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医学生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17汤睿之李紫嘉姜宏博

甘肃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领悟医学生态度

汤睿之,李紫嘉,刘 鑫,姜宏博,王 微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疾病与死亡的情境[1]。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心理上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一定的冲击,其职业态度可能发生改变,并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2]。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局面下,社会人群以及医学生面临的负性心理冲击尤其值得关注[3]。医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职业态度也因此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改变[4]。而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较其他人群更易产生焦虑心理[5-6]。本研究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和后期的SPSS 分析,探讨当前我国医学生的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改善对策,从而提升医护学生学习能力和成效。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 年1 月—2 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首先选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员20 名为调查对象,再请这些学生向自己认识的国内医学院校的学生发放线上问卷。发放问卷115 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0 份。在样本中,男性30 人(30%),女性70 人(70%);17 岁及以下2 人(2.0%),18 岁12 人(12.0%),19 岁9 人(9.0%),20岁12 人(12.0%),21 岁32 人(32.0%),22 岁及以上33 人(33.0%)。

1.2 研究工具

1.2.1 医学生一般情况调查

采用自主设计的《医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为学校、性别、年龄、民族、专业、年级、生源地、宗教信仰、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家庭平均月收入等。

1.2.2 医学生职业态度问卷

该问卷包括医学生职业态度(8 个条目)、意向(8 个条目),均采用5 分制方法(1 分为非常不同意,2 分为不同意,3 分为中立,4 分为同意,5 分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对医学职业态度越好。本研究中职业态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信度良好。

1.2.3 压力知觉量表

压力知觉量表具有两个维度,分别是紧张感和失控感,计算分值的方法为:“从不”记1 分、“偶尔”记2 分、“有时”记3 分、“时常”记4 分、“总是”记5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调查者的心理压力越明显。本研究中压力知觉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

1.2.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共有12 个问题,为李克特7分量表,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社会支持越高。本研究中压力知觉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信度良好。

1.2.5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共有7 个问题,评分方法为:选“完全不会”计0 分,选“好几天”计1 分,选“超过一周”计2 分,选“几乎每天”计3 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本研究中压力知觉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信度良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焦虑、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态度、压力知觉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比各因素的性别差异。采用双变量相关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对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焦虑、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态度和压力知觉的描述性统计

医学生焦虑、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态度和压力知觉的现状见表1。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不具有性别差异(P>0.05)。

表1 焦虑、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态度和压力知觉的描述性统计与性别差异(分)

2.2 焦虑、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态度压力知觉的相关性分析

变量间的皮尔逊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态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压力知觉呈显著正相关(P<0.01)。

表2 焦虑、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态度、压力知觉的相关性

2.3 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医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态度和压力知觉作为自变量,以焦虑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知觉、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态度等3 个变量对医学生的焦虑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它们可共同解释总变异量的57.4%。其中压力知觉的预测能力最强,可解释总变异量的28.6%,见表3。

表3 医学生压力知觉和医学技能学习动机对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医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常模(P<0.05)。这说明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发生损害。从性别上看,男、女医学生在焦虑水平上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说明这种损害的发生不具有性别差异。从职业态度角度上看,女性医学生职业态度水平的平均值略低于男性医学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女性医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也低于男性医学生,并感受到更高的心理压力,可能说明女性医学生在从医之路上感知到的困难更多。然而本研究中女性表现出来的焦虑水平平均值与男性医学生并无差异,说明另有本研究未关注的因素帮助女性医学生完成了心理调节,从而未发生更为严重的心里损害。

相关研究显示,医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这一点与以往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7-8]。医学专业学制长,课业负担重,就业面相对较窄,这些现实问题使医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是引发焦虑的主要原因。医学生的焦虑水平亦与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态度呈负相关。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安全感和受助感就越发强烈,内心更加安定,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反之,如果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薄弱,则容易陷入孤立无助的心境之中,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就更高[9]。端正的职业态度也是个体保持心理健康的要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具有明确职业目标的个体更乐于投入实现目标的努力之中,更享受努力过程带来的愉悦和积极心态,不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向心理改变[10]。

线性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压力知觉、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态度均为医学生焦虑的预测因素。其中,压力知觉对焦虑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如课业负担、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担忧等均是医学生显著的压力源。压力的积累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各医学院校的重视,各学校基本开设了面向医学生的心理防控机制,为医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11]。领悟社会支持也是焦虑的反向预测因素之一,表明医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充分,其焦虑水平越低。社会支持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和朋友。因此,医学生应多与亲友分享学习中的压力事件,从家庭中汲取关怀和帮助,以舒缓焦虑情绪。医学生之间也应多沟通,发挥朋辈交流的优势,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同时,医学生应秉持救死扶伤的信念,进一步稳固端正的职业态度,放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轻装前行。

本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采取了横断面研究方式,只能对因素间的相关性作出解释,而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证明。本研究所获得的样本的性别不平衡,因此,获取的数据可能不具有典型意义。另外,尚有诸多能够对焦虑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未纳入研究,这些问题尚需后续研究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领悟医学生态度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