”名纪缩写及序号“官一”两字铭文。五铢钱中的四决纹饰,笔者目前所知唯在汉武帝早期五铢钱及钱范钱模上见过,武帝晚期以后至汉末再未见出现过。因此,笔者认为四决纹及四决纹五铢钱范是西汉武帝“赤仄”五铢钱的标识纹记及钱范。该“官”字铭文五铢陶母钱范在西安建章宫遗址多有发现。

图5

图6 陶母钱范的钱模及钱模文字每行6 枚,在主浇注道两侧各3 枚呈“人”字形相向排列,钱模穿上有一横划纹饰。该钱范范头有西汉上林铸钱“三官”之一“技巧”属官名纪缩写“巧”字铭文。

图6

图7 是一方小五铢陶母钱范。该范钱模及钱模文字每行4 枚,在主浇注道两侧各2枚平行相向排列,钱范有“工”字铭文。该钱范与汉武帝五铢钱范同出于西安西北郊相家巷西汉铸钱遗址。小五铢钱范在西安各西汉“上林三官”铸钱遗址均有发现,钱及钱范均发现有穿上横杠、穿下半星纹者,钱范中没有发现四决纹者。

图7

图8 也是在西安西汉铸钱遗址发现的一方小五铢陶母钱范。该范与图7 钱范略有差异,钱模的排序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小五铢钱是废“郡国”五铢钱之后,“郡国”五铢钱与“三官”五铢钱一五比值关系的延续。

图8

二 汉昭帝五铢

汉昭帝从始元元年(前86 年)至元平元年(前74 年),铸了12 年五铢钱。在此期间,“上林三官”钱范的形制有了改进,从元凤六年(前75 年)起,陶母钱范的范头两边设置了两个喇叭形通气孔道,通气道下端有一个节,将浇注口与通气口分设。这种改进后的平板陶母钱范形制一直沿用至王莽末期。

图9 系汉昭帝元凤六年五铢陶母钱范。该钱范的钱模及钱模文字每行6 枚,在主浇注道两侧各3 枚呈“人”字形相向排列,钱模穿上有横划纹饰。钱范头有“元凤六年九月戊寅造”纪年铭文。

图9

图10 为汉昭帝“元凤四年造”铭文五铢陶母钱范,是目前发现的西汉上林纪年铭文五铢陶母钱范中时间最早的,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该钱范钱模文字特点明显,“五”字交笔处呈蜂腰状,比较特别。

图10

三 汉废帝五铢

汉昭帝于元平元年四月去世,昌邑王刘贺六月一日继承皇位,当月二十八日被废,仅做了27 天皇帝,史称“汉废帝”,也就是后来的海昏侯。图11“五月工申”铭文五铢陶母钱范,笔者推断其为汉昭帝去世后元平元年五月期间的上林三官五铢陶母钱范,准确地说是汉废帝上林三官五铢陶母钱范。

图11

四 汉宣帝五铢

汉宣帝从本始元年(前73 年)至黄龙元年(前49 年),共铸了25年五铢钱。在此期间,“上林三官”铸钱管理及钱范制作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刻制的祖范,不但有纪年铭文,还有刻制祖范技工名;至神爵年以后,不但有批准动工日期,还有完工日期的铭文。本始二年十月以后,钱范的钱模文字排序由过去的在主浇注道两侧相向排列改进为相对排列,钱范顶端的浇注口由两个合并成一个半圆形较大的孔口,即钱范头顶端由四个孔口改进成三个孔口,正中一个浇注口,两侧各有一个通气口。这一制范工艺的改进,提高了刻制祖范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了铸范浇注速度,一直沿用至汉末。

图12 系汉宣帝本始元年五铢钱范。该钱模以及钱模文字每行6 枚,在主浇注道两侧各3 枚呈“人”字形相向排列,钱模穿上横划纹饰。钱范头有“本始元年十月甲子造”纪年铭文。

图12

图13 是汉宣帝本始三年五铢陶母钱范。该钱范模以及钱模文字在主浇注道的排序与图12 钱范有所不同,为相对排列。钱范头在主浇注道右侧有“本始三年九月甲子造”纪年铭文,左侧有“申工长寿”工匠名铭文。

图13

图14 为汉宣帝本始五年即地节元年钱范,图16 为汉宣帝地节五年即神爵元年钱范。汉宣帝前两次因地震等原因滞后改元,以后形成每四年一改元(故此在史籍及纪年表中找不到“本始五年”与“地节五年”的纪年),这种超长纪年,是汉宣帝时期的特殊现象。

图14

图15

图16

图15、16、17 均为汉宣帝时期的钱范,形制基本相同。图17 是汉宣帝“上林三官”穿下半星纹饰五铢陶母钱范,此类钱范发现较少,多出土于西安西郊窝头寨及兆仑村钟官西汉上林铸钱遗址。

图17

图18 为汉宣帝小五铢陶母钱范。钱范形制及钱模文字与汉宣帝五铢陶母钱范基本雷同。目前发现有6 枚钱模一排钱范和4 枚钱模一排钱范两种,两种钱范的钱模及钱模文字在钱范主浇注道两侧均呈八字形相向排列,钱模穿上横划纹饰。

图18

五 汉元帝五铢

汉元帝从初元元年(前48 年)至竟宁元年(前33 年),共铸造了16 年五铢钱。汉元帝以降的西汉“三官”五铢钱范实物,笔者尚未见到,然老一辈钱币藏家留有一张汉元帝建昭五年钱范图(图19),钱范形制与汉宣帝钱范雷同,钱范头有“建昭五年三月乙酉”纪年铭文。

图19

六 汉成帝五铢

汉成帝自建始元年(前32 年)至绥和二年(前7 年),共铸了26 年五铢钱。

图20 是笔者收藏的一方西汉五铢陶母钱范,系成帝永始三年(前14 年)上林钟官五铢钱陶母钱范。“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厩官”,因此该陶母钱范应为钟官钱范。范头主浇道左侧的铭文或为“永始三年五月甲子造”,主浇注道右侧铭文“六月戊申就”。成帝钱范的钱模文字比较有特点,钱文“五”字两边竖平行,然后交笔。

图20

由于西汉“上林三官”每半年都要刻制一方祖范,所铸造的五铢钱也就都出自于同一祖范钱模,文字形态相同。因此,西汉五铢陶母钱范钱模是最可靠的西汉上林五铢钱分期分类的标准品,为西汉五铢钱的研究与收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注:

[1] 党顺民、吴镇烽:《上林三官铸钱官署新解》,《中国钱币》,1997 年第4 期;《“上林三官铸钱官署新解”纠误》,《中国钱币》,1998 年第2 期。

[2] 班固:《汉书·食货志下》,中华书局,1962 年,第1177 页。

[3] 王泰初:《西汉小五铢属性考辨》,《中国钱币》,2019 年第4 期。

[4]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华书局,1962 年,第735 页。

猜你喜欢

汉宣帝纪年西汉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西汉
救人一命最重要
“年”的别称
张安世救人
对时间的再认识
救人一命最重要
路温舒编蒲抄书
救人一命最重要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