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 循环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8-19董惠文林有斌
孙 珊 董惠文 林有斌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018 年5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中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使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1]。在“对标争先”中,要求高校党委做到“四个过硬”,院(系)党组织做到“五个到位”,基层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2021 年4 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了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和主要职责,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认真履行职责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其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本文基于PDCA 循环理论,构建组织力提升的路径模型图,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3]。
一、PDCA 循环理论
PDCA 循环,是指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按照“做出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实施效果”阶段性推进各项工作,将实施效果成功地纳入标准,实施效果不成功的,转入下一轮循环去解决的一种工作方法。其中,P(Plan)是计划阶段,D(Do)是执行阶段,C(Check)是检查阶段,A(Act)是处理阶段(见图1)。PDCA 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总结出来的,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4]。
图1 PDCA 循环
PDCA 循环,并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的,而是周而复始地不断运行。通过一次循环,解决一部分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留待下一次循环进行解决(如图2)。总体上,呈现出整体性、发展性和系统性三个特点。整体性,即PDCA 循环一定要顺序形成一个大圈,接着四个阶段不停地运转。发展性,即PDCA 循环不是到A 阶段就结束了,而是又要重新回到P 阶段开始新的循环;每循环一次,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些。系统性,即PDCA循环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大环内嵌套小环,一级带动一级,大环指导并推动着小环,小环反过来也促进着大环,有机构成一个运转的体系。PDCA 循环理论最初主要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中,后来逐渐被迁移到党建工作中。
图2 PDCA 循环上升
二、基于PDCA 循环理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逻辑
PDCA 循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基于PDCA 循环理论,研究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路径,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基于PDCA 循环理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逻辑
高校基层党组织涵盖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师生党支部三个层面,通过解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同层面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PDCA 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既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规律,又符合高校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的要求。
1.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具有整体性。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和主要职责,由此可见,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分别从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师生党支部三个层面得到发挥,呈现出立体化、多层次、整体性的特点。
2.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具有发展性。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组织与组织的关系、组织内部环境以及组织成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纵览1996 年、2010年、2021 年三个不同版本的《条例》,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工作职责和党支部书记选拔标准在不断调整,其组织力也在履行职责中不断发展。近年来,教育部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通过周期性地培育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带动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也使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呈现出发展性的特点。
3.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具有系统性。从层级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涵盖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师生党支部三个层面;从涉及主体来看,包含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师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团员、群众等多个主体,这些层级与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最大程度发挥整体功能,从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一个从不同层面发挥作用,由多种力量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力量体系,能够形成“整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之和”的组织合力。
(二)基于PDCA 循环理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实践逻辑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与PDCA循环理论“循环前进、阶梯上升”的特点具有高度契合性。
1.PDCA 循环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内在要求相契合。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师生党支部,要在贯彻落实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中发挥作用,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面质量管理PDCA 循环,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工作方法,逐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内在要求相契合。
2.PDCA 循环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工作规律相契合。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始终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学习·诊断·建设”行动等,着力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难题,提升组织力。PDCA 循环,是在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的循环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力的提升均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从第二个模型来看,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户籍、年龄、收入、学历、年均参团次数和职业对默认补偿的影响不显著。旅游者性别在10%水平上统计显著,价格因素、信息对称和搭便车因素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默认补偿行为。其中,价格因素增加1个单位,默认补偿行为会增加3.224个单位。信息对称情况增加1个单位,默认补偿行为减少2.633个单位,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似乎信息对称情况愈差,旅游者愈会表现出来默认补偿行为(这可能与该维度下包含了信息本身对称情况和由旅游者自身造成的信息对称情况有关)。搭便车因素增加1个单位,默认补偿行为会增加2.018个单位。
3.PDCA 循环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现实需要相契合。高校基层党组织,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小环,又是一个涵盖了“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师生党支部”在内的系统大环,具有清晰的组织层级,在组织力提升过程中形成了“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师生党支部—党员个人”一级带动一级、大环带动小环、小环又促进着大环、有机运转的体系。PDCA 循环,是通过大环嵌套小环,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层层循环不断前进的,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现实需要高度契合。
三、基于PDCA 循环理论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路径模型图
基于PDCA 循环理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动态过程,要立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其路径模型图如图3 所示:计划阶段,科学制定规划,突出政治功能;执行阶段,精准有效执行,发挥政治功能;检查阶段,强化考核监督,推动责任落实;处理阶段,坚持分类施策,注重整体推进。
图3 基于PDCA 循环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模型图
(一)P 阶段:科学制定规划,突出政治功能
计划阶段是PDCA 循环的起始环节。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科学制定规划,突出政治功能。
1.瞄准目标,突出政治功能。聚焦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明确政治定位、牢记政治使命、坚定政治本色,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中,把党的正确政治主张转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增强“时代新人”培育引领力。
2.问诊把脉,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对照“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征求意见、谈心谈话等,详细了解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靶向发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高校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确定任务目标,细化责任举措,制定具体方案。切实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5]。
(二)D 阶段:精准有效执行,发挥政治功能
1.优化支部设置,提升组织执行力[6]。立足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在项目、公寓、社团组织等基础上建立(临时)党支部,推动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例如,在2022 年3 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中,“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求是学社学生党支部”“山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党支部”“太原理工大学公寓中心党支部”“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小水滴公益党支部”“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党支部”“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ACM 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等党支部的设置,就充分考虑了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协同融合。
2.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选优育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其在师生当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运用战略思维、共享思维,推动高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培育“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坚持专兼职结合,稳步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使党务工作成为“既推动事业发展,又促进个人成长”的广阔平台。加强对基层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党建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3.严肃组织生活,提升组织战斗力。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的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支部的生机活力,努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服务师生发展,激发组织创造力。以党建工作“双创”活动为契机,以强化服务保障为价值引领,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师生成长发展[7],在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中,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共同提升,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创造力。
5.拓展党建阵地,增强组织聚合力。要构建全域党建“生态圈”,“充分拓展校内外‘党建+’共建共治共享阵地,发挥阵地的政治功能,凝聚党建工作合力”[8],激发党员和师生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C 阶段:强化考核监督,推动责任落实
检查阶段是通过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纠偏纠错的重要一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强化考核监督,推动责任落实。
1.健全监督体系,加强督查指导。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督导民主生活会、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完善考核制度,压实政治责任。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统筹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考核,明确考核指标、细化考核标准、重视结果运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在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时,重点考核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班子成员总体评价以及领导干部个人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3.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对在民主生活会、各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对账销号、定期通报式管理,并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工作见实效。高校党委要对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中的失职失责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纪检监察部门要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规范问责、精准问责。
(四)A 阶段:坚持分类施策,注重整体推进
处理阶段是PDCA 循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能够起到总结提高、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坚持分类施策,注重整体推进。
1.凝练特色,打造品牌强党建。及时总结凝练、宣传推广特色亮点和先进做法,打造党建工作品牌,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扩大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2.聚焦问题,精准发力抓整改。深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根源,拿出精准有效举措,转入新一轮的PDCA 循环,并持续反馈跟进,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是一个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基于PDCA 循环理论,构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路径图,可以通过PDCA 循环,及时发现各个环节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在大环嵌套小环、一级带动一级的过程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