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绘本的内涵挖掘与教育实践探析

2022-08-16

教育观察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绘本科学探究

陈 宁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三幼儿园,福建福州,350001)

绘本丰富的画面、巧妙的构图、多样的情节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吻合,是适合幼儿阅读和理解的读物。绘本的文本和画面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承载了诸多育人的功能。在中外浩瀚的绘本书目中,有一部分绘本在画面和内容上,有意识地将科学原理、技术改变、人和自然的关系等用幼儿可感可知的表达方式、艺术表现形式呈现,蕴含科学启蒙知识,使幼儿通过对图与文的匹配理解和感受科学知识、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类绘本被称为科学绘本。

教师对科学绘本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使用科学绘本进行教学时常常采用集中阅读教学和让幼儿自主阅读的形式,存在将科学绘本当作科学原理示意图、科学故事书的误区。其根源在于教师未仔细厘清贯穿在科学绘本画面之间的主线与辅线,没有围绕科学绘本的主旨制订阅读活动目标,在教学中不够关注对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缺少对幼儿学习整体性的思考。科学绘本的内涵与教学路径有待进一步挖掘,以让科学绘本成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抓手。

一、挖掘科学绘本的内涵

科学绘本通常会用形象的画面或有趣的故事呈现一些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既让深奥的科学知识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又蕴含着丰富且有价值的探索点,其对幼儿认识客观世界、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提升科学素养具有现实意义。[1]绘本不同于连环画、插画、看图说话类故事,少量的文字、大量的图画、适当的留白、连贯的画面构成了绘本特有的风格。承载科学内容的绘本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融于一体,在阐述科学知识的同时为幼儿开启通往科学的大门,留白的文字和画面也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

(一)绘本启智,凸显有能力的自发探究

问题驱动学习,幼儿科学认知经验的建构始于其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例如,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中讲了章鱼先生根据动物的颜色和花纹顺利将雨伞卖出的故事,该内容取自幼儿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买卖体验,通过绘本有趣的画面、简短的文字、贴近生活的情节,幼儿在将动物的外形、颜色、花纹与章鱼先生店铺售卖的雨伞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可以感受色彩与物品对应的知识。在阅读这一绘本后,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延伸至美工区,让幼儿装饰雨伞;延伸至装扮区,让幼儿自发表演;延伸至益智区,让幼儿进行色彩匹配。在此基础上,还可开展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让幼儿体验两种颜色混合变成另外一种新颜色的过程,然后再开展绘本故事创编活动。课程的生成、推进、延伸取材于绘本,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自然环境,教师挖掘科学绘本丰富的教育内涵,融入科学认知、情感、能力的科学素养培育,可以支持幼儿在不断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和体验中融合学科知识,引发幼儿持续的探究兴趣,使幼儿建构自我的科学经验。

又如,植树节时,师生在幼儿园的梯田里种下了茉莉花苗,但由于周末没有及时浇水,花苗蔫了。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小制作“自动浇花器”,但并没有解决续水问题,于是教师巧妙地引导幼儿到班级阅读区寻找答案。幼儿在绘本《水车咕噜噜》中得到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开始绘制水车灌溉的设计图,并请园长帮忙请来施工人员为幼儿园的梯田安装可以连续灌溉的水车,以解决茉莉花苗的浇水问题。科学绘本给了幼儿启发,使幼儿突破了学习壁垒,架构起知识间的桥梁,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活动。

