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探究
——以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A 1a—2c为例

2022-08-16李梦纯

英语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外表本课语篇

李梦纯

一、主题语境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版)》明确指出:主题语境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题语境主要有三大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基于主题语境展开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其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 2020)。

基于主题语境开展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要求教师以文本所承载的主题意义为引领,创设适当的语境和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主线和主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其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内涵的理解、价值取向的判断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吕国征 2018)。

下面,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A 1a—2c为例,探究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二、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A 1a—2c包含两个听力语篇,均围绕主题“People’s looks”展开对话。听力材料的升降调和重音十分明显。

听力语篇一的主场景图展示了艾米(Amy)和琳达(Linda)在地铁站寻找朋友。女孩通过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向艾米询问朋友的外表。教材内容编排如下:1a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场景图,把外表描述词和主场景图中的人物配对;1b部分要求学生听录音填空,找出艾米的朋友;1c部分要求两人一组对话,谈论主场景图中的人物外表(身高、体格和发型)。

听力语篇二无场景图,仅有三段对话。对话1和2均用一般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分别询问大卫(David)和萨莉(Sally)的外表,对话3仅用一般疑问句询问皮特(Peter)的外表。2a部分要求学生听对话,对每一段对话的选择疑问句进行回答。2b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第二次听完成有关大卫、萨莉和皮特外表的表格填空。2c部分要求学生结合2b获取的听后表格进行对话,谈论其中一个人的外表并给他/她画肖像。

(二)学情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主题语境的引领,学生所学知识较零散,听力水平不高,也不会运用听力策略。比如,学生不能根据语音语调的变化、重音抓住关键信息。主题语境设置既欠真实,又造成学生在“说”的练习中以机械模仿为主,语用能力不高。

(三)教学目标

本课结束后,学生能够:

1.掌握关于外表的目标词汇和句型。

2.在听力活动中,关注对话中目标句型的语音语调和重音,了解重音往往指向理解的关键信息,以此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3.在主题语境下的对话训练中,灵活使用特殊疑问句进行询问,用选择疑问句提供信息选项,维持对话的顺利进行。通过句型中的重音强调关键信息,更有效地表达意义。

4.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分清在什么情境下需要讨论人物的外貌。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应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深入解读文本,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在深入解读教材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如下整合和调整:以“People’s looks”为主题,核心主线为 Performers’looks—4 situations to talk about people’s looks。

Situation 1:waiting for someone you don’t know.

Situation 2:talk about your friend/teacher/family...

Situation 3:share your favorite star with...

Situation 4:help your friend look for someone...—find a real situation to talk about people’s looks.

考虑到听力语篇二没有主场景图,且和语篇一相比较,没有明显的难度或层次的提升,教师为听力语篇二设计了一张主场景图(见图1),将听力语篇一和听力语篇二巧妙结合,让学生在共同的主题语境下体验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谈论外表,增强了课堂活动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同时,教师适当删减、补充和改编听力任务,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探究主题,将语言能力的发展融入主题、语篇、语境和语用。教师为本次教学实践设计了流程图(见图2)。

图1

图2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课堂伊始,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尽快引入主题——People’s looks,教师播放了一段某综艺节目的视频,并提问学生:“Do you know the people on the screen?Who are they?”在观看视频后,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将视频中出现的4位表演者的图片呈现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直接感知到4位表演者在身高、体格、发型上的明显不同。教师提问:“What does...look like?”让学生在主题语境下感受新知后,教师追问:“They are performers.Do you think they are good-looking?”在学生表达看法后,教师初次融入德育并创建与教材主场景图的联系,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Maybe they are not really good-looking,but they are talented.For performers,they can show their talents everywhere.Look,there is another performer.(将主场景图呈现在幻灯片上,拉小提琴的男孩被圈出)Where is he?”

【设计说明】通过播放学生喜爱且有话可说的电视综艺节目片段,教师初步创设主题语境,减轻了他们上听说课的焦虑感。在主题语境下的对话训练中,学生将已有的与外表相关的知识和新学的询问外表的特殊疑问句等知识自然地联系了起来,为听力作好了语言准备。同时,通过视频里的表演者可过渡到教材主场景图中的小提琴表演者,教师自然引出谈论主题的第一个生活场景——Waiting for someone you don’t know。

2.整合教材,聚焦主题

在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梳理并归纳关键信息,构建文本核心主线(吕国征 2018)。围绕“People’s looks”主题,教师整合教材内容,将本课的4段对话分别设置成4个谈论外表的真实情境,并设置了围绕主题语境层层推进的听力任务。

【听力语篇一】——waiting for someone you don’t know.

教师和学生观察主场景图,了解听力语篇一中的人物和话题背景:Linda and Amy are waiting for Bob.Look at these 4 boys,Bob is one of them.Let’s compare them first.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听力文本的生活化语境——在车站等朋友,幻灯片上呈现pair work 对话:talk about boys’looks.A:What does he look like?B:He is.../He has...

第一遍听,学生完成1b对话,找出鲍勃(Bob)。教师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让学生给出推断理由,聚焦相关的主题语言:He is really tall and he has curly hair.

