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干预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分析
2022-08-17叶春梅
叶春梅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手术在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是比较常见,也是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但可以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也可以及时切除病灶组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发生[1]。但是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的一种,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感染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为了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概率,经常会在术前为患者采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抗生素的种类在不断增加,临床上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也不断增多,非常容易引起患者的菌群失调,使细菌的耐药性提高,这就容易导致患者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出现相关脏器的损伤,也使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2-3]。在术前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概率[4-5]。基于此,本文针对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进行术前抗生素使用的干预,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手术治疗临床诊断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患者;(2)意识及沟通障碍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相关药物及治疗使用禁忌患者;(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6)传染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抗生素治疗,为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对给予患者抗生素至切皮时间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术室干预,(1)了解需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性能,仔细阅读药物的相关说明,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不但可以使干预人员的专业能了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药物的认识,对使用期间的滴速以及保存方式等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使用期间可以避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2)心理干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会出现一些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会有一些误解,觉得会影响自己的治疗效果。针对此类患者干预人员要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纠正患者对抗生素的错误认知,提高其对手术治疗的了解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利用治疗成功的案例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的30分钟或者在需要进行全麻患者的诱导期为其首次使用抗生素,这样可以将药物的抗菌以及抗感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不会影响麻醉效果。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以及用药之后都要对患者的静脉通路进行充分的冲洗,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反应。(4)抗生素现用现配。将抗生素与生理盐水配比之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如果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长或者在围手术期大量出血,需要再次为患者注射抗生素。(5)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保证药物的调配、使用以及手术是在无菌操作下完成,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6)在患者的围手术期要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如果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有必要可以遵医嘱调节抗生素的种类、使用剂量、方法或者停止用药。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依据院内自制问卷实施评估,具体标准如下:非常满意,患者及其家属完全接受干预措施及所获效果;满意,患者及其家属基本上接受干预措施及所获效果;不满意,患者及其家属无法接受干预措施及所获效果。(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3)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费用、不合理使用率情况。(5)0.5~1h的用药率情况。(6)干预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的变化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焦虑情况,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表示重度抑郁。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 22.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例(n/%)进行表示、再通过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实验组各项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2.4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费用、不合理使用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使用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费用、不合理使用率对比
2.5 0.5~1h的用药率比较
实验组的0.5~1h的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0.5~1h的用药率比较
2.6 干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未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干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比较(分)
3 讨论
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为其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6-7]。随着抗生素的种类增加,在临床当中的使用率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也需要不断加强[8-9]。临床医学研究认为,需要进行长时间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会比较高,因此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为其进行合理抗生素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0-11]。在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患者对抗生素使用所产生的错误认知影响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手术的治疗;使用之前充分了解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减少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有必要可以定期为干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12-13];在适当的时间采用正确的方式为患者注射抗生素,可以避免影响抗生素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药物反应,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治疗的复杂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为了减少抗生素调配之后产生的溶解、稀释现象,要严格执行现用现配的操作要求,并且全程无菌操作,在保证发挥药物最大作用的同时减少由药物污染而引发的感染;抗生素在使用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在术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避免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4-15]。本文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实验组(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实验组(4.08%)低于对照组(16.3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使用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不合理使用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8.37%);实验组的0.5~1h的用药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61.22%);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对比结果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升手术室干预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术室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的不规范性,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干预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使用费用,降低0.5~1h的用药率及SAS评分、SDS评分,但依然需要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不断对干预方案进行完善,并扩大样本容量,以便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