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物农药在茶叶斑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8-17沈国强梁梦琦李佳琦胡妙丹戴余有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叶斑病化学农药生物农药

沈国强 梁梦琦 李佳琦 胡妙丹 戴余有

(1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03;2绍兴市柯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绍兴 31203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健康饮料在人们调整饮食结构、消费观念的过程中被追捧,茶叶的质量安全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1-2]。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前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业,名茶生产已成为一种帮助山区农民致富、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模式,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茶叶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使我国茶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处于不败之地。但是,随着茶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茶叶生产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无性系良种覆盖率低、冻害等自然灾害危害、劳动力短缺和化学防治病虫害易引起安全隐患等。尤其是化学防治病虫害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在茶叶生产阶段日益显现。

当前,关于茶叶病虫害调查、诊断、发生规律、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而茶叶病虫害调查研究中,关于虫害的研究又多于病害。有研究者对茶小绿叶蝉、螨类、茶蚜、茶卷叶蛾、茶毛虫、油桐尺蠖等虫害以及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病害进行了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但对其他病害的研究则很少且不够深入,对突发性病害的研究更是空白,缺乏技术储备。近年来,茶叶生产上出现了一种新病害——茶叶斑病,因防控不力给茶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此,笔者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开展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防治茶叶斑病的药效试验,以期验证生物农药对茶叶斑病的防效,为茶叶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西堡村,试验地水肥条件较好,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茶树品种为龙井43,树龄3~4年,长势较一致。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有25%咪鲜胺乳油(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乳油(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北海强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在同一区域不同地块连续3年开展试验,设25%咪鲜胺乳油750倍液(A)、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B)、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C)、250 g/L 嘧菌酯悬浮剂 1 500 倍液(D)、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E)、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F)、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G)、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H)等处理。2019年开展3次试验,第1次试验施药时间为4月22日、29日,第2次试验施药时间为5月18日、25日,第3次试验施药时间为10月5日、12日;2020年开展2次试验,第 1次试验施药时间为5月8日、15日,第2次试验施药时间为9月15日、22日;2021年开展1次试验,施药时间为 5月7日、14日。每次试验均施药2次,试验设计见表1。每次试验施药当天天气均为晴或多云,药后4 h内均未降雨。用药均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进行,未发生药剂漂移。

表1 田间试验设计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安全性调查。每小区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目测各处理药害发生情况。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各小区药害情况,以-、+、++、+++、++++表示。药害分级标准如下:-表示无药害;+表示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表示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表示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表示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损,作物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1.4.2 防效调查。药前和二次药后10、25 d,采取对角线五点法开展调查,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20梢,每梢自上而下调查5张大叶,记录各叶的茶叶斑病发生情况,并计算防效[3]。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个数在3个以下或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及以下;3级,病斑个数3~5个或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个数6~10个或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个数在10个以上或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及以上[4]。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本次系列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茶树出现抑制生长或黄化、心叶卷曲等肉眼能见的药害现象。说明在本次系列试验条件下,所用药剂对茶树均安全。

2.2 防效

2.2.1 2019年防效。2019年开展了3次试验,每次试验二次药后10、25 d不同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见表2。

表2 2019年3次试验中不同药剂对茶叶斑病的防效 单位:%

在第1次试验中,处理F、G这2个生物农药处理药后10 d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3.6%、62.2%,低于处理A、B、C等3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70.9%、72.2%、72.9%);药后 25 d,处理 F、G 这2个生物农药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3.6%、63.7%,略低于处理A、B、C等3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69.8%、69.6%、71.9%)。

在第2次试验中,处理F、H这2个生物农药处理药后10 d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5.4%、66.7%,略低于处理B、C、D等3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69.7%、70.6%、70.0%);药后 25 d,处理F、H这2个生物农药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5.0%、63.0%,略低于处理B、C、D等3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0.5%、70.3%、70.1%)。

在第3次试验中,处理G、H这2个生物农药处理药后10 d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4.0%、62.1%,与处理A(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64.5%)相近,略低于处理B、C、D、E等4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70.2%、72.0%、70.0%、68.1%);药后 25 d,处理G、H这2个生物农药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 65.6%、64.6%,略低于处理 A、B、C、D、E 等 5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68.9%、70.6%、73.7%、74.1%、70.4%)。

2.2.2 2020年防效。2020年开展了2次试验,每次试验二次药后10、25 d不同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见表3。

表3 2020年2次试验中不同药剂对茶叶斑病的防效 单位:%

在第1次试验中,处理F、G、H等3个生物农药处理药后10 d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3.5%、64.3%、62.1%,低于处理 A、B、C、D、E 等 5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69.6%、71.6%、73.1%、71.1%、69.5%);药后 25 d,处理 F、G、H 等 3个生物农药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1.9%、65.0%、63.6%,略低于处理A、B、C、D、E等5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67.9%、70.4%、73.9%、70.3%、70.0%)。

在第2次试验中,处理F、G、H等3个生物农药处理药后10 d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1.6%、64.1%、62.5%,略低于处理D、E这2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71.9%、68.9%);药后 25 d,处理 F、G、H等3个生物农药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3.1%、66.1%、66.6%,略低于处理D、E这2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2.8%、71.2%)。

2.2.3 2021年防效。2021年开展了1次试验,在二次药后10、25 d不同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见表4。处理F、G这2个生物农药处理药后10 d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3.6%、62.2%,低于处理A、B、C等3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0.9%、72.2%、72.9%);药后 25 d,处理 F、G这 2个生物农药处理对茶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3.6%、63.7%,略低于处理A、B、C等3个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分别为69.8%、69.6%、71.9%)。

表4 2021年不同药剂对茶叶斑病的防效 单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对茶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化学农药25%咪鲜胺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嘧菌酯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对茶叶斑病的防效较好,均在64%以上,略优于生物农药的防效,但差异不是很大。说明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生物农药可以在生产上用于茶叶斑病防治。考虑到生物农药对环境安全且无毒,在生产上应该加大对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5-6]。在生产上防治茶叶斑病时,可在病情较轻时单用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生物农药喷施;在病情较严重时,搭配使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

猜你喜欢

叶斑病化学农药生物农药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化学农药安全绿色发展探究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