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三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汽车类专业课堂为例

2022-08-22杨秀娟黄仕利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三有教学内容技能

■杨秀娟,黄仕利

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强调“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这就意味着有更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课堂革命高潮,如何保证课堂的高效,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职业学生多维能力尤为重要。

一、中职汽车类专业课堂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培养要体现职业性,中职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让学生具备表达、沟通、体验、学习的能力。但目前中职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

教学内容较少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没有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无用,缺乏学习的动力,学生毕业后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二)教学方法较落后

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堂中就知识教知识、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对教学缺乏兴趣。汽车专业虽做了很多改革,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做到“工学一体化”教学[1],课堂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分割”,先讲理论再进行实践;实践中不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是教师演示,学生依葫芦画瓢地进行技能练习,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三)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获得感,学生参与教学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玩手机、聊天、趴桌子等现象,教师讲得很辛苦,教师成就感、幸福感也低,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但学生最终收获差强人意,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是低效的课堂。

二、“三有”课堂教学的探索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我们开始“三有”课堂的改革探索。“三有”即有用、有趣、有效。“三有”课堂是基于学生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多维度核心素养深度融合的高效课堂[2]。

有用,指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要有价值,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职业发展有用处,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幸福有裨益[3]。为让学生能学到实用的知识、技能或方法,提高工作成效,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就业打基础,更要为其一生的发展做准备,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教学内容有用,不仅是指短期的有用,更是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提升综合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立足社会。

有趣,即学有所乐,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变教为学,创设快乐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3]。中职课堂要充分营造真实的情境氛围,基于行动导向,创设有趣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式地融入其中,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变厌学为好学。

有效,指学有所获。有效既是指课堂投入与产出相宜,实现教学目标,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有所收获、有所发展[3],除了掌握知识和技能外,职业素养也相应得到了同步提升。通过学习,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并用于工作、生活实践,从而达成育人目标[4]。

“三有”课堂通过“有用、有趣、有效三个维度评价指标,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5],建构有用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有趣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动”起来、学习“乐”起来[6],保证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有”课堂建设实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了推动“三有”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学校专门成立了“三有”课堂改革小组,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推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加强一体化教学设计,设计引导问题,创设真实学习环境,创设有趣学习情境;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实施“过程+结果”全过程评价,采用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等一系列评价措施,打破传统的知识陈旧、满堂灌、枯燥乏味、单一评价、效率低下的教学课堂。

(一)紧密对接企业和学生实际,让中职专业课堂“有用”

中职学生生源复杂,且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不扎实,进入职教学校学习的心态也是冲着学习技术技能,而不是学习课本知识。因此中职课堂就要改变教学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内容有用,对自己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激励学生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习惯。针对课堂“有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做了以下改革,课程开发及实施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开发及实施模型图

1.了解行业企业需求

为了了解汽车维修行业对于中职层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人才的期望和需求,了解目前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准确定位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和改进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并进一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推动教学改革,我们组织调研了汽车维修行业常见工作任务,对常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筛选典型工作,确保我校本专业培养的技能人才符合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教学内容等。

2.重构课程体系

为了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产,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召开了实践专家访谈会,实践专家总结了自己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过程。通过专家经过个人阐述、集中讨论后,提炼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13 个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排序,为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教专家和学校教师根据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学习情境。

3.重组教学内容

每门课程教学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基于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过程,对接汽车维修专业标准,结合“1+X”证书标准、世赛国赛标准,重构课程结构;对接汽车维修岗位工作内容,将知识点、技能点逐级细化分解,以任务来整合知识点与技能点,重组教学内容。在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感受到思政文化和工匠文化,提升学生思政素养和技术技能,以期达成“三有”课堂教学目标。

4.推行“一体化”教学

学校邀请了“一体化”教学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要求,促使教学内容从“讲什么,学什么”向“用什么,学什么”的一体化设置转变,教学手段从传统的“黑板+口授”教学向多媒体、网络化、数字仿真等信息化教学转变,教学方法从讲授、演示法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转变。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模仿”向“主动实践、自主创新”转变。通过培训,教师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分批次进行考核,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全体教师通过了学校的“一体化”测评。

(二)创设“有趣”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中职教师永恒的话题。采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领,创设多样化沉浸式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构建知识;课内以进阶式任务驱动、多种情景演练,让学生反复强化,实现德育技能同步培养、综合能力进阶提升,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如图2所示)

图2 “创设“有趣”课堂模式

1.营造真实生产环境

对接企业岗位和车间建设标准,建设校内实训学习站和实训基地,将校内实训室打造成校内模拟企业,以企业具有的核心文化、工作氛围、制度标准等规范管理校内实训室,让学生的实训过程“零距离”对接企业生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形成职业感知,增强岗位自信[7]。以行动导向为主,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导入、项目呈现、任务模拟的方式,创造职业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职业情景,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从任务引入到完成任务,最后还能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2.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并试图深入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思维拓展训练,燃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中职“三有”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有效利用教学话题引出讨论中心,并根据这一中心列举多个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以及主动性[8]。

3.设计游戏性学习环节

设置有趣的教学环节,从学习方式、学习手段上吸引学生,形成富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新知探究中设置“连连看”游戏活动,在展示环节设置“演讲”游戏,在实践环节设置“角色扮演”游戏,在评价环节设置“找茬”游戏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环节,把枯燥、烦闷的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使教学成果“有效”

1.保证全过程“有效”

国家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核心特点是过程性评价。评价一个有效课堂教学过程,首先应当关注有效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评价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不是使学生有效地经历了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不是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就是是不是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加以创新,发扬光大,变成自己的所需,因此,本专业采用“343”的评价考核模式,即30%的平时学习的状态和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学习的考勤、积极性、融入度、回答问题情况等;40%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工单填写、阶段测试、技能考核和试卷考核等;30%的结果评价,包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完成质量、期末考试成绩等。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保证学习的过程“有效”,如图3所示。

图3 “343”的评价考核模式

2.保障评价结果“有效”

保障评价结果有效需要达到“三化”,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化。传统的学生考核主要由教师来掌控,学生没有参与权,主体教学要求在学生评价中引入学生、企业等多种评价主体参与,为此在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中设立了自评、小组评、师评、企业专家评等评价。教师评价只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成了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评价方式采用线上线下、学生表达、技能展示、角色扮演、填写工单、试卷回答等多种方式,不局限于一张试卷考核的模式;评价内容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能力、道德素养等内容。评价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评价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障评价结果“有效”,如图4所示。

图4 “实施“三化”评价

3.三级监督“有效”评价

建设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管理机制,在教学设计时,层层检查教师“一体化”教学设计,主要检查教师教学设计内容是否有用,教学设计环节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设计有趣教学环节等。教学实施过程中教研室主任、系部、学校进行教学巡视,检查教学实施情况,考核学生学习状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安排学生座谈和对教师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找教师沟通,调整教学方法等,保障教学质量。

在“三有”课堂教学体系建设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习内容和资源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学习兴趣和过程的促进者、推动者,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者、陪伴者,学习评价的引导者、激励者。教师既是教练,又是陪练,还负有赋能的职责[9]。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和有趣的学习环节,通过有用的学习内容、有趣的学习过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构建职业学校教学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课堂效果。“三有”既是中等职业学校课堂设计的理念、原则,也是其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三有”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表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猜你喜欢

三有教学内容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