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Unit 2 Read and write Robin likes them all!为例

2022-08-16

英语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罗宾季节意义

彭 姣

一、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亦称主题式教学,强调以特定的主题为基础,营造充满高度动机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与主题相关的各个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或主动探究主题意义。国内专家、学者纷纷发表对主题式教学的见解。袁项国、朱德全(2006)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中指出:“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首次阐述了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并将主题语境确立为英语课程内容的首位要素,同时提出“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基于主题意义探究整合教学资源,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协同发展”(教育部 2020)。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篇,提升思维品质,产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研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主题,并在主题的引领下,依托语篇开展教学活动,凸显学习过程,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教师曾执教一堂小学高年级阅读展示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PEP)五年级(下)Unit 2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的Read and write板块。本堂课为本单元的第五课时,文本Robin likes them all!讲述机器人罗宾(Robin)在春、夏、秋、冬的所见所闻及所能从事的活动,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对磨课过程中的两轮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Pre-reading环节

【第一轮教学1】吟唱歌谣,激发旧知

课堂伊始,教师直接呈现本单元课题,并以Part B Let’s talk的歌谣作为热身活动,旨在唤醒学生的旧知,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共同吟唱与四季有关的歌谣后,教师带领学生玩“听声音猜季节”的guessing game,如春季的鸟鸣声、秋季的箫声等,并询问他们在该季节所能从事的活动,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短语及句型I can...in...。

【第二轮教学1】连接生活,引入主题

在呈现本单元课题前,教师邀请学生观看视频Season tree。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作适当解说,引导学生关注一棵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在视频播放完后,教师询问学生看到了哪几种颜色,并在PPT上依次呈现不同颜色的四季树,顺势引出本堂课的主题seasons。之后,教师呈现四季树和教材文本图片,让学生讨论并将四季树与文本图片进行匹配。在核查匹配结果时,教师引导学生给出原因,并关注四季的天气、颜色和顺序,与文本内容自然衔接。

【对比分析】

程晓堂(2018)认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活动的。在读前环节,教师应以主题seasons为基石,连接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实际生活片段激发他们探究主题的主动性,同时帮助他们搭建语言与思维的桥梁。

在第一轮教学中,教师直接告知本堂课的课题,以吟唱歌谣的形式拉开序幕,创造浓厚的乐学氛围。为了给新知教学夯实基础,教师通过“听声音猜季节”的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四季名称及在每个季节所从事的活动。纵观整个读前环节,教师围绕旧知复习操练,为理解文本扫清障碍,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起到了帮助他们掌握重点句型和理解语篇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属于典型的接收式学习,依旧以文本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中心,信息复现片段化,不利于文本的整体输入,也不利于学生对主题的深度理解。

在第二轮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察一棵树在四季中的颜色变化感知春、夏、秋、冬。之后,呈现四季树与文本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匹配,并追问能否改变四季的顺序。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他们整体感知四季,既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又自然引入了本堂课所探究的主题。在完成匹配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关注四季的颜色及天气。这一步既为泛读环节作好了铺垫,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While-reading环节

【第一轮教学2】任务驱动,梳理文本

教师分别出示文本图片及机器人罗宾的头像,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喜爱的季节,并看图猜测罗宾喜爱的季节。在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动机后,教师提出问题“Which season does Robin like?”并给出泛读策略。在学生给出答案及线索后,教师板书本堂课教学文本的标题Robin likes them all!

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罗宾喜欢四季的原因,并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第一、二部分,圈画出罗宾喜欢春、夏的原因,并提供精读策略,为后续的group work作示范。在学生内化第一、二部分内容后,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四人一组,仔细阅读文本,完成表格(见表1)。在学生核查表格信息的同时,教师适当补充图片,处理文本重难点内容。

表1

【第二轮教学2】发散思维,丰富主题

1.聚焦主题,各抒己见

教师在呈现文本图片后,给出文本中的4句旁白:(1)What lovely colors!The leaves fall and fall and fall.I love fall.(2)Look at the green trees and pink flowers.(3)There is lots of snow.It is white everywhere.(4)The weather is hot,hot,hot.然后,让学生read and match,完成任务单,并教授阅读策略。在核查答案后,教师让学生讲述喜欢该季节的原因,再引导其关注主人公罗宾在四季的独白。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T:Now,look at the pictures.Here are four sentences for you.Could you please read quickly and match.

T:You have done a good job.There are 4 seasons in a year.Which season do you like?Why?

S1:Summer.I can swim and eat ice-cream.

S2:Winter.I can make a snowman.

T:Oh,you like different seasons.How about your friend,Robin?He also has something to say.Let’s have a look together.

