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
2022-08-17朱绍菊
朱绍菊
新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山东新泰 271200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盆底肌和肌筋膜损伤引发的慢性盆底疼痛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非周期性的疼痛,一般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属于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1-4],发病原因可能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存在较大联系[5-6]。在疾病诊断时常会被误诊为盆腔感染,导致治疗被延误,对患者身体健康及心理状态造成极大影响,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不仅会承受长期严重的疼痛感,还可能会导致功能残疾[7-10]。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新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就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31.28±1.63)岁;病程0.5~5年,平均(2.78±0.57)年;经阴道分娩者24例,剖宫产者13例,未分娩者6例。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31.85±1.49)岁;病程0.5~5年,平均(2.82±0.53)年;经阴道分娩者23例,剖宫产者14例,未分娩者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生育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慢性盆腔疼痛6个月以上,经诊断确诊为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②有性生活史,且参与研究前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③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炎症或肿瘤疾病引发疼痛患者;②心律失常、带有心脏起搏器及对电刺激过敏患者;③盆底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患者;④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不配合本次研究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法。采用广州欧亚迪斯生产的治疗仪,施行镇痛电刺激方案:放松患者紧张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性疼痛。①内啡肽电流止痛,持续20 min电刺激,频率/脉宽为1~10 Hz/200μs;②TENS电流止痛方案,持续10min电刺激,频率/脉宽为50~280 Hz/100μs;③放松电流止痛方案,持续10~15 min电刺激,频率/脉宽为1~2 Hz/300~400μs。治疗前3 d,1次/d,后4 d,隔天1次,1个疗程7次。④生物反馈治疗,将患者盆底肌肉的电信号活动状况,转化为声音或视觉模拟信号反馈给医生或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肌肉状况,并根据信号指示,帮助患者正确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训练时间20 min,分别为5 min的呼吸放松训练及15 min的Kegel模板训练,5次/周,连续1个月。
1.3.2 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手法按摩治疗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食指和中指涂抹阴道润滑液,伸入至患者阴道内,经阴道对患者耻骨尾骨肌、梨状肌、耻骨直肠肌及闭孔肌等疼痛部位进行点按、弹拨,由深至浅对盆底肌的扳机点进行逐个按压。采用缺血式按压法,一定力量施加在扳机点10 s中左右,按压后轻抚肌筋膜紧张带,后逐步离开扳机点,按压力量有小到大,力度要确保患者略感疼痛,从而更好地放松盆底肌肉、筋膜,按摩时间为10 min/次,2次/周,连续1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
②比较连续治疗1个月后盆底肌的肌电信号。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方法[11-12],采用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检测平台,患者取120°斜仰卧位,全身放松后插入阴道电极,进行盆底肌收缩运动,采集盆底肌肌电信号,包括前静息电位,放松1 min后检测肌电波幅及变异系数;10 s持续收缩,持续收缩10 s,放松10 s,进行5个循环,检测收缩波幅及变异系数;60 s耐力收缩阶段,盆底筋肉持续60 s耐力收缩,评估慢速盆底肌肉收缩运动肌力耐力;后静息电位,放手休息1 min后,登记波幅、变异系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P值治疗前7.03±1.37 6.97±1.28 0.210 0.834治疗后3.94±0.87 1.78±0.53 13.904<0.001 t值12.485 24.566 P值<0.001<0.001
2.2 两组盆底肌肌电信号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10 s快速收缩及60 s耐久收缩的肌电波幅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提示肌肉活动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静息电位及后静息电位的肌电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比较(±s)
表2 两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前静息电位平均波幅(μV)3.24±0.85 2.87±0.64变异系数0.17±0.03 0.14±0.02 10 s快速收缩平均波幅(μV)27.85±0.73 31.26±0.68变异系数0.37±0.09 0.29±0.08 t值P值2.280 0.025 5.456<0.001 22.414<0.001 4.357<0.001
3 讨论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使得患者生活及健康受到影响。盆底肌肌肉及筋膜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神经纤维,其中有50%的感觉神经纤维及43%的痛觉纤维,感觉神经对损伤、影响、精神等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形成触发点,导致盆底肌筋膜疼痛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导致痛觉神经末梢的兴奋,增加疼痛感受器的敏感性,导致持续性的疼痛,对患者生活及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对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治疗中,电刺激生物反馈法以人体生物工程为基点,通过采用内啡肽电流、TENS电流、放松电流等不同脉宽、频率、能量电刺激患者的肌肉组织,并结合电刺激反馈的信号掌握肌肉收缩情况,开展针对性功能锻炼,提升锻炼的实效性,有效提升盆底肌激励。电刺激生物反馈的方法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的优势,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感[13-14],但无法对局部肌肉进行针对性缓解。石金苓[15]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手法按摩能够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力状况,降低疼痛敏感性。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李莉等[16]研究显示,患者治疗前的前静息电位和后静息电位分别为(5.90±3.09)、(5.35±2.55)μV,治疗后分别为(2.90±1.59)、(3.92±2.12)μV,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10 s快速收缩,60 s耐力收缩的电位分别为(18.98±8.95)、(15.20±7.10)μV,治疗后则分别为(30.62±15.03)、(24.56±9.09)μV,10 s快速收缩,60 s耐久收缩的肌电波幅均有上升(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盆底肌肌电信号变化一致,且治疗后观察组10 s快速收缩及60 s耐久收缩的肌电波幅(31.26±0.68)、(24.82±0.77)μV较对照组(27.85±0.73)、(21.76±0.83)μV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前静息电位及后静息电位的肌电波幅(2.87±0.64)、(3.89±0.25)μV较对照组(3.24±0.85)、(4.18±0.32)μV明显降低(P<0.05)。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手法按摩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前、后静息阶段的肌电波幅,缓解盆底肌肉痉挛,降低肌肉疼痛敏感度[16],同时10 s快速收缩及60 s耐久收缩的肌电波及肌肉活动能力提升,盆底肌的不协调运动得到了明显改善[17],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手法按摩能够刺激、缓解患者的疼痛的扳机点,疏解痉挛的筋膜,降低了疼痛敏感性[18-19]。另外将手法按摩与电刺激生物反馈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盆底肌肉活力,改善受损盆底肌肉群,促使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调节。
续表2
综上所述,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盆底肌的机电信号,增强肌肉活动能力,缓解筋膜痉挛,有效缓解了缓解的疼痛程度,疼痛评分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