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模式初探
——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

2022-08-16

教育观察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养婴幼儿家庭

卢 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四川眉山,620010)

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普遍提高及人们教育观念的科学化,家长愈发重视早期家庭教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教养观念偏差、教养技能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急需早期家庭教养指导。[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2]这为深入推进早期家庭教养指导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接受家庭教养指导的现状及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模式,提升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质量。

一、现状分析

课题组以眉山市151名0—3岁婴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其中:母亲124人(占82.12%),父亲23人(占15.23%),祖辈4人(占2.65%);0—1岁婴幼家长13人(占8.61%),1岁以上—2岁婴幼儿家长 18人(占11.92%),2岁以上—3岁婴幼儿家长120人(占79.47%); 男孩家长89人(占58.94%),女孩家长62人(占41.06%);1个孩子的家庭79个(占52.32%),2个孩子的家庭67个(占44.37%),2个以上孩子的家庭5个(占3.31%)。父母与祖辈共同照料的占50.33%,父母共同照料的占28.48%。被调查者的最高学历,初中及以下10人(占6.62%),高中9人(占5.96%),中专、职高12人(占7.95%),大专38人(占25.17%),大学本科66人(占43.70%),硕士及以上16人(占10.60%)。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1份,回收151份,有效率100%。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家庭基本信息,第二部是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现状及需求。

(一)家庭教养指导主体

调查(多选题)显示,家庭教养指导主体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幼儿园教师(占74.83%)、有经验的家长(占41.72%)、早期教育机构(占40.4%)、幼儿教育专家(占39.74%)。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已成为家庭教养指导的重要主体。

(二)家庭教养指导的途径

调查(多选题)显示,家庭教养指导的途径丰富多元,0—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的专业化指导有所加强,社会支持体系也有进一步的完善。目前,网络平台开展的线上家庭教养指导已成为家长学习的主要方式。调查对象参与指导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平台(占76.82%),其次是电视媒体指导(占50.99%),其他途径是书刊指导(占49.67%),专业人士面对面指导(占49.67%)。

(三)家庭教养指导的形式与内容

调查(多选题)显示,指导形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互联网平台(占64.24%)、线下亲子活动(占59.6%)、家长经验交流会(占31.13%)。可见,调查对象接受指导的主要形式是互联网平台和线下亲子活动,这也是家长期望的指导形式。调查对象参与指导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科学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方法(占76.82%),家庭中常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方法(占76.16%),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占72.85%)。

(四)家庭教养指导活动的实施

调查(多选题)显示,调查对象接受家庭教养指导的时间排在前三位的是业余的碎片化时间(占58.94%)、下班后(占56.29%)、双休日(占52.98%)。每个月接受1—2次家庭教养指导的最多(占49.67%),其次是3—4次(占19.21%)。调查对象认为,以下是家庭教养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活动(占70.86%),家庭教养指导内容形式单一(占60.93%),家庭教养指导者能力素质偏低(占32.45%)。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家庭教养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可延续性差,指导成效难以保障,是当前家庭教养指导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在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整合公共教育、卫生和社区资源,以早教机构、幼儿园、妇幼保健机构等为依托,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但是在家庭教养指导服务实际运作中,多个服务主体各自为政,服务内容碎片化,难以形成统一的目标,这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政策失灵。[3]各类早教机构开展的指导服务也由于宏观调控和监管薄弱,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功利化倾向。

(二)针对性不强

0—3 岁婴幼儿阶段是人大脑发育、语言习得、智力发展、个性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大脑遵循用进废退原则,良好的早期教养将为婴幼儿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各方面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目前,各服务主体主要通过亲子活动、家长经验交流、网络平台提供家庭教养指导,较少邀请家庭教养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较少结合家长实际情况和婴幼儿实际需求,缺乏长期系统的家庭教养指导。如何对多子女家庭教养进行指导、如何对祖辈家长进行指导,是需要统筹考虑的现实问题。

(三)专业性不强

在调研中,家长普遍认为目前家庭教养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偏低,希望可以提升队伍素质,确保家庭教养指导的质效。长期以来,早期家庭教养一直由家庭承担主要职责,相关人才培养培训较少,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目前家庭教养指导的主体有幼儿园教师、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少部分幼儿专家和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专业人员缺乏,家庭教养指导质量难以保障。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家庭教养相关政策法规,对家庭教养指导的主体,家庭教养的内容都有详细说明。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协调,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政策执行多停留在指导次数方面,难以有效推进家庭教养指导科学化、系统化开展。作为家庭教养责任主体的家长,由于工作、家庭等各种原因,对参与家庭教养指导的积极性与热情不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推进各服务主体开展相关工作,调动家长参与指导的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

三、指导模式构建

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和地方实际,本文尝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家庭为中心,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教育部门、妇联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配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0—3岁家庭教养指导模式,扎实有序地推进家庭教养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图1 婴幼儿早期家庭教养指导模式图

(一)完善工作机制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早期家庭教养指导作为公共服务事业,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强有力的推动,政府部门担任主导职责义不容辞。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托相关职能部门、幼儿园、社区构建家庭教养指导服务体系,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共商管理运行机制、年初拟定年度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严格指导实施并进行考核评价,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养指导工作的日常事务。政府要牵头组建家庭教养指导团队,开发运行线上指导平台、优化指导板块、丰富在线学习内容,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家庭教养指导,切实推动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养指导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2.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指导模式

