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2022-08-18许章坤

微创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肛管肠镜镜检查

陈 晖 许章坤 林 梅 黄 胤 黄 欣

(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12)

结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特别是消化道肿瘤最有效、最直接的检查手段[1]。结肠镜检查分为无痛肠镜(麻醉状态下结肠镜检查)与普通肠镜(清醒状态下结肠镜检查) 。无痛肠镜在检查过程中患者无腹部牵拉痛,无紧张焦虑,其相对于普通肠镜而言,具有舒适度高、依从性强的优点,因此被广大受检者所接受。但无痛肠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检查过程中因缺乏与患者互动,往往会出现充气过度、带襻进镜等情况,加之检查中麻醉药的使用使患者胃肠蠕动减弱,若肠镜检查流程结束后不进行特定的排气处理,则患者清醒后出现腹部不适症状(如腹胀、腹痛)的概率往往高于行普通肠镜检查的患者,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2],临床称之为膨胀综合征[3]。目前缓解该综合征有注入二氧化碳气体、肠镜折返吸气、肛管排气、腹部手法按摩、检查后服用消胀药物等多种方法[4],其中肠镜折返吸气、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是较为简便、易操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按摩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行无痛肠镜检查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0例。A组患者于检查后采用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排气,B组患者于检查后采用肠镜折返吸气法排气,C组患者检查后不进行特定的排气。A组男105例,女95例,年龄(45.10±3.42)岁;B组男99例,女101例,年龄(43.12±4.76)岁;C组男103例,女97例,年龄(44.52±5.03)岁。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符合消化内镜指南中关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适应证[5];(3)现病史为反复腹部闷胀不适、反复腹部闷痛、排便习惯改变、反复排稀便、便秘、便血等症状的患者;(4)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1)具有严重的重要脏器损害,如心肺肝肾衰竭史及精神性疾病史;(2)腹部外科手术史;(3)肠道完全及不完全梗阻病史;(4)患有炎症性肠病或良、恶性肿瘤;(5)内镜治疗史,相关药物及严重食物、粉尘过敏史。

1.3 方法

1.3.1 检查前准备 参照《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6],嘱受检者于检查前3~5 d保持无渣或少渣清淡饮食,检查前1 d 19:00后禁食,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福静清)2袋+2 000 mL温开水于检查前1 d 19:00~21:00服用,检查当日04:00~06:00继续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福静清)2袋+2 000 mL温开水后,服用30 mL西甲硅油+70 mL温开水,要求服药后排便直至排出淡黄色或无色清水便,即完成肠道准备。检查前充分告知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呼吸抑制等风险,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肠道出血、穿孔等风险,检查后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患者知情理解并签字同意后进行检查。

1.3.2 检查方法 检查体位为左侧卧位,双膝尽量贴近腹部。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全麻行无痛肠镜检查,检查前需排除其他可引起腹痛、腹胀的原因[7]。操作肠镜的医师为具有6年以上肠镜操作经验且其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为中级及以上的专业人员。肠镜为奥林巴斯CF-H2901型,肠镜操作遵循“循腔进镜、纵轴短缩法”的原则与方法,遇进镜困难时均采用手法按压、改变内镜硬度、变换体位等方法辅助进镜。

1.3.3 检查后的处理方法 A组采用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排气:无痛肠镜检查结束后,患者仍保持左侧卧位状态,将润滑液润滑后的16号吸痰管插入肛门,管身插入距肛门约12 cm,抵达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附近[8],插入肛管后,右手掌以腹部为受力面,轻柔地向下施压约1~2 cm,顺时针沿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方向反复按摩腹部约10次(约40 s)[9]。B组采用折返吸气法排气:无痛肠镜检查后将肠镜退至齿状线重新循腔进镜至横结肠中段,边退镜边吸气至肠镜退出肛门。C组肠镜检查结束后不采用特定的方法排气。

1.4 观察指标

1.4.1 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程度[9](1)0级:无症状;(2)Ⅰ级:腹部闷胀不适,可耐受,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3)Ⅱ级:腹胀、腹部闷痛较明显,可耐受,平卧位时肚脐部稍高于胸平面,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腹绞痛3~5次/min;(4)Ⅲ级:腹胀、腹部闷痛明显,可耐受,腹部膨隆呈鼓状,平卧位时肚脐部明显高于胸平面,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腹绞痛6~10次/min;(5)Ⅳ级:腹胀、腹部闷痛剧烈,不可耐受,腹部膨隆呈鼓状,平卧位时肚脐部显著高于胸平面,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腹绞痛≥10次/min。本研究中,将0级归为无不适感,Ⅰ级和Ⅱ级归为轻度不适感,Ⅲ级和Ⅳ级则归为重度不适感。

