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 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16宋允雪张荟荟
宋允雪,张荟荟,陈 萍
健康素养是个体对健康信息的获取、理解、应用能力及个体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即个体是否具备足够的健康信息素养,以及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1]。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首次将健康信息素养纳入健康素养调查,全面体现健康素养的概念和内涵[2]。健康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与健康素养两个概念的渗透与融合,既包含信息素养中认知、理解、应用信息的能力,又涵盖健康素养中处理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3]。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4]。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较少,许多老年人因为年龄引起智力的下降,会出现理解和使用卫生保健系统困难的情况[2]。老龄化进程越来越严峻,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维护老年人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5]。本研究对2020年普陀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60~69岁居民的健康信息素养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该部分人群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素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普陀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年龄为60~69岁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标准为:2019年6月以来,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累积达6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收集辖区内居委的家庭户总数,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法(PPS法)在每个街道(镇)抽取3个居委;收集家庭户信息,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每个居委抽取90个家庭户;用KISH表法在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居委(村)完成60份调查为止。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对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的健康信息素养相关题目进行分析,共包括6道题目,其中单选题、多选题、情景题各2道,满分8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调查个体可自填完成,如不能独立完成,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
1.2.3 判定标准
判断题、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多选题回答选项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计2分,错选、漏选计0分;未做出回答的题目,一律计0分。健康信息素养题目实际得分达≥6分者即可被判定具备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数据和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健康信息素养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60~69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到年龄为60~69岁的有效问卷821份。其中,男女性别比例为0.83:1;文化程度以初中(44.34%)、高中/职高/中专(38.00%)为主;职业以工人(44.09%)、其他企业人员(32.16%)为主;家庭人口数以1~2人(63.09%)、3~4人(34.10%)为主;家庭人均年收入3万~9万(85.02%)为主;近一半调查对象患有慢性病(49.93%),健康状况自评以比较好(38.61%)、一般(42.02%)为主。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与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比较
2.2 健康信息素养相关题目答题情况
按照正答率从高到低排序,健康信息素养相关题目的正确回答情况分别是:“在某报纸上看到关于糖尿病用药广告后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为84.65%,“某地发生烈性传染病时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为82.10%,“参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的标准,李先生的体质类型属于”为59.20%,“全国统一的免费卫生热线电话号码是多少”为56.15%,“体质指数BMI的正确计算”为51.77%,“选购包装食品时应注意包装袋上的哪些信息”为51.52%。见表2。
2.3 不同特征人群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普陀区60~69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得分是(5.22±2.063)分,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是49.4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最高为58.02%,教师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最高为83.33%,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及以上者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最高为62.96%。见表2。
表2 健康信息素养相关题目的正答情况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以情景题的形式考察调查对象是否有获取健康信息的意识,是否了解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是否能够评价健康信息的质量(甄别虚假信息),以及阅读医学科普短文时能否正确检索、理解、应用健康信息[6]。2020年普陀区60~69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49.45%,高于全国2020年健康信息素养水平(35.93%)[7]。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题目的正答率均>50%,尤其以“在某报纸上看到关于糖尿病用药广告后的正确做法是什么”的正答率最高(84.65%),表明60~69岁居民的健康信息甄别能力较高。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公众获取、阅读、处理健康信息的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智能手机、新媒体成为重要的信息途径,健康信息内容日益丰富,信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公众处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甄别信息的能力[6]。“某地发生烈性传染病时的正确做法是什么”的正答率较高(82.10%),体现了绝大部分居民会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健康知识的传播方式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收集[8],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关注度普遍较高。“全国统一的免费卫生热线电话号码是多少”的正答率为56.15%,高于上海市居民的平均知晓水平(51.62%)[9]。12320卫生热线是全国24小时免费热线,服务范围包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健康防病、戒烟服务咨询等[10]。“参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的标准,判断李先生的体质类型”和“体质指数BMI的正确计算”的正答率分别是59.20%和51.77%,表明60~69岁居民对较长篇幅科普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健康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是60~69岁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其中教师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最高。因此,应将农民、工人和公务员作为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于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老年人最为信赖的信息来源是医护人员,最期待提供专业健康信息的机构是医疗机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通过医护人员充分获取健康信息[11]。因此,应继续加强健康科普讲师团的专业优势,并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职能,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信息,引导其树立健康意识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此外,鉴于老年群体对于国家媒体尤其是电视特别信任,可以考虑借助电视平台,特别针对老年群体制作劝服科普信息,还可以运用当地的戏曲、顺口溜、方言等方法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科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