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岸田“黄金三年”破局之策

2022-08-18王家曦

南风窗 2022年16期
关键词:修宪参议院自民党

王家曦

安倍晋三遇刺一周后,首相岸田文雄7月15日宣布,启动明年七国集团峰会的筹备工作,特别指示为峰会制定完善的保安体系。

《老子》有云: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前首相安倍的遇刺身亡,让自民党这支哀兵赢得7月10日的参议院选举。随着两院选举的尘埃落定,自民党获得了没有大型国政选举且完全掌握行政与立法权的“黄金三年”窗口期。

面向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岸田文雄将着手在8月的参议院临时集会上,筹划自民党在参议院的议长、党团召集人等重要职务,为国政改革和修宪做好铺垫。而面对俄乌冲突、日元贬值等复杂内外环境,寻找日本政治经济沉闷局面的破局之策,在中美博弈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把握距离感,是岸田文雄即将面对的重大课题。

派阀之争谁执牛耳

安倍的遇刺,意外终结了困扰岸田政权的自民党“两个太阳”问题。

在岸田当选党首后,安倍回归自民党最大的派阀“清和政策研究会”,在内政和对美、对华政策上,屡屡挑战岸田的执政方针。

为了扩大政策话语权以平衡安倍派的影响,岸田积极加强与美国的勾连,同时又持续提高对华强硬的调门,逐渐偏离了当选之初定下的中间务实路线。

本次参议院选举后,岸田内阁可能进行新一轮内阁改组。安倍本计划以参议院选举的结果作为筹码,同岸田进行进一步的人事协调并完成党内的权力重组,因此有通过加强辅选扩大自身在国会话语权的打算,但安倍的突然遇刺,导致其派阀及党内其他盟友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境地。

安倍政治集团中的麻生太郎、铃木俊一等“长老派”年事已高,影响力下滑。而中生代的茂木敏充、高市早苗等人在执政资历、人脉手腕方面又难堪大任,且党内传出二人不合逐渐表面化。

至于安倍的胞弟、防卫大臣岸信夫,个人能力和威信在自民党和派阀内部都无法服众,且其在安倍遇刺后坐轮椅接受采访,被曝股关节病情持续加重,健康状况堪忧。

安倍派阀“清和政策研究会”的人马,包括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等,除了服从身为自民党党首的岸田的直接调度和领导之外,也打着各自的算盘。

随着安倍“一强”骤然瓦解,“清和政策研究会”为避免内部分裂,暂不推选继任会长(仅推举连续当选众议员次数最多的盐谷立为代理会长),而实施“集体领导”。

在当前“老人太老,新人太新”的尴尬局面下,虽然安倍集团体量巨大且盘根错节,总体实力相对处于弱势的岸田派难以完成“蛇吞象”的改组和收编,但权力地位得到巩固的岸田对党机器的控制力,客观上得到了强化。

着眼于长期执政的布局,岸田的主要施政关切将向内政和经济领域聚焦。

此前,“安倍经济学”滥用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也冲抵了安倍执政时期提高消费税对财政健全度的支撑效果。这些强调放松金融监管、弱化财政约束责任及政府监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仅是当前日本通货膨胀和外汇贬值的诱因,也与岸田推动的以分配改革为核心的“新型资本主义”政策相悖,需要及时予以纠正。

特别是近期以来,持续恶化的通胀形势加剧了民众的生活负担,被在野党指摘为“岸田通胀”。岸田虽然搬出俄乌冲突当挡箭牌,但也必须回应和改善当前日本低迷的经济状况,以增加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安倍本计划以参议院选举的结果作为筹码,同岸田进行进一步的人事协调并完成党内的权力重组,因此有通过加强辅选扩大自身在国会话语权的打算。

预计岸田将在8月参议院议长和各党团总召安排妥当后,于月底之前提交2023财年的预算草案,同国会就应对物价飞涨的大规模修正补充预算案进行立法协调,并于9月实施内阁改组,于年末之前完成“防卫三文书”(国家安保战略、防卫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的修订工作,以内政重建为中心,重新校正日本的前进方向。

诱导民众支持修宪

修宪是此次参议院选举的核心议题。在俄乌冲突后,日本政府炒作俄罗斯是所谓的“武力改变区域现状”的“秩序修正者”,并影射中国有类似意图。而日本政府不断炒作俄乌冲突,将修宪和日本的安全保障联系在一起,诱导民众支持自民党政府主导的修宪议程,从策略上看已经起到了效果。

根据NHK在6月27日发表的针对参议员候选人的民调,支持修改宪法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53%,明显超过了认为“不必要修宪”的30%。其中明确按政党划分成了两派:支持修改宪法、在第九条中明确自卫队的法律地位、在宪法中增设“紧急事态条款”的投票者,基本都来自自公联盟和保守派政党;而反对者基本都来自立宪民主党、社民党等在野党。

与安倍不惜直接挑战日本的战后和平主义,希望通过修宪恢复日本“能战之国”的能力,进而回归所谓“普通国家”的愿景相比较,岸田的修宪方针更加全面和具体。

岸田政权的改宪动议,关注提高日本的综合防卫力,将修改宪法同修订“防卫三文书”、增订修改“有事法制三法案”(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改正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改正案)视作整体做通盘考虑,其阶段性目标有二:其一是让日本的军事力量能够更加积极地介入和影响周边安全局势;其二是为日本进一步参与美国主导的国際安全同盟框架合作提供法理依据。