(二)绘本怡情,滋养有温度的科学精神

科学是理性的,科学绘本可以让理性的科学更有温度,绘本的温度蕴含在其富有艺术感的画面、色彩和生动的文本中,需要教师和幼儿发现并深入挖掘。例如,《一颗叫慢吞吞的种子》《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好喝的汤》等科学绘本赋予幼儿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有心灵的洗礼,这些科学绘本恰到好处的画面与文字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不失时机地引发幼儿对生命、对自身情感情绪、对同伴合作进行思考。教师在解读绘本时,要以文本解读为主线、以所涵盖的科学知识为辅线,进行重点分层推进。科学绘本《一颗叫慢吞吞的种子》讲述了小姑娘布谷种下一颗名叫慢吞吞的种子,在等待种子生长过程中她“期待—质疑—幻想—做梦”,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了等待的焦虑情绪的故事。阅读的主线是布谷种下种子后,从焦急到耐心的情绪变化,辅线是科学的种植方法,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幼儿通过“读图”观察人物的表情、行为,理解并讲述布谷如何照料种子,了解种植的科学知识。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阅读连贯的画面,体会布谷的情绪变化,同时,将尊重事物生长规律、顺应自然、合理转移自己情绪的人生哲理悄无声息地带入绘本的学习。[2]

(三)绘本激趣,引发不易察觉的科学现象

自然万物及科学现象就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但如今人们在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容易忽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科学绘本《纸桥》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力量,发现当改变纸的形状后,纸绳的力量也会发生变化。由此,教师可带领幼儿玩纸巾拎水桶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看到原来又软又薄的纸巾竟然可以拎起一大桶矿泉水。此时,教师要帮助幼儿搭建绘本学习与科学探究之间的桥梁,成为幼儿身边的“智者”和玩伴,用设问、反问、追问点破科学现象背后的“窗户纸”,带给幼儿“哦”的惊喜、“创”的激动。[3]大胆质疑、勇于试误、认真猜想、勤于验证这些科学品质是教育应当赋予新时代幼儿的品质。教师要善用科学绘本,启发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

二、科学绘本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综合利用科学绘本的优势,摒弃枯燥的知识输入,引导幼儿基于生活、以兴趣为驱动在体验中学习,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探究现象,培养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迁移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视角推敲画面、站在教育者的视角了解绘本带给幼儿发展的价值,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遴选合适的绘本。在了解科学绘本线索的基础上,教师要梳理出绘本的脉络,分析哪些线索适合放在集中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度解读,哪些线索适合在阅读区供幼儿自主阅读,哪些线索可作为后续绘本创编、游戏的抓手或班本主题开展的契机。

(一)把握科学绘本传递的主旨,捋清教学的主线与辅线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绘本集中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教什么,即把握通过绘本教学实现哪些目标,如绘本的主旨是什么、绘本画面的风格是什么、各年龄段需要培养的阅读习惯是什么等。教师要珍视科学绘本的画面价值,在开展教学之前化身成不识字的幼儿,备课先从读图开始,静下心来反复阅读,理解科学绘本画面表达的情节、情感变化,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梳理出科学绘本内容的主线和辅线。明确科学绘本的主旨有助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握教学目标。

例如,科学绘本《好喝的汤》中连续的画面是不同的动物往汤里放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最终煮出了一好喝的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抓住主线“谁来煮汤?他往汤里放了什么?”,当画面切换时,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提问,引导幼儿匹配不同的动物与其喜欢吃的食物,在这一过程中练习重复出现的句子“放……进去吧,一定很好喝”。

(二)关注画面之间的关系,基于不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师幼共读和自主阅读是常用的绘本阅读方法。在师幼共读中,教师要找出绘本中幼儿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集体分享。自主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学习建立画面与文本内容的联系,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绘本内容。教师组织师幼共读和自主阅读时要在充分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绘本的结构设计相应的环节。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绘本《巨人》的阅读活动时,对于这种AB段式的绘本,教师可以用封面导入的方式,师幼共读A部分。在共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描述出巨人的行为和人们的表情,以便幼儿形成对巨人不当行为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阅读并讨论“巨人是故意的吗”,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培养幼儿的同理心,进而渗透“包容不同、扬长避短”的教育。又如,《苍蝇苍蝇快走开》是递进式结构的绘本,绘本呈现了苍蝇停在小猪身体的不同部位的画面。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采用角色导入的方式,师幼共读全书,进行分享与剖析,这样可以在激趣式的引导中有目的地培养小班幼儿关注画面细节,用既定的、重复的句式连贯描述绘本画面。

