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
2022-08-17付东旭张月兰
付东旭,张月兰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正畸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口腔科,河南 新乡 453400)
1 对象和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 所有研究对象均选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头颅侧位X片光机(Kodak,锐柯,法国)拍摄,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技师在同一条件下拍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站立位,眶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上下唇自然放松,平静均匀呼吸,后牙轻咬于牙尖交错位,舌及口周肌肉放松,不作吞咽动作,于呼气末进行拍摄。
1.2.2测量标志点 (1)颌骨测量标志点:蝶鞍中心点(S)、鼻根点(N)、颅底点(Ba)、上齿槽座点(A)、翼上颌裂点(Ptm)、前鼻棘点(ANS)、后鼻棘点(PNS)、眶点(O)、下颌角点(Go)、颏顶点(Gn)、颏前点(Po)、髁顶点(Co)、颏下点(Me)、关节点(Ar)、下牙槽座点(B)。(2)上气道测量标志点。①上咽壁点(UPW):PNS与Ba连线与咽后壁的交点。②软腭后咽壁点(SPPW):通过软腭中心点向咽后壁做垂线,该线与咽后壁的交点。③软腭后缘点(SPP):经过软腭中心点向咽后壁做垂线,该线与软腭后缘的交点。④悬雍垂尖点(U):悬雍垂最后下点。⑤中咽壁点(MPW):经过U点向咽后壁做垂线,其垂足为MPW点。⑥舌咽后壁点(TPPW ):经过B与Go的连线与咽后壁的交点。⑦舌咽前壁点(TB):经过B与Go的连线与舌根部的交点。⑧会厌谷点(V ):会厌与舌根部的交点。⑨下咽壁点(LPW):经过V向咽后壁做垂线,其垂足为LPW。
1.2.3测量项目 (1)上下颌骨测量项目:SNA角、SNB角、ANB角、颌凸角(NA-PA)、下颌平面角(MP-FH、SN-MP)、上颌长(ANS-Ptm)、上颌位置(S-Ptm)、下颌体长(Go-Po)、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骨综合长度(Co-Po)、下颌位置(S-Co)、前面高(N-Me)、后面高(Go-S)、下面高(ANS-Me)、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下面高与全面高之比。(2)上气道测量项目:选取6项测量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上气道各段矢状径的分析研究。①鼻咽:骨性鼻咽(PNS-Ba)、咽顶点-后鼻棘距(PNS-UPW)。②腭咽:软腭-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③舌咽:下口咽气道间隙(TB-TPPW)。④喉咽: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
1.2.4头影测量软件 由医院DR图像贮存和传输系统研制的测量软件(Dental Imaging Software 6.13.0),可对DR图像的角度、线距、面积等进行自动测量。
1.2.5测量方法 所有测量项目均由同一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测量条件保持不变。每个患者资料7 d内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分布行χ2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上气道、上下颌骨数据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下颌骨的位置及大小相较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SNB减小,ANB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Go-Po、Co-Go、Co-Po减小,S-Co增大,Go-S、Go-S/N-Me(%)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与安氏1类 高角组患者颌骨测量项目结果比较
2.2 上气道各段矢状径相较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U-MPW、 TB-TPPW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与安氏1类高角组 患者上气道测量项目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