日本政府对防卫政策的基本立场,在安倍长期执政后就开始出现根本转向,即从“消极安全、有限防卫、防守反击”的“专守防卫”策略,转向“攻势防御、扩大边界、主动介入”的“积极的和平主义”方针。无论是自民党内亲近安倍的干事长茂木敏充,还是修宪派的维新会党首松井一郎,都已经在选后明确表达了敦促岸田“抓住窗口期”积极推进修宪的态度。

而参议院选举尘埃落定后,完全执政的自民党将首次拥有没有大型国政选举、议员任期均长于三年、修宪派在参众两院均掌握2/3以上议席的黄金时期。预计岸田将按照自己的步骤,在政府和国会中按部就班地推动修宪议程。

对于日本政府的修宪行动,日本国内并非没有反对声音。进步派和务实派政客都已明确指出,日本转变“专守防卫”战略,不仅与日本战后以来的和平主义宪政传统相违背,也是在主动放弃自身的安全中立和政治中立,主动介入区域争端。选边站队的后果对美国有利,因此美国对日本突破由美国主导的和平宪法这一行动持谨慎乐观态度,但这一举动却将把日本置于冲突对抗的风险中。

而从宪政和法律层面对此提出严正批评的声音中,最有分量的无疑是“日本律师协会”(日辩联)的发声。

成立于1949年的日辩联,一直是司法专业主义和宪政民主的坚定支持者与维护者。就修宪问题,日辩联从2002年开始就对所谓“有事体制三法”提出了废案要求。此后,由于历届日本政府都有探讨简化修宪程序的议论,日辩联自2006年起共七次发表提案或递交公开信,反对日本政府和国会探讨修改涉及“发起修宪动议须征得国会2/3以上表决同意”之程序要求的宪法第96条,要求捍卫事关日本国体的宪法修正程序的严肃性。

日辩联还在2017年提案,反对日本政府修改紧急状态法案,认为赋予政府宣告及执行紧急状态法案的权力,将导致政府滥用强制权力限制公民的宪法权利,剥夺公民的言论、财产和人身自由。

今年7月11日参议院选举结束后,以律师升永英俊为代表的律师团,向札幌、仙台、名古屋、广岛等地方的高等法院提起当选无效诉讼,案由是日本参院选举采取的小选区代表制,造成了每张选票的代表权在人口较多的选区与人口较少的选区在实际上有所不同,权重差距最大达到3.03比1,因此申请裁定参院选举的选票代表权划分存在歧视和不公正。

虽然这不是“一票格差”问题第一次被提交司法,但随着修宪派已经在立法审查和表决的宪政程序中占据优势,预计修宪势力和护宪势力围绕宪法条文和修宪程序的斗争,可能以日本违宪审查机制为中心持续展开。

中日关系的新挑战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本是“逢五逢十”纪念庆祝的好日子,但中日关系自安倍长期执政以来起起伏伏,进入知天命之年后,也仍在磕磕绊绊中摸索相处之道。

进入2022年下半年以来,岸田在配合美国炒作俄乌冲突和中俄朝的所谓“地区威胁”、积极探讨日本扩大同北约的同盟合作、增加防卫费和提升武备、推进经济安全保障立法等方面,走得比安倍更远。

安倍在2020年下台后,对华态度转为强硬。在包括围堵中国、加强经济安保审查和对华“经贸脱钩”、积极介入台海和南海局势等具体方针上,安倍与岸田有分歧。安倍多次利用政务调查会等自民党内的决策机制,宣扬日本应当拥有进攻性军事力量,鼓吹应同美国探讨“核共享”。但在其突然遇刺后,由他主导推动的这些政治议程都将被迫中止。

在参议院选举后,同时掌握政权和党权的岸田,对安倍曾力主推动的一些可能危害日本外交利益、挑动中日矛盾对立的议题,或会采取一定程度的回调和冷处理。可是,虽然“主动反华”的激进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路线可能会被踩刹车,但岸田“联美遏华”的政策指向也在逐渐成形。

进入2022年下半年以来,岸田在配合美国炒作俄乌冲突和中俄朝的所谓“地区威胁”、积极探讨日本扩大同北约的同盟合作、增加防卫费和提升武备、推进经济安全保障立法等方面,走得比安倍更远,对美日同盟的认同和依赖度较安倍更高,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布局也持積极配合的态度。

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加剧,岸田虽然极力回避同中国摊牌和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但在美国的直接压力下,岸田最终仍将为了迎合美国而重新走上“联美遏华”的道路,代美国在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海洋权益和经贸脱钩等议题上,向中国主动发难,在中日关系中酝酿新的风险。

今年5月1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日本外相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王毅指出,近期日方在台湾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消极动向凸显,一些政治势力无端抹黑攻击中国,严重损害双方互信,动摇两国关系根基。历史的教训值得铭记。日方应恪守迄今做出的承诺,遵守两国间基本信义,不让试图破坏中日关系的势力坐大,与中方一道维护好邦交正常化50年来取得的宝贵成果。

言犹在耳,闻者足戒。中日两国同为亚洲举足轻重的大国,中日关系互为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之间共有区域发展的愿景和广泛的合作空间。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双边关系要如何排除干扰、行稳致远,如何继往开来、携手前行,仍持续考验着中日两国执政者的智慧与远见。

猜你喜欢

修宪参议院自民党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修宪公投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