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022-08-19李晓燕李东波陈钰
李晓燕 李东波 陈钰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导致的眩晕是一种自行发作的阵发性神经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发,其发病率约在15%左右[1]。持续不断的发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精神产生负担。但现阶段临床对VM 的发病机理尚未充分了解,所以其治疗方法主要根据以往传统治疗偏头痛的方式进行改良。虽然通过许多研究发现,通过治疗偏头痛一样可以减轻VM 的眩晕症状,但是作用机理及临床依据还无明显的证明手段。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中盐酸氟桂利嗪是最常用药物,其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已经被临床充分肯定,但对于VM 伴有的眩晕进行预防治疗,其治疗效果还无大量研究证实。所以,本次通过使用氟桂利嗪对预防VM 导致的眩晕发作进行治疗,证实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 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确诊为VM 患者4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观察组男8 例,女12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4.3±9.2)岁;病程4 d~6 个月,平均病程(3.2±1.1)个月;其中前庭功能减弱6 例,正常14 例。对照组男7 例,女13 例;年龄23~64 岁,平均年龄(43.5±7.7)岁;病程5 d~6.5 个月,平均病程(3.8±1.3)个月;其中前庭功能减弱8 例,正常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诊断标准[2]: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17 年关于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出现前庭性眩晕≥5 次,程度为中重度,发作10 min~48 h/次;②曾经患有偏头痛,并且是根据国际头痛分类(ICHD)标准诊断的偏头痛;③50%以上的病例在发作时可有1 项以上的先兆症状或伴随症状,包括一侧头部疼痛、呈波动感觉、程度为中重度、诱因导致的头痛,怕光和怕声,可出现视物旋转或模糊;④近3 个月平均每个月眩晕发作至少2 次或累计眩晕日>4 d。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前庭病因导致的眩晕;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有急性脑血管病;③同时患有其他原因导致前庭功能疾病;④曾经或现在正使用钙离子拮抗药物。
1.4 方法 对照组仅在眩晕发作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规 格:6 mg]治 疗,12 mg/ 次,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0.5 mg×20 粒)治疗,睡前口服10 mg/d。两组均持续治疗3 个月。对所有患者开始宣传VM 的健康知识和常识,鼓励患者要缓解心情,持续有氧运动,按时入睡和起床,调节情绪,防止烦躁心情,拒绝使用雌激素,拒绝可能导致疾病加重的饮食,戒烟戒酒。建议患者必须用记日记的方式对眩晕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间和眩晕症状及严重程度进行记录。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SI 评分、DHI 评分、眩晕发作总次数和总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判定标准
1.6.1 疗效判定标准 于患者完成1 个疗程后,根据2016 年贵阳会议修订的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标准,通过Dix-Hallpike 试验及Roll 试验明确其临床疗效[2],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患者变换体位时眩晕和眼震彻底消失;有效:患者变换体位时眩晕和眼震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变换体位时眩晕和眼震没有减轻,甚至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6.2 VSI、DHI 评分 使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 和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评估患者眩晕和前庭症状情况。VSI 评分为0~60 分,评分越大表示症状越剧烈。DHI共有25 个项目,评分为100 分,评分越大表示眩晕对患者的干扰越大。通过Whitney 等修订的分级方法将患者的VSI 和DHI 进行评估,0~40 分为轻度影响,41~70 分为中度影响,71~100 分为重度影响[3]。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VSI、DHI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VSI评分、DHI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SI、DH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VSI、DH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眩晕发作总次数和总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眩晕发作总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总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眩晕发作总次数和总天数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眩晕发作总次数和总天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VM 其临床症状多变,而且和偏头痛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晰,所以必须要求医师对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的鉴别。VM 发病时一般不会出现眩晕症状,或者只出现轻微头昏或失衡感觉[4]。VM 每次发作眩晕持续时间差别较大,可以持续几秒或几分钟,甚至可以达到几小时或几天。有研究发现,20%~40%的患者眩晕发作的时间与偏头痛发作时间相似,约10 min 或1 h 不等,而60%~80%的患者眩晕发作的时间达到几小时到几天[5]。眩晕和偏头痛无明确关系,眩晕既可以出现在偏头痛前期,也可以出现在头痛发作时,或头痛发作后期。而有些患者只是单独的眩晕,头痛不明显,或只有怕声、怕光、嗅觉异常或视觉模糊等先兆症状,而发作头痛的中间时期最容易发生眩晕[6]。现阶段,大家共识为VM 和偏头痛的病因相近,因此,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也是治疗VM 的主要方式,根据发作时期可以分为预防性治疗和发作性治疗。预防性治疗通过完善生活习惯、预防性药物控制和功能恢复锻炼等方法综合针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进行治疗,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心情,明显减少VM 的发作频率。通过专项试验发现[7],只有9.6%的患者没有通过治疗自行缓解症状,而有68.3%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其眩晕可明显减轻。现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种类众多,其主要的选项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β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还有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氟桂利嗪可以阻滞多巴胺的敏感性,可同时作用于中枢及周围神经,对缓解VM 效果显著。该药可以进入血脑屏障,从而作用于颅内血管的平滑肌,还能阻止钙离子内流,防止血管内皮受损,防止细胞凋亡,并能减少大脑皮质过度的放电,干扰脑干神经的工作频率,减少前庭细胞的活性,进而防止眩晕的发生[8]。氟桂利嗪还可以加速耳蜗的血液流速,是前庭器官供血得到修复。而且能干扰机体过度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对减少神经兴奋起到显著作用[9]。王媚等[10]研究,通过饮食疗法结合氟桂利嗪对VM 进行预防,有80%的患者效果明显,眩晕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而有研究[11]发现,长时间口服氟桂利嗪后会导致锥体外系过度兴奋,并带来抑郁的症状,但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无明显上述不良反应。相关试验也证实[12],氟桂利嗪不但治疗偏头痛有明显效果,而且不会出现严重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SI 评分(12.42±1.48)分、DHI 评分(24.43±3.0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3±2.72)、(42.52±5.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眩晕发作总次数(2.25±1.23)次少于对照组的 (6.48±2.18)次,发作总天数(3.82±2.51)d 短于对照组的(7.84±3.3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服用氟桂利嗪的患者有15.00%的轻微的不良反应,因为采用的样本较少,所以不良反应几率较大,但不占绝大多数,而且没有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和抑郁症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所以,要预防VM 不但要改变生活习惯,还要进行药物预防。
综上所述,使用氟桂利嗪可明显预防VM 导致的眩晕发作,其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可靠,故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