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研究
2022-08-17杨潭赟
杨潭赟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科技局,甘肃 甘南 7470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智慧服务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将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以人本需求为出发点、以融合共生为导向,逐步推动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社会空间“三空间”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安全防护“两全面”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特色化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城市居民自身教育的智慧化、信息化,更离不开对智慧化、信息化,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智慧教育反向输送人才支持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为智慧教育服务的落实提供完善、便捷的设施。因此,在当前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挖掘与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强化智慧教育公共服务水平,跨领域来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对于国家核心竞争优势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1 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服务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主要是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从智慧市民、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治理、智慧生活以及智慧环境多方面着手落实。智慧城市是信息化的高阶表现,有赖于市民智慧程度,而市民智慧程度则取决于终身学习程度、能力等级和创造力等方面。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主要指标即市民智慧教育程度,而智慧教育可以其他几个要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支持,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活力[1]。
智慧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具体产物,也是一种新式教育思路,从生态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整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和通信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构建形成的智能化和物联化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可以大大提升教育系统的智慧服务水平,促进教育领域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递进,对于教育利益相关者智慧养成有着深远的意义。另外,智慧教育本身属于一个公共服务系统,基于该系统可以为广大市民提供教育服务,创设有助于市民终身学习的智慧环境,满足多种学习需要。
2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关键要素
2.1 丰富学习资源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为了强化智慧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一个关键点则是建立相较于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通过建立学习资源库,丰富学习资源,可以满足智慧学习多元化需要。学习资源库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其中有大量的试题、多媒体课件、微课、录播课等多媒体素材、文献资料等;应用软件库:网络学习辅助工具,模拟实验工具,数据分析软件等;学习空间库: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科技馆、数字博物馆、各种自主学习空间等内容,支持学习者终身学习[2]。
2.2 开放课程学习服务
基于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可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学习者大规模的开放课程学习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面向所有学习者,如慕课(MOOC)、微课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领域人群的自主化在线学习;直播、视频会议等课堂可以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在疫情防控隔离期间实现“停课不停学”;在线直播、一对一预约课堂等,课堂可以满足有个性化学习需要的人群进行职业技能、兴趣爱好等课程的学习。网络授课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连接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满足个体自主学习需要[3]。
2.3 教育类型多元化
智慧教育未来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教育类型,教育类型多元化则是主要方向,其中包括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及企业教育等。面向不同的学习群体来制定对应的教育培养制度,增强教育适应性和针对性[4],如学生群体,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青年学习者,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人学习者,提供继续教育和企业教育服务,满足成人学习者自我提升、自我完善需求。
2.4 智能管理和监控
学习者在基于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获取教育资源时,应同步落实学习者学习过程智能管控,形成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给本人,也可以交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调整教学目标。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改进自身不足[5],例如智能化技术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报告;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漏洞、学习习惯等,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智能管理可以对学习结果进行全面的、过程化、客观评价。
2.5 学习方式多样化
面向不同的学习者,学习方式也要多样化,充分发挥智慧教育优势,支持个性化学习需要。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提供的学习方式多样,包括小组群智学习、情境感知学习、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等,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灵活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最终实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2.6 终身型学习
学习永无止境,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在学习过程中,本质上是潜能和天性挖掘的过程,并不断展现价值[6]。因此,建立终身型学习社会,是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具体表现,因此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持,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优势来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以便于支持智慧城市高水平发展。
2.7 学习档案
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习者一生的学习轨迹、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支持,随时为学习者提供智能信息推送服务、智能信息查询服务,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提取等服务。
3 智慧城市建设下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内容
3.1 教育城域网建设
城域网建设,是支持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域网包含管理平台、基础网络建设以及监控维护平台。管理平台即网络实名制安全体系建设;基础建设即整体角度上优化设计教育城域网骨干设计、出口设计以及无线网部署;维护监控的重大概念则是建设IT 运维管理平台。基于运营商提供的教育城域网骨干网络,将多个节点汇聚在一起,提供智慧教育公共服务。核心节点即城域网管理中心,将多个节点汇聚在后期维护能力较强的机房,具备一定扩容能力,满足后期功能拓展和延伸需要。城域网选择IP 组网方式,布设大量高端框式交换机设备在核心节点。如图1 所示。
图1 教育城域网
3.2 智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建立,离不开智慧教育数据中心的支持,通过先进云服务技术的应用,便于虚拟化应用层,原本部署在教育部门或是学校的服务器终端转移到教育云上,可以减少占据面积和后期维护成本,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学习者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如依托于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后期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管理和维护更加便捷,服务成本大大下降[7]。
3.3 基础平台
建立基础平台,细化为多个子系统,相互独立,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相互连通和信息共享,可以跨部门传输数据,提升信息资源传输效率和利用率。当前有很多地区纷纷建立了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提供教学计划、教案、课件、论文、素材、教学经验等学习资源。依据要求用户可以查询、上传、下载和复制等操作,与其他业务系统衔接传输和共享信息资源,如单点登录,登录个人账号后获取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应用体系和管理应用体系之间互通有无[8]。
3.4 建立教育应用服务体系和安全防护体系
教育服务体系应从宏观角度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重复利用。建立更具国家标准特色应用系统,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开设网络学习中心,提供给不同学习者实时性、个性化和可交互的网络学习服务。同时,为了支持智慧教育发展,应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在提供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同时,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配备入侵防护系统、网络防火墙以及安全检测系统,用户依据自身权限进行对应操作,避免越权操作导致重大数据信息泄露、被篡改,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教育保障。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监测和管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安全处置队伍,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到民族的复兴与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有关智慧城市的建立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人才方面支持力度有所欠缺。新时期为了推动智慧城市持续建设和发展,应深层次挖掘与智慧教育之间的联系,引入现代化技术来强化智慧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安全、稳定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依据实际需要持续优化和提升,发挥其积极优势,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同时,为智慧城市高水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