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2-08-17汪静娜吴夏秋王斌艳李海滨荣超郭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汪静娜 吴夏秋 王斌艳 李海滨 荣超 郭清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与西医药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1]。同时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的态势,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2006年以前,中医药研究多集中在医药和文化领域,2006年以来,随着国内健康管理学科的兴起和健康服务业的逐渐热点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的相关研究逐渐萌芽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健康服务与管理注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经验与实践做法。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近16年国内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呈现国内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研究的宏观现状,分析研究主题与研究热点,并勾勒其演化路径,预测其发展趋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收录的中文学术期刊作为文献资料来源,设定检索式为“主题=中医药健康服务OR中医健康管理”,检索时间为2006至2021年,检索条件为模糊。

共检索到1 269条结果,经过人工排除新闻、会议通知、政府公报、约稿、广告等非研究性文献,以及作者、年份、摘要等信息不全及明显偏离主题的文献,并进行文献去重后,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为931篇。以refworks格式将检索到的数据导出,保存名称为“download-**.txt”,每条记录主要包括文献作者(author,A1)、 发文机构(issuing agency,AD)、 篇名(title,T1)、期刊名称(journal name,JF)、发表年份(year of publication,YR)、关键词(keywords,K1)、摘要(abstract,AB)等信息。

1.2 方法 运用CiteSpace 5.7.R2软件对931例样本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根据CiteSpace处理要求,对导出的数据进行数据转化,时间参数设置为2006至2021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选取作者、机构、关键词,演算时阈值TOP=50,对作者和机构不进行裁剪。CiteSpace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基于Java语言程序的文献可视化计量软件,它以某个学科或知识域的文献作为分析对象,通过计量学和可视化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特定领域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路径及发展趋势[3]。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 采用200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20日的数据,以年份为横轴,年发文量为纵轴,对近16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对纳入文献按其发表的年份统计,提示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至2019年发文数量增长快速,2020年之后稍有回落,但趋于稳定。见图1。

图1 文献发文量变化趋势

2.2 作者与研究机构 各作者发文数量及合作情况见图2。发文量排前8的作者如表1所示。作者的节点数量N=433,各作者间的连线E=412,密度(Density)=0.0044,图中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关联。由图2可见,研究者之间有一定的学术合作趋势,但是呈现相对简单的闭合状或线段式结构,尚未结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同时,呈现出以李灿东为首的核心作者群,但是团队高产成员之间也缺乏学术交流。

图2 作者合作共现图谱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表(发文量≥5)

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及合作情况见图3。对同一机构的不同研究单位进行合并统计,最后得出发文量前8位的机构为:福建中医药大学(101篇)、中国中医科学院(37篇)、北京中医药大学(30篇)、湖南中医药大学(21篇)、上海中医药大学(20)、江西中医药大学(20篇)、南京中医药大学(17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7篇)。这8所机构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发文量较多,特别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管理研究团队走在国内前列,科研力量较强,有特别明显的优势。机构的节点数量N=345,作者间连线E=215,密度(Density)=0.0036,连线及密度反映机构间的互动合作程度。由图3可见,节点间的连线数量较少,连线多产生在同一机构不同下属单位之间,或同一省市内的机构内部,反映出各机构之间的联系交流还不够紧密,缺乏跨机构或跨地域之间的合作意识,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合作机制。

图3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2.3 研究主题 关键词能够对论文主题和论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准确的关键词能够对论文进行高度概括,使其他学者在短时间内获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中介中心性主要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是评价文献重要性的主要指标[4]。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4。节点数量N=459,各关键词间连线E=722,密度(Density=0.0069)。关键词聚类后,网络模块密度(modularity, Q)=0.8371,同质性(mean silhouette,S)=0.9521, 表明该图谱网络结构合理,能够非常好地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动态趋势[5]。频次排名前30位的关键词信息见表2。