(三)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灵活渗透阅读技能

习惯培养要从细微处入手,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提示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科学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要灵活渗透阅读技能。例如,关于翻书技能的培养,教师可在科学绘本教学中采用下面的提示语:针对小班幼儿说“食指拇指轻轻碰一碰,轻轻翻开下一页”;针对中班幼儿说“老师会提醒你下一页”;针对大班幼儿说“叮咚,往下翻”或“下一页”。在科学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多提示幼儿,如“书看完了,翻到正面放好”“把你看的小声说给旁边听”。对于小班幼儿,应要求其爱护图书、不乱撕、不乱扔;对于中班幼儿,应要求其反复看自己喜欢的绘本,把看过的绘本讲给别人听;对于大班幼儿,应要求其能够专注地阅读,与他人一起谈论有关内容,对绘本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在师幼共读科学绘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班幼儿指读、大班幼儿滑读;在幼儿自主阅读科学绘本时,教师的巡回指导与互动既要渗透科学线索的推进,更要关注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学前阶段,幼儿需要拥有自己的绘本,需要有自己随时可以取到和翻阅的绘本,需要有人给他们讲述和朗读书上的内容,还要有机会经常看到别人阅读,建立起热爱阅读的情感动机,为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做准备。[3]对于科学绘本而言,幼儿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科学绘本,教师可通过开展不同的科学绘本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让科学绘本知识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双向互动,不断推进幼儿的成长。

(四)延展阅读的边界,以班本主题串联学习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从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出发,遵循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的层级发展规律,单一的集中阅读活动难以满足幼儿发展的整体需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将集中阅读活动中幼儿的科学经验进行延伸,拓展科学绘本教学的边界。教师要挖掘隐藏在幼儿身边的、幼儿经历过的、大家津津乐道的内容,将其与绘本中的科学元素进行链接。教师可将科学绘本的学习延展到幼儿对某个共同关注的“兴趣点”的探究上,以此生发出班本主题探究,并在探究推进过程中融入多个同类绘本的学习。

例如,中秋节前,师幼共读绘本《月亮的味道》,引发了幼儿对月亮形状变化的关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进行了持续半个月的观察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带领幼儿阅读了绘本《月亮多变的脸》。这样,教师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原理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洁的语言文字,形象地呈现在了幼儿面前。之后,教师追随幼儿在观察月亮中产生的新兴趣“月亮表面为什么有那么多阴影”,开展了科学区的光影游戏、表演区的皮影戏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亲自操作中感知科学原理。结合幼儿身边的新闻事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实现长达三个月的空间站科学任务顺利返回地球”“月球探测车”等社会热点,教师又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生活与太空生活开展了以“太空”为主题的班本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有很多疑问,教师创设了多样化的活动区游戏,以延展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让幼儿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在班级的阅读区,教师提供了《飞船升空了》《老鼠邮差去太空》《月亮,你好》等绘本。这样,教师由单一绘本阅读开始,延伸阅读的边界,生成了班本主题活动,并由班本主题活动为线,串联起了多本绘本的阅读,为幼儿的拓展阅读和创造性游戏提供经验支撑。具体的教学路径可总结为图1所示的内容。

图1 教学路径总结

总之,教师要立足科学绘本内容,以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通过科学绘本线索展开深度学习,挖掘科学绘本的关键经验,将科学绘本中的核心经验巧妙地运用起来,从整合的维度打破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寻求学科之间经验的融通,让幼儿与周围环境、社会生活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这样,幼儿才能在阅读中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的能力,科学绘本阅读才能不仅为幼儿开启一扇科学探索之门,还能对幼儿的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有所启迪。

猜你喜欢

绘本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绘本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绘本
绘本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