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论和经济学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效率探究

2022-08-1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出勤率考勤通识

吴 名 花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一、引言

高校课堂是教师传播知识和育人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目前大学课堂主要采取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非正常出勤、课堂上的沉默、作业拖延症,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已有文献主要从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课堂低效率的原因,并从教和学两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主要包括: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1];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成立专业课程组[2];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3]等。本文将从博弈论和经济学的独特视角,分析大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二、大学课堂中的常见现象

大学课堂包括三部分: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学生的行为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表现为:其一,是否正常出勤;其二,课堂上是否积极互动;其三,是否高效及时完成作业。

(一)非正常出勤

非正常出勤包括学生事假、迟到或其他个人原因,正常出勤指正常到课,不迟到和早退。大学课堂里的非正常出勤现象一直存在,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很多。各高校有多层次的考勤制度,然而非正常出勤并没有显著地改善。

根据考勤记录发现,第一节早课的非正常出勤率最高,其次是晚上的通识选修课。另外,学期初和学期末的非正常出勤率较低,学期中的非正常出勤率较高。线上课堂时学生也有迟到、缺课等现象。无论哪种课堂,早晚课和学期中间非正常出勤率更高。以下从博弈论的角度描述学生的出勤行为。

学生每次上课时有两个策略:正常出勤和非正常出勤。教师同样有两个策略:考勤和不考勤。此博弈有四种结果(表1):(正常出勤,考勤)、(正常出勤,不考勤)、(非正常出勤,考勤)、(非正常出勤,不考勤)。学生选择正常出勤时,由于有学院和学校的考勤辅助制度,教师可考勤或不考勤。学生非正常出勤时,教师往往需要课前考勤或课中随机考勤,并认真核实学生非正常出勤的原因,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缺席的学生课后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学习,且影响平时成绩。非正常出勤率过高时,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教学常规上,影响了与学生的互动。

该博弈中,学生的占优策略是正常出勤,教师的最优选择是一个混合策略:学生正常出勤时不考勤、非正常出勤时考勤。显然,考虑学生平时成绩评定和教师投入等,高校课堂中(正常出勤,不考勤)是优于(非正常出勤,考勤)的一种均衡。即便学生知道自己的理性选择是每次课都正常出勤,但事实上却难以实现。

表1 考勤博弈

(二)课堂上沉默

大学课程类型主要分为专业课和通识课。专业课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同一个专业的学生50人左右;通识课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多专业学生80人及以上。课堂上会有这样的现象:首先,通识课上教室前排空座率通常较高。其次,根据课堂上的抬头率和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专业课学生专注程度通常会高于通识课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时,如果没有指定具体学生回答时会遭遇冷场。采取随机点名时,专业课堂上学生正确答题率会稍高于通识课堂。无论专业课还是通识课,都有课堂上的沉默现象。沉默的课堂,教师会花更多时间反复讲授基本知识,影响拓展知识,甚至影响教师对课堂效果的评估,减少课堂互动环节。课堂上的最佳均衡是(教师提问,学生积极主动回答),此时效率最高。然而,现实中通常会出现(教师提问,学生沉默),课堂效率降低。

(三)作业拖延症

当前教学中,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无论是课堂或课后测试,还是普通学习任务等均可在平台下发。由于平台具有较好的数据统计功能,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时间等都有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智慧树平台为例,教师下发作业或任务主要有两种选择:其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禁止迟交;其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迟交。作业拖延症的学生比例是指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统计结果如表2。如果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只有非常少的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如果学习任务是课后下发,不允许迟交和允许迟交时,患有作业拖延症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0%和20%。如果学习任务是更为开放的学习课件、视频资源时,患有拖延症的学生比例高达30%。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影响作业的质量,教师备课时就无法根据作业情况调整下次教学内容。同时,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会影响学生下次的课堂表现,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博弈论和经济学视角下的低效课堂

(一)非理性经济人——没有实现的均衡

假设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根据对方的行为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博弈的结果称之为纳什均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根据考勤博弈可以看出,考虑学生成绩评定和教师课堂投入,显然(正常出勤,不考勤)是优于(非正常出勤,考勤)的一种均衡结果。然而,高校课堂上却没有完全实现上述均衡。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学校和学院辅助考勤制度下,教师并不需要每节课亲自考勤。大部分的课堂考勤都是由学生会和班委负责的。教师更希望通过有趣的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到课。教师亲自考勤成为学生非正常出勤时的选择,且对学生课程成绩有实质性的影响。

从学生的角度看,即便有学院和学校的考勤,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任课教师的考勤,因为会严重影响课程总成绩评定。首先,学生无法预期教师行为时,最优的选择是正常出勤,否则出现(非正常出勤,考勤)会导致自己的成绩变差。同时,学期末教师会复习课程重点。因此,学期初和学期末,非正常出勤率通常较低。其次,学期中间,随着学生与教师的交往,学生能预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即便出勤是最优选择,但学生往往会失去自控力出现非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包括缺课、宿舍睡懒觉、玩耍和其它繁杂类的非学习事务,非正常出勤率上升。学生的非理性行为使得(非正常出勤,考勤)成为了课堂常见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效率。