2.小组合作,深入主题

表2

【对比分析】

在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的阅读课中,教师应根据语篇提供的主题语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链和一系列有思维含量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

在第一轮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看图表达自己喜爱的季节,再预测罗宾的想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快速泛读文本导出标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原因,并带领他们阅读春、夏两部分,口头梳理文本信息。看似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认真反思会发现,教师从头至尾以问题驱动整个读中环节,先果后因的思维方式欠缺逻辑性。虽然泛读和精读问题明确,能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训练阅读能力,但是对逻辑性思维的培养毫无益处。另外,口头梳理文本信息与后面的小组任务之间缺乏关联性和层次性。因为教师未提供充分的表格范例,加之任务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感到迷惑,难以理清思路。在小组汇报任务单时,教师也只是处理了一些重难点或补充了一些季节性的活动,没有对表格信息进行提炼,无法达到让学生表达力与理解力协同发展的目的。

在第二轮教学中,教师将文本分成旁白和罗宾的独白,在泛读时先处理旁白内容,让学生为文本图片选择句子,对文本构建一个大体的框架。在精读时,让学生关注罗宾在四季的内心独白,在师生共读第一部分时展示表格,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聚焦主题意义展开讨论,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并将梳理出的文本信息与拓展信息加以区分。学生以此为参照,以小组为单位自读后续文本并完成表格,应用阅读策略和思维方式,深层次探究主题意义,丰富了语篇内容。在分享表格信息时,教师不仅处理了文本重难点,还通过罗宾的身份把表格信息进行了整合,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罗宾热爱该季节的原因,以及由原因到Robin likes them all这一结果。整个读中环节层层递进,紧密衔接,主题意义突出。

(三)Post-reading环节

【第一轮教学3】以读促写,操练巩固

在拓展环节,教师邀请学生观看视频Seasons around the world,感受四季之美。在为学生提供两个主题及写作框架后,教师让他们选择主题,小组讨论,书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教学情境通常指的是作用于学习主体并使其具有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材料,并模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产生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创造生活教学的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它也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如此学生才可以产生共鸣并产生更好的结果。

【第二轮教学3】文本再构,升华主题

介绍机器人Robot 2021(见下图),播放音频并板书重点句型I like...because...I don’t like...because...。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表述自己喜欢及不喜欢的季节。

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查看澳大利亚笔友的微信消息,让学生一起回复,书写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在分享完毕后,引导学生发现本地季节与澳大利亚季节相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师生共同搜索信息,观看微课,解答疑惑。

T:Do you know Robin has a litter sister?Look,it’s Robot 2021.What does she say?Yes,she likes spring,because...OK,children!Could you share the seasons you like and dislike with your partner?(让学生准备1分钟,然后分享。)

T:Oh,I got a new message.It’s from my friend-Penny in Australia.Let’s look at the photos and read together.Wow,Penny’s favourite season is...,because...She wants to know yours.Can you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season and send it back.

Ss:...

T:In Australia,it’s fall now.Which season is it in our city?Yes,it’s spring.That’s strange.Why do we have different seasons?

S1:Maybe because we ar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2:...

T:You have different opinions.Let’s search the net and find the answer together.

【对比分析】

“升华主题”是进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高潮。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性表达个人观点,实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万顷 2018)。

在第一轮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地的四季美景,如日本春季的樱花、加拿大秋季的枫叶等,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视觉上的冲击。然后,教师让学生以此为写作素材,自选主题书写。与其他板块相比,这一板块形式单一,知识容量大、难度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但呈现方式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没有根据文本主题整体开展拓展环节。另外,自制视频和教师范文虽然为学生提供了素材和框架,但是缺乏情境和足够的口头操练,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应用语言的乐趣,整个输出环节难以顺利进行。

在第二轮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了文本再构。首先引入机器人Robot 2021,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让学生以Robot 2021的话语为支架,口头操练,既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后续书写奠定了基础。鉴于文本的主题特点,在拓展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将英语学科与地理学科融合,让学生发现澳大利亚与我国的季节相反,并主动探究形成该现象的原因。在回复笔友微信讲述favourite season和探索opposite season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推动了对主题的深度学习。

结语

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策略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人教版(PEP)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中的Read and write板块主题鲜明,语言和内涵丰富。教师在教学前应深入解读文本,挖掘主题意义,并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设计一系列凸显主题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读前连接生活,巧妙引入主题;读中借助任务,发散学生思维,丰富主题;读后捕捉留白,升华主题。在主题的引领下,教师应帮助学生“阅”出精彩,实现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层的意义探究,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罗宾季节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季节的变换
罗宾的心
寻找北极
罗宾的心
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