听完第一遍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听力文本:为了找出鲍勃,琳达问了艾米两个问题:“What does he look like?”是一个较泛的问题,而“Is he tall or short?”是一个问外表细节的选择疑问句。“如果你是琳达,你能就男孩外表思考出选择疑问句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聚焦主题,关注文本的逻辑性,自然产出目标语言——关于外表的选择疑问句。

【设计说明】教师在研读教材后,根据学情和教学需求,调整、删减并补充了听力任务,将学生所学知识与主题语境相互关联。考虑到1a的配对活动较简单,教师设计了“What does he look like?”两人对话,既是对导入环节新知的巩固,又结合主场景图聚焦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地铁站等人前需要观察站里乘客外表的差异。在听力后,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任务,让学生关注特殊疑问句“Is he tall or short?”并提出更多围绕主题的特殊疑问句。学生在主题语境下的对话训练中,把握关于外表的目标词汇和句型,基本能灵活使用特殊疑问句进行询问,用选择疑问句提供信息选项,维持对话的顺利进行。把思维训练融入简单的听说活动为后续的听力活动作了语言铺垫。

【听力语篇二】——教师围绕主题,自创真实情境,将4个situations统一到共同的主题语境下。

教师向学生说明:“In our daily life,there are many situations.For example,Lucy is talking her friend to Eric(见图3).”教师播放听力语篇二的对话3。学生听出“What does Peter look like?”

图3

教师继续围绕主题,就听力语篇二的对话2设计下一个情境(见图 4):Some stars are singing.Sally,Helen’s favorite singer,is singing too...学生将听到的关键词填入表格,并在电视上找出萨莉。

图4

教师围绕主题,就听力语篇二的对话1设置最后一个情境(见图 5):“John’s brother David gets lost in the park.John asks Cindy for help.If you are Cindy,what alternative questions can you ask?”听前,学生围绕主题,思考并预测辛迪(Cindy)的提问。听中,学生就以下三个选择疑问句作答:(1)Is he tall or short?(2)Is he thin or heavy?(3)Does he have curly or straight hair?听后,学生找出大卫。教师要求一名学生朗读“Is he tall or short”,引导学生再听时关注语音语调、重音、停顿并进行操练(见图6)。

图5

图6

【设计说明】在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语篇,设计的各项听说教学活动应与主题紧密相关且富有层次性。教师在研读语篇后,认为听力语篇二较听力语篇一没有明显的层次递进,且听力语篇二的3段对话缺少主题情境,相比对话1和对话2,对话3更容易。因此,教师基于核心主线设计教学活动链:(1)根据重难点和主题语境,调整3段对话的顺序;(2)围绕主题,自创2a主场景图,使学生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展开听说学习,能分清什么情境下需要讨论人物的外貌;(3)3段对话的听力任务层层推进且围绕主题进行,为下一环节的产出作了准备;(4)突出主题语境下的目标句型的语音语调和重音,使学生初步感知重音往往指向理解的关键信息。

3.听后输出,内化主题

(1)分析、模仿与主题相关的句型,通过句型中的重音强调关键信息。

教师展示节选的听力对话(见图7),先请一名学生读一句,再播放该句的录音,带领学生标注升降调、重音、停顿,让其跟着教师用手势比划升降调和重音,进行跟读模仿。学生先思考怎么读,再一起用手势比划升降调,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给出听力策略,并希望学生把该策略运用到自己的对话中,从而引出下一环节。

图7

【设计说明】询问外表的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是本课重点。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学生在听力活动中关注对话中目标句型的语音语调,了解重音往往指向理解的关键信息,为最终的真实交际性产出作好铺垫。在模仿跟读时,运用手势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朗读规则,在活跃、放松的气氛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2)引领学生在活动后归纳主题,结合实际迁移主题情境。

在语音训练后,教师让学生回忆本课的主题情境:“Guys,do you remember 4 situations in our class?”在主题语境下,学生回顾本课的听力活动,能顺利地说出谈论外表的不同情境并归纳出本课的主题“People’s looks”和词汇、句型。教师交代任务语境(Choose one situation and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People’s looks,见图 8),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迁移运用本课所学目标语言。

同时,呈现语言“支架”(见下页图9)和语言评价表(见下页表)。在Pair Work展示后,师生基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积极评价和思考本课主题。

图9

4-Star Checklist(语言评价表)1.We have a real situation to talk about people’s looks.☆2.We ask big questions and small questions.☆3.We use tones and stress correctly.☆4.We add more details into our conversation.☆Total ☆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紧紧围绕主题“People’s looks”展开,将4则听力对话设置为4个真实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分清在什么情境下需要谈论人物外貌。产出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表达空间,让他们迁移运用本课所学目标语言,体现了主题的内化。学生通过语言评价表和语言“支架”,清楚地了解“说”的要求,为自评和他评提供了标准,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升华主题是对主题的提高和精练。在课堂教学中,升华和拓展主题的学习活动,聚焦语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实现基于主题语境的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万顷 2018)。总结回顾环节,学生通过回忆主题语境和主题语境下的听力活动,利用板书整理、归纳主题和所学新知识,加深了对主题的印象。

三、教学反思与启示

(一)“主题语境”贯穿听说课堂教学

在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听说教学中,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都应服务主题意义的探究,以主题意义的整体化方式呈现。

本课的听说教学紧紧围绕主题语境展开。教师整合教材,使各类学习活动层层推进。学生在同一主题下学习、思考和提升,话题所承载的语用性和交际性被其逐步感知。

(二)“学为中心”贯穿听说课堂教学

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听说教学强调英语学习活动观,具体表现为学生围绕主题意义探究,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实现对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基于学情和目标,教师在本课听说教学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适当留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同时,教师铺垫必要的语言“支架”,鼓励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真实交际”。

(三)“思维递进性”体现于听说课堂教学

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听说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主题意义理解的逐步加深,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在本课的听说教学中,学生在主题意义下逐步感知谈论外表的语境。在听前、听中、听后环节,教师注重在主题语境中融入对学生语言逻辑性的培养,引导他们正确、得体地表达,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外表本课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可爱的外表下藏着恶毒的“心”
昆凌 甜美只是外表,我的心里住了个男孩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低调外表下的大惊喜 Rosso Fiorentino Pienza
不能只看外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