(二)懦夫博弈——责任分散效应

懦夫博弈就是我们平时所指的“狭路相逢勇者胜”[4]。懦夫博弈提醒我们,如果对方选择进攻,最优的选择是退让。然而,双方在现实中的结果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激烈冲突,典型的解释就是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分散效应指针对某一事件来说,如果某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他的责任感很强,而且可以做出积极的反应;但是,要求一个群体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群体中个体的责任感反而变弱,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往后退缩[5][6]。

课堂上也存在这种懦夫博弈,教师提问时最佳的均衡是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然而,由于责任分散效应,导致了“集体沉默”。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尤其是没有指定具体学生时,如果此问题又比较难,通常会遭遇冷场。但问题过于简单时,通常会出现课堂上闹哄哄的现象,无一人主动作答。分析其原因发现:问题比较难时,学生会害怕回答错误,担心同学嘲笑或教师批评,从而选择沉默;问题比较简单时,学生会认为别人会回答,因此不回答或低声在课堂上讨论。无论是通识课或专业课,责任分散效应导致了学生的非理性选择--沉默,被动参与行为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作业拖延症——贴现

贴现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涉及现值和终值两个概念。未来某个时间的收入其当前的价值就是现值,当前的收入在未来某个时间的价值就是终值。例如,一年后的一万元其当前的价值就是现值,当前的一万元一年后的价值就是其终值。当前如果你拥有1万元,你可以在持有现金、存入银行或者购买有价证券之间做出选择。如果选择持有现金就放弃了存入银行或购买有价证券所能获得的收益,这个最高的收益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因此,当前一万元的终值大于一万元,反之,未来一万元的现值低于一万元。根据贴现的概念,如果你负有一万元的债务,延期支付对你来说是有益的。

无论学生及时或最后期限完成作业,甚至是延后完成作业,假设花费时间一样,但是成本却不一样。假设及时或延时完成作业,都需要花费2小时,这2小时是学生对作业的支付,为降低自身的成本,这个支付越晚越好。通常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没有做出细化要求:提前完成作业会获得加分、延后提交会扣分等,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最优选择是尽量最后完成作业。比较课上和课后完成作业的质量发现,课后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的质量严重降低。主要表现为:答题错误率升高、不作答比例上升、作业雷同率增加等。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由于时间仓促并未充分思考,粗心甚至参考同学作业的行为普遍存在。教师布置作业是检验已学知识或预习内容,以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学生的作业拖延症,应该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资源被错配,降低了课堂效率。

四、提升课堂效率的对策——教师的理性选择

(一)正常出勤——树立严格和有吸引力的教师形象

学生出勤和教师考勤之间是一个有限重复博弈,要实现博弈的最佳均衡,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课堂权利和优势——树立一个严格的教师形象。首先,开学第一课教师应该认真强调平时成绩得分规则,非正常出勤会扣除平时成绩。非正常出勤次数超过一定比例,取消本门课程考试资格。其次,尽量不要让学生预知自己的考勤习惯和教学行为。在学校和学院考勤辅助制度下,根据学生行为,选择学期初和学期末随机考勤,学期中加大考勤频次。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学生的非理性行为,从而选择正常出勤。另外,关注非正常出勤学生的真实原因,加强第二课堂育人环节。非客观原因导致缺勤案例,要在课堂上进行批评教育,树立严格的教师形象。最后,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修养和丰富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让学生意识到不能错过课堂的精彩瞬间,否则会加大缺勤的机会成本。因此,教师要关注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缺勤的真实原因,减少学生的非理性选择。

(二)活跃的课堂——科学提问和指定对象回答

积极互动的课堂,有利于增进学生和教师的效用。首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合理的题目,让学生不会因为题目过简或过难保持沉默。科学合理地提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加课堂互动的概率。其次,课堂上应随机点名或指定具体学生回答问题,避免广泛提问的僵局。另外,课堂人数比较多时,教师尽量选择自问自答,能有效解决课堂上的沉默。最后,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例如采用翻转课堂,学生讲教师评,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等方式,利用学生争抢好胜的心理来打破沉默。

(三)战胜拖沓——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

现实中学生常常无法认识到自己有拖沓行为,即便认识到拖沓行为,由于面对非理性诱惑,也无法改变。因此,针对学生的作业拖延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拖沓行为,并有意识去战胜它。其次,根据丹.艾瑞里的实验研究发现,帮助学生战胜拖沓最有效的方式——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7]。提醒学生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战胜拖沓,但由于自控机制常常会失效,因此教师要成为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严格设定最后期限,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便做出相应的处罚。再次,激励机制也能帮助学生战胜拖沓。高质量且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会获得相应的加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博弈心理激励他们学习。最后,教师的激励机制和学生的自控机制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驱力,高效及时地完成作业。

学生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了非正常出勤和课堂沉默,时间成本导致了完成作业的拖延习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教师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纠正学生的非理性行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在课堂上的优势,通过自身行为改变学生的选择。当然,高效率的课堂不应是出现问题后才解决,而是一开始就规避问题的出现。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考勤制度,树立“缺勤必考勤”的声誉;建立多种师生沟通渠道,实现育人和教学的双重目的,减少学生非理性的选择。其次,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互动环节及作业考评机制,全过程提升课堂效率。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想学习爱上学习”。

猜你喜欢

出勤率考勤通识
国有企业考勤管理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三级甲等医院应用PDCA循环提升考勤管理的创新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生旷课率高?美国学校安排专人叫起床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大学生出勤率和点名机制互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不来的理由
基于校园卡的学生考勤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