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探析

2022-08-17吴富雨苟天雄李元会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防沙沙化甘孜州

吴富雨 伍 杰 张 旭 苟天雄 李元会

(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 626001)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地处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边陲,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7°58′~34°20′、东经 97°22′~102°29′之间。 其地形地貌多样,河流冰川、高山峡谷、高寒草原、溪沟湖泊、沼泽湿地种类繁多且分布复杂,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甘孜州既是长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然而,甘孜州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恶劣,导致其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加上长期、持续地超载量利用草地资源,高原草地的沙化趋势逐渐严重,可利用高原草地资源逐渐减少,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安全和草原的可持续发展[1]。本研究于2020—2021年通过实地踏查、无人机航拍以及设置植物样方等方法,对甘孜州11个县(市)的49个防沙治沙工程开展全面调查,分析了防沙治沙工程取得的成效,总结梳理出甘孜州不同沙化土地类型的综合治理技术,为今后甘孜州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 甘孜州沙化土地现状

根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甘孜州共有沙化土地面积约63.11万hm2,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12%,主要集中在康定、石渠、德格、色达、理塘、稻城、炉霍、甘孜、道孚、白玉、得荣、新龙等12个县(市)。按沙化土体类型分:流动沙化土地面积0.09万hm2,半固定沙化土地面积2.39万hm2,固定沙化土地面积45.42万hm2,露沙地面积14.54万hm2,沙化耕地面积0.67万hm2(表1)。

表1 甘孜州不同类型沙化土地分布情况

按照土地沙化程度进行分类:极重度沙化土地0.12万hm2,重度沙化土地2.31万hm2,中度沙化土地9.50万hm2,轻度沙化土地51.18万hm2(表2)。

表2 甘孜州不同程度沙化土地分布情况

2 甘孜州土地沙化成因分析

2.1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陲,紧邻北部沙漠地区。土壤中含沙量相对较高,同时分布着坡积物、洪积物和史前海浸而成的海洋沉积物。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至轻壤土,通常为粉粒状至碎屑状,土壤具备较好的沙化条件。此外,甘孜州属高原季风气候区,春冬季降雨量少、蒸发量高,风速大而持续时间长,出现的瞬时风速最大可达40 m/s,8级以上大风日数超过60 d。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加速了土地沙化的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地下水位下降,草地大面积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草地表层土壤逐渐松散,遭遇大风侵蚀后,表层松散的土壤随风蔓延,风助沙势,沙助风威,进一步加速了甘孜州沙化土地的形成[2]。

2.2 人为活动频繁

甘孜州沙化土地大部分为高原草地,经济主要来源为畜牧业。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草地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植被持续被破坏,忽略了草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严重影响了区域内草地的生长与恢复。甘孜州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草地植被一旦遭受破坏,自然恢复几乎无法实现。草地持续超载量放牧,植被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甚至连草根都不剩下,致使草地土壤板结、植被覆盖度下降,最终导致草地土壤退化为沙化土壤[3]。此外,随着人口数量增加,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势必持续增加,人为持续采挖药材等会在草地上开采出成千上万个土堆,在大风的侵蚀下逐渐变为沙源。牛粪对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土壤肥力维持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对燃料需求的增加,牛粪从优良天然肥料变为生活所需燃料被消耗掉,区域内土壤肥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肥力持续降低,影响草地植被的自然生长和恢复,草地植被盖度降低,进一步转化为沙化土地。

2.3 高原鼠兔持续影响

虽然鼠兔并不是造成土地沙化的直接原因,但是鼠兔的持续活动会加速沙化土地的蔓延。鼠兔一般在植物高度低于10 cm、植被盖度低于70%的退化草地中繁殖生存。当草地植被因各种原因遭受破坏,植被盖度下降到适宜鼠兔生存时,鼠兔繁殖速度会加快,进一步消耗大量的牧草,与牲畜形成激烈的生存竞争。当草地牧草不能满足牲畜食用需求时,牲畜将进一步破坏草根,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导致草地逐渐沙化[4]。此外,鼠兔的活动会持续破坏土壤结构,形成大量的鼠兔洞穴,其在大风的侵蚀下逐渐变为沙源并随风蔓延,形成沙化土地。

3 甘孜州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

在国家主管部门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孜州防沙治沙累计投入资金70 237万元,治理沙化土地5.29万hm2。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多年,目前甘孜州沙化土地治理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土地沙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沙化土地程度明显减轻,针对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露沙地形成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

3.1 流动沙地治理技术

流动沙地是危害程度最大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为极重度,土壤基本为沙质,土壤结构丧失,氮、磷元素极度缺乏,养分状况极差,理化性状完全不适宜植物的生长。流动沙地必须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工程措施以流动沙斑为基本单元,设置适宜的沙障阻止沙地流动,建立围栏封禁;生物措施以植被恢复为主,选择适宜的灌木进行种植,撒播优良牧草种,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5],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沙地外围营建防风林带,逐步将流动沙地恢复为“以灌为主、灌草结合”的稀疏人工植被,遏制流动沙地的扩张蔓延。牧草种撒播量以150~200 kg/hm2为宜,土壤改良施肥量第1年以10~15t/hm2为宜,从第2年开始以5~8t/hm2为宜,连续施肥5年可逐步恢复流动沙地的土壤养分及理化性状。