图4 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

表2 国内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

结合图4和表2,笔者认为近16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可归纳为4类。第一,中医体质与状态辨识研究。此类别的高频关键词包括“中医”“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体质辨识”“状态辨识”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此类别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中医体质和健康状态辨识融入人群健康管理之中,如黄彩梅等[6]分析产褥期女性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产妇健康管理中的运用。王珏等[7]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提出健康服务管理对策。曹东红等[8]运用状态辨识原理,动态辨识研究对象的基本体质和健康状态,研究构建以状态辨识为核心的中医风险预警模式。吴夏秋等[9]研制了可用于人群健康状态辨识的量表工具《五维二步健康状态中医测评量表》。第二,治未病理论及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此类别的高频关键词包括“中医治未病”“亚健康”“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中医药”“中医”等。此类别的研究一方面在于深入挖掘“治未病”的内涵与理论体系,如黄建波等[10]在大量典籍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治未病”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治未病”理论内涵,促进“治未病”理论和中医养生、亚健康防治、中医健康管理、体质辨识等理论的融合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基于 “治未病”思想探索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如程羽等[11]提出“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新模式。第三,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此类别的高频关键词包括 “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社区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在这一时期,中医药已经逐渐融入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类别的研究一方面在于探析中医药在社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分析目前国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于探索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的模式及其应用,如马洪瑶等[12]提出要依据多中心治理理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协调各方功能,实施中医药特色社区健康管理。第四,中医药慢病管理研究。此类别包含的关键词有“医养结合”“老年人”“慢性病”“生活质量”“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关键词反映出中医药嵌入慢病管理,特别是老年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此类别的研究不仅探讨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模式,如孙微娜[13]探讨了通过医养结合平台构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效果;也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疾病的中医药管理方案进行了相关研究,彭霞等[14]提出,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行为依从性,使血压向正常转变,有利于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2.4 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 在关键词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CiteSpace软件的突发性探测功能[15],得到突现性最强的16个关键词。见图5。根据关键词突现强度及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将近16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研究脉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2006至2010年):出现的突变词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体质”“健康体检”,其中突变率最高的是“体质”(strength:2.76),突变的年份是2008至2014年。这是因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于2007年提出体质辨识用于健康评估的理念,在具有亚健康状态、疾病危险因素或慢性疾病和康复期的人群或个体当中,运用体质辨识为其进行健康管理服务,指导生活行为、养生保健和医疗干预[16]。接下来的几年间,王琦教授团队聚焦中医体质辨识,在辨体施养、形体特征及健康体检等方向进行研究,并产出了相当的科研成果,2010至2014年间,我国中医体质辨识研究逐渐深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17]。阶段二(2011年至2015年):出现的突变词有“社区”“体质”“中医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服务”“社区健康管理”,其中突变率最高的是 “社区健康管理”(strength:3.14),突变的年份是2015至2017年。这是因为从2013年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首次增加中医药项目,于是兴起了探索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社区健康管理途径和模式的热潮。同时,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形成了研究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热点。阶段三(2016年至今):出现的突变词有 “中医治疗”“社区健康管理”“健康状态”“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医养结合”“状态辨识”“健康扶贫”“健康中国”,其中突变率最高的是“状态辨识”(strength:3.17),突现的年份是2019年至今。这是因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和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领衔的科研平台“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团队带头人李灿东[18]提出,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状态辨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团队基于“把握状态是维护健康的关键”[19]思想,聚焦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研究,攻克中医健康管理关键技术与难题,并于2019年开始涌现出大量基于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科研成果,形成中医健康管理领域一大研究热点。同时,大数据和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信息智能化和中医药健康养老也成为热门话题和交叉研究方向。

图5 突现词知识图谱

同时,利用CiteSpace软件得到时区(Timezone)知识图谱。见图6。从时区知识图谱可以看出,2006年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的初始年,学者开始关注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理论、应用与实践。研究层面也从中医体质、治未病、社区健康管理、状态辨识、慢病管理等到向医养结合、健康养老、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多元化趋势发展。

图6 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3 讨论

根据对文献的分析,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本文比较认可的概念是,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20]。中医健康管理,是以中医状态学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将中医望、闻、问、切传统四诊疗法与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及方法相融合,提供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从而对人体生命活动全过程的状态进行动态、个性、全面的管理[21]。因此,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涵盖了中医学、管理学、预防医学、人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内容与知识。

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被视为近年来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稳步发展,此结论已被其他研究论文所证实。从发文年度看,中医健康管理的研究呈上升趋势[22],“老年”“中医(中医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模式”等是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23]。首先,单从成果产出量来看,2006年首次出版以“中医健康管理”为主题的期刊论文[24]之后,研究文献数量增长缓慢,直到2013年文献数量才有所增加,并随着国家政策的相继实施呈快速发展趋势,核心期刊发文115篇,约占总发文量的12.4%,研究的质与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薄弱。作者共现图谱显示合作最紧密的团队为李灿东研究团队,团队研究者发文量排名均靠前,各研究团体之间合作紧密度不够。研究机构共现图谱提示,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多位于北京、上海以及福州等城市,机构之间的合作多为同地区或同机构的内部合作。最后,国内除了以王琦为首的体质研究团队和以李灿东为首的状态辨识研究团队有凸显研究主题之外,其他研究者或团队的研究主题过于分散,尚未形成合力。

根据研究热点和演化路径,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的研究改进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在研究视角上,强化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度挖掘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的内涵外延,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和健康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检测、评估、干预等现代健康管理闭环流程中的优势和作用。在研究主题上,加强中医药+5G、互联网、大数据等[25]的研究,结合医养结合等医疗卫生政策,开展以基层社区为载体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核心技术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对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实证检验[26],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开展跟踪调查并形成动态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构建数据模型[27],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与方法,深入分析和论证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得出最佳结论,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管理的实践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