1.4.2 检查时间 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内镜镜头进入直肠,经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至回肠末段距回盲部约5 cm所需时间为进镜时间;从回肠末段距回盲部约5 cm处开始退镜,直至退出肛门口所需时间为退镜时间,进镜时间与退镜时间总和为肠镜检查时间。其中A组检查总时间为肠镜检查时间、肛管排气时间与腹部手法按摩时间总和;B组检查总时间为肠镜检查时间与折返吸气时间总和;C组检查总时间即为肠镜检查时间。

1.5 质量控制 采用统一的检查前准备、检查流程及检查方法。采集信息时,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医学专业术语询问患者,不可诱导患者作出违背自身意愿的决定,剔除表达不清或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信息,以确保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完整性。信息采集过程中避免更换调查人员,以减少因调查者的改变而产生偏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患者检查后腹部不适程度比较 3组患者经无痛肠镜检查后腹部不适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536,P=0.002)。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腹部不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腹部不适程度均轻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检查后腹部不适程度比较 [n(%) ]

2.2 3组患者检查总时间比较 3组患者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检查总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比较 (x±s,min)

3 讨 论

无痛肠镜作为一种介入性检查方式,在检查过程中,通过肠腔特别是通过肠道生理弯曲时,需要进行注气、旋转镜身、牵拉解襻等一系列操作,受检者在检查后常常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老年患者的肠管松弛,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常常不能有效地解襻,从而增加操作者检查的难度及操作时间,也会进一步增加肠镜在肠腔内停留注气的时间,因此肠管松弛的患者检查后更容易出现腹部胀痛等不适[10-11]。产生这些不适感的原因主要有:(1)检查过程中肠镜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导致肠壁痉挛;(2)术中对肠腔过度注气使肠管扩张;(3)因缺乏与患者互动导致带襻进镜的可能性增大,增加了肠镜对肠壁的刺激;(4)麻醉药物对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导致结肠蠕动减弱,不利于肠腔内气体排出[12];(5)患者苏醒后,紧张、焦虑等因素影响肠道功能。此外,腹部不适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这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检查后的舒适度降低。在检查前,应要求患者不服用影响肠蠕动的食物或药物,操作者须提高操作水平,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注气,同时避免带襻进镜,退镜时要尽量吸出注入肠道内的气体。

腹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如何快速又简便地减轻腹胀、腹痛是患者内心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细致入微关怀的体现。肠镜折返吸气法是指在结肠镜检查后,将肠镜退至肛门后重新折返至横结肠中段将肠腔内多余的气体尽量吸除,以减轻患者检查后腹部不适感的方法。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是指在结肠镜检查后,用肛管(多采用吸痰管)插至直肠,利用肠蠕动及肠腔内残留气体的压力进行排气,因吸痰管具有柔韧性好、管腔通畅性能好等特点,临床上常用作肛管使用;在肛管排气的同时,通过腹部顺时针按摩手法对腹部施加压力,使得气体从肛管排出,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增加腹部排气的效果,有效地提高检查后患者的舒适感。

本研究中,3组患者检查后的腹部不适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腹部不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的腹部不适程度均轻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不采取排气措施而言,采用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或采用肠镜折返吸气法均能够有效地将检查后肠腔内的气体排出,减轻腹部不适感,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患者更乐于接受。本研究结果还显示,3组患者的检查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肠镜检查后采用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或折返吸气法排气,均未延长检查总时间,即A组和B组在有效排出肠腔残留气体的同时,并未对麻醉时间、麻醉风险及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太大的影响。由于在麻醉状态下,肠镜对肠壁的刺激可导致肠壁痉挛,B组采用肠镜折返吸气法时二次带襻进镜可能性增大,而A组采用经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不需要重新进镜,避免了肠镜对肠壁的二次刺激和牵拉带来的肠黏膜受损及穿孔的风险,减少安全隐患,是更为优化的一种排气方法,在临床使用中更易为大众接受。

综上所述,肛管排气联合腹部手法按摩能有效地排出患者无痛肠镜检查后肠道残留的气体,减轻腹部不适感,提高患者舒适度,且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肛管肠镜镜检查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