3.2 半固定沙地治理技术

半固定沙地是危害程度较大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为极重度或重度,土壤以沙质为主,土壤结构恶化,氮、磷元素缺乏,养分状况差,理化性状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半固定沙地也必须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工程措施以具有流动性状的沙斑为基本单位,设置适宜的沙障阻止沙地流动,建立围栏封禁;生物措施以植被恢复为主、鼠兔防治为辅,种植适宜的灌木,撒播优良牧草种,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沙地外围营建防风林带。通过以上措施逐步使沙化土地逐步向固定沙地转变,将植被恢复为“灌草复合”的次生植被群落,形成比较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鼠兔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不使用化学防治方法;牧草种撒播量以100~150 kg/hm2为宜;土壤改良施肥量第1年以8~12 t/hm2为宜,从第2年开始以4~6 t/hm2为宜,连续施肥4年可逐步改善半固定沙地的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

3.3 固定沙地治理技术

固定沙地是甘孜州规模最大、潜在威胁严重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为中度或轻度,土壤结构完整,氮、磷元素含量不足,养分条件有限,理化性状限制着植物的生长。固定沙地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视情况可以补充相应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为补播牧草种,根据条件也可以选择适宜的灌木进行种植,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工程措施为设置围栏封禁,逐步恢复原有植被群落,形成比较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牧草种补播量以50~100 kg/hm2为宜,土壤改良施肥量以3~5 t/hm2为宜。连续施肥3年可以明显提高区域内植物的生长速度,迅速提升固定沙地内植被群落的建立速度。

3.4 露沙地治理技术

露沙地是危害程度较低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一般为轻度,但其可变性较大,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轮休的方式来降低载畜量,开展施肥、补播牧草种等生物措施快速恢复草地的植被,形成稳定的草地生态系统。牧草种补播量以20~50 kg/hm2为宜;施肥量以2~3 t/hm2为宜,施肥次数根据植被生长状况而定。

4 甘孜州沙化土地治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甘孜州沙化土地的治理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沙化土地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因此,甘孜州沙化土地的治理至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主要表现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治理投资标准不足、治理技术有待突破、缺乏稳定补偿机制等。

4.1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甘孜州沙化土地一般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风速较大、水资源匮乏、土壤肥力差、人为活动频繁的高原草地,草地植被因养分不足或人为影响始终无法正常、快速地生长[6]。虽然现有沙化治理技术可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但形成的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始终非常低,极易遭受再次破坏;同时,现有的技术无法改变治理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也无法阻止人为活动,一旦恢复的植被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活动的影响,已取得的治理效果将在短时间内全部丧失。

4.2 治理投资标准不足

甘孜州防沙治沙工程目前的投资标准仅为1.5万元/hm2,而不同沙化土地类型的治理方式不尽相同,相同的治理措施下草种补播量、施肥量也不完全相同。多年以来防沙治沙工程的实践表明,1.5万元/hm2的投资标准仅够支付修建围栏、补播和施肥的费用,只能满足治理固定沙地和露沙地的资金需求。在治理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时,需要建立沙障阻止沙地流动,同时补播量和施肥量大幅度提升,现有投资标准就显得捉襟见肘。治理投资标准不足造成了在沙化土地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完整、不系统,难以完全按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导致目前沙化治理区域的植被盖度总体不高,尚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治理区还需要进行二次治理以巩固沙化治理成果[7],反而增加了沙化土地的治理成本。

4.3 治理技术有待突破

甘孜州沙化土地治理虽然通过植灌种草、土壤改良、沙障建立、围栏封禁、鼠害防治等治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总体处于被动治理的状态。人工建立的植被群落保存率低、生产力不高、群落结构脆弱,甚至部分流动沙地仅有零星草本覆盖,并未达到固定流沙、改善微生境的目的。新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成为降低沙化土地治理成本、提高成效的关键突破口,但受研究方向和技术水平所限,新技术和新材料离生产应用还有较大差距[8]。

4.4 缺乏稳定补偿机制

甘孜州防沙治沙工程的封禁管护期限为5年。5年后,治理区的植被刚进入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较差,生态状况相对脆弱,更应该严格控制牲畜践踏和人为干扰。然而,现实情况与此相反。虽然甘孜州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但目前并没有建立持续稳定的禁牧补偿机制。地牧民注重自身眼前利益,不考虑放牧、挖药等生产性活动对该区域沙化土地治理的影响,更不考虑自己的生产活动是否影响区域生态的稳定,从而导致沙化土地的治理陷入“治理—破坏—治理”的恶性循环中。

5 甘孜州沙化土地治理对策

5.1 提高思想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沙化土地治理是一项系统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是事关民族生存、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各基层党委、组织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生态问题是民族安全问题,经济问题是牧区安定问题”的观念[9]。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应对土地沙化问题高度重视,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危机感、责任感,切实抓好沙化土地的治理工作。

5.2 强化技术运用,建立科技支撑

沙化土地治理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沙化土地治理成效。甘孜州目前开展了大量与防沙治沙工程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研究,如生态袋沙障营建、生态毯覆盖、土壤有机改良、生态袋苗木培育等,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沙化治理效果。各防沙治沙工程中可以专列相应比例的科技支撑经费,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加大治沙工程的科技支撑力度,加强已有实用、成熟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继续开展甘孜州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通过科技创新使甘孜州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10]。

5.3 提高投资标准,推进保护建设

防沙治沙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大型公益性项目,应按照生态治理工程进行顶层的标准化设计,坚持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理念,从系统角度统筹沙化土地治理各方面的要素:不仅要充分考虑植被恢复的建设目标,而且应该考虑沙障建设、围栏建立、土壤改良、施工便道等配套的工程设施建设,还需要考虑沙化区域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经济因素。建议加大沙化土地治理的资金投入,将沙化土地治理列入国家生态建设专项或列入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专项资金,切实解决沙化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11]。

猜你喜欢

防沙沙化甘孜州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