0—3岁婴幼儿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若能修正家庭教养的不足,充分发挥家庭教养的长处,家庭将成为婴幼儿最适宜的成长环境。[5]要确定以家庭为中心开展指导服务的核心理念,让家庭成为0—3岁婴幼儿教养的主要场域。[6]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其家长、家庭也是千差万别的,相关人员需要了解0—3岁婴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入户指导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教养需求。家长与指导者的教育目标要一致,建立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形成相互支持的网络体系。无论是家庭还是教育机构都不应引起幼儿的不适,在幼儿入学后要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7]

3.幼儿园和社区协同配合

幼儿园和社区可开展家庭教养指导,为家庭的参与提供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幼儿园应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纳入教师业务培训,结合所在社区家庭教养需求,充分发挥师资和场所资源优势,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养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共同教育0—3岁婴幼儿。社区作为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环境之一,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统筹辖区内教育资源,提供教育场地、完善教育设施,根据婴幼儿数量和教养需求等,合理配置资源,做好时间安排和通知,有序组织家长参与家庭教养指导活动。[8]

4.各部门各司其职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管理职能,强化家庭教养指导培训,与相关高校联合,选派有意愿的幼儿教师参加专题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家庭教养指导技能。要改革幼儿教师管理体制和职称评审机制,将幼儿教师参与家庭教养指导纳入工作量,与职称评审挂钩,增强幼儿教师参与家庭教养指导的积极性。妇联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婴幼儿家长教养需求的摸底工作,邀请专家学者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家长讲授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科学育儿法并进行答疑解惑,解决家长的教养难题,同时,将优秀的育儿家长纳入指导者队伍、增进家长间的沟通与交流。卫生健康部门要充分发挥儿保强项,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做好婴幼儿照护、卫生保健和婴幼儿早期发展的业务指导,通过社区活动和线上平台推送教养知识等,做好对婴幼儿家长的卫生保健知识指导。

5.建立家庭教养指导监督和评价制度

相关部门要建立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监测评价制度,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与监管力度,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职责分工,严格制订家庭教养指导实施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并严格实施,年终主管部门对照计划进行目标考核。对于接受家庭教养指导的家长,要采用登记管理制,将家长参与次数作为幼儿入托、入园的条件。[6]

(二)打造示范点

《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规范和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升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质量,建设标准化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阵地。[9]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拥有相对完善的场地和设施条件,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园有开展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的意愿,幼儿园开展的相关工作也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10]幼儿园教师是目前开展家庭教养指导的主力,他们多数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和教育教学技能,有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的经验。鉴于此,本着资源优化配置和做优做特的原则,相关部门可以社区为依托,将幼儿园打造为家庭教养指导服务示范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幼儿园家庭教养指导设施建设。幼儿园可在周末、节假日向家长开放,通过亲子活动(课程)、家长沙龙、专家讲座、祖辈课堂等形式,开展家庭教养指导服务。这样,既可以解决幼儿园设施、设备缺乏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场所和人才资源,长远来看还可以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三)丰富指导形式

为有效推进家庭教养指导服务,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现有的培训形式、内容的基础上,打造“互联网+家庭教养”指导模式,为0—3婴幼儿家长提供更系统科学的养育知识,为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寻求专家指导提供更便捷的网络平台,让家庭教养指导活动克服时间、空间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为每一个家长提供有效指导。教育部门、妇联和卫生健康部门可通过下属机构,社区可通过网格系统充分调研,了解辖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需求情况,及时将相关需求汇总,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幼儿园相关责任人,讨论制订家庭教养指导计划,针对相关问题,制订指导举措,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建立年度家庭教养指导业务工作清单,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将相关培训安排情况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坚持线下线上培训相结合,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服务路径。[11]

(四)加快培养师资队伍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是一项服务对象特殊、服务内容广泛、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技能专业的“育人”工程,需要专业性强、综合服务能力高的师资队伍。[12]目前,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师资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快速打造一支专业的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师资队伍,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在现有高校、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早期教育或家庭教育方向,从职前培养方面增强师资储备;二是加强对现有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养,幼儿园与相关高校合作制订专门的培训项目或通过行业协会开发婴幼儿早保育和教师教育培训计划,选派有参加家庭教养指导意愿的幼儿园教师参加系统专题培训,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三是针对有一定学历水平,养育经验丰富的家长,打造相关培训项目,解决其家庭教养知识科学性、系统性缺乏的问题,提升其专业素养,使其成为社区家庭教养指导人才。

(五)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开展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经费保障是基础,不论是建设网络教育平台,还是组织幼儿园教师开展指导、进行培训,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目前,我国各地尚未建立婴幼儿保教服务的财政投入与经费保障机制,成本分担机制缺失,资金投入以家庭承担为主,政府财政支持较少。[13]家庭教养指导作为公共服务事业,需要政府将其作为主要的经费投入主体,保障其人员、场所和设施经费。各级政府应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制订完善的政策,吸纳企业、私人和慈善资金等社会资本。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转移支付等方式鼓励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评估合格后加入指导教师队伍。教育部门、妇联和卫生健康部门还可以积极争取社会组织和福利机构的支持,拓展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经费来源,共同构建公益、普惠、综合性的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14]

猜你喜欢

教养婴幼儿家庭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家庭“煮”夫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恋练有词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