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促进视野下的城市绿化发展策略研究
2022-08-16刘晓俊刘继恒王雯靖付彬彬杜小安谭晓东
孙 超,刘晓俊 ,刘继恒 ,王雯靖 ,付彬彬,杜小安,俞 航,谭晓东,徐 勇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条件,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对居民的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合理的绿化规划与布局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3]。因此,本研究找出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的健康影响因素并进行评价,对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公众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的号召,本研究基于健康促进的视角对城市绿化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为今后同级别城市的绿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健康学参考意见。
1 资料和方法
1.1 初拟指标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设置检索条件为“绿化and健康”,排除会议、报纸、杂志类型文章,将所得题录导出至CiteSpace V5.7并做可视化分析,得到可视化图谱。根据现有的政策文件和文献分析结果,按照城市不同功能分区初步确定绿化健康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遴选
选择从事健康领域以及农林部门、政府机关的从业人员16名,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从业年限不少于10年。
1.2.2 问卷调查
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专家基本信息和宜昌市城市绿化健康影响因素评价咨询表两部分,全程匿名无讨论。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束后,收集问卷并整合,完善现有指标,删除无效指标,添加新增指标。
1.2.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的专家评价以专家积极系数和协调程度采用协调系数来评价。专家积极系数以有效问卷回收率表示,回收率越高说明专家的积极意愿越高,结果的可信度也越高。专家权威程度由权威系数Cr表示,按照专家对该项目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决定,Cr=(判断程度+熟悉程度)/2,Cr≥0.7则说明结果可靠。专家的协调程度采用协调系数(Kendall’sW系数)进行评价,如P<0.05说明不同专家之间的意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调结果较为一致。若最终咨询结果的指标重要性平均数>3.5、变异系数<0.25,则认为该指标得到了咨询专家的认可,可纳入健康影响评价体系。换算量表见表1和表2。
表1 专家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量化表
表2 专家对于指标的熟悉程度系数量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相关专家的积极系数和Kendall’sW系数,以及重要性平均数和变异系数。
2 结果
2.1 文献可视化情况
绿化与健康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中,每个节点的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代表频次越多,即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过去产生的研究热点,连线表示共现关系,粗细表明共现强度;突现分析图谱表明了绿化与健康领域近些年的研究趋势。结合文献可视化图谱与政策文件,将城市分区按照不同功能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初步筛选出8个绿化健康影响因素,即绿地率、绿植种类、绿地布局、绿植质量、绿地可达性、绿化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绿地生态功能、绿地文化内涵。见图1和图2。
图1 绿化与健康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
图2 绿化与健康领域的高频词突现分析图谱
2.2 专家的基本情况
本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16份,有效回收16份,回收率100%。参与咨询的专家共16人,男性10人,占62.5%;女性6人,占37.5%。专家年龄为32~60岁,平均年龄为(47.56±8.69)岁,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平均年限为(22.65±9.64)年。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其中,本科有11人,硕士有3人,博士有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31.25%。在职称方面,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有12人,占75%中级职称有4人。见表3。
表3 专家的基本情况
2.3 城市绿化策略指标筛选
根据换算量表计算得到专家的平均判断系数为0.863,熟悉系数为0.638,平均权威系数Cr=0.751(Cr≥0.7),表面结果可靠。对所有专家的评分进行分析,得出W=0.034,χ2=12.909,P<0.05,表明专家的意见较为一致,无需进行下一轮函询。专家对各个健康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分,均数范围为3.69~4.81,剔除变异系数≥0.25的指标,能得到最终结果。其中,商业区中的绿地可达性和绿化区公共设施设备以及工业区中的绿化文化内涵均是需要剔除的指标,其余指标在发展规划中均需着重考虑。见表4。
表4 专家咨询指标重要性平均值及变异指数
3 讨论
城市绿化不仅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4-6]。当前,城市绿化研究主要是围绕园林绿化、屋顶绿化、校园绿化等区域规划建设及其美学、生态学、经济学效益方面的内容[7-9],与健康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大部分研究中涉及的指标、数据以及分析方法等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于新数据和新技术予以解决[10]。德尔菲法作为一种定性评估方法,既可用于预测,也可用于评估,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知识、智慧和经验, 解决非线性化问题, 实现决策科学化及民主化[11]。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与德尔菲法对绿化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对有关部门进行绿化决策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更好实现人、自然以及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绿地率即绿地面积占城市所有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直观指标,也是多个分区绿化健康影响因素中的首要考虑因素。绿化对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作用是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同时,绿化带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也功不可没。因此,合格的绿地率水平尤其是人均绿地率对改善环境小气候、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对居住区而言,由于人口密集,又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地方,对自然环境以及建成环境(休闲娱乐设施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绿植质量、绿地可达性、绿化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绿地生态功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既有适宜的绿地这一条件,又要容易涉足,满足休闲娱乐需求。而工业区往往污染较重,对绿植种类、功能、质量的要求较高,以达到隔绝噪音、保持水土、吸收烟尘的效果。与其他功能区不同的是,商业区由于经贸往来较多,可以考虑绿植的独特文化内涵,以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行政区多为办公区,人流量昼夜差别大,合理的布局与搭配可以有效缓解办公人员的心理压力。
结合当前的绿化现状,专家指出未来的绿化发展策略还可以做出如下考虑:其一,因地制宜增补绿植,优化绿化布局。各功能区可根据用地的不同功能对绿植的种类进行调整,如交通区绿植的布局应以简单、绿色调为主,以缓解司机视觉压力,保障行车安全;居住区可适当增加绿植种类,尤其是乔木类,增强降噪效果。其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强绿化与健康融合。充分利用文明城市、旅游城市优势,推广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在绿地可及之处增设健康宣传栏、告示牌;在防治虫害方面,实施农药喷洒等作业时不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也要考虑当地居民生活状况并做出相应调整。其三,统筹绿化管理,巩固奖惩机制。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绿化立法并推进实施、强化执行;对蓄意破坏绿化设施的单位及个人,及时落实责任与惩罚措施;对通过投资、捐资、认建、认养等方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与养护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
把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是健康中国行动中的明确要求[12]。本研究基于健康促进视角探讨城市绿化的健康影响因素,并对其发展提供健康学指导意见,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与会专家仅凭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价,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在其他城市推广过程中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