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居民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8-16赵加奎
潘 匀,赵加奎,林 军,陆 瑛
就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或感觉存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采取寻求医疗服务的观念、表现和行动[1],基本包含了卫生服务利用、疾病反应或健康促进行为两个方面[2]。目前多数研究发现社会人口学、经济因素、医疗需要、医疗保险是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3]。为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居民的就医行为,本课题组于2019年通过对就诊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黄浦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或家属,年龄为15~69岁。不包括:①严重躯体功能障碍者;②精神障碍者;③不愿参加本研究者;④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正常交流者。
1.2 方法
1.2.1 样本量
1.2.2 抽样方法
首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黄浦区内的市、区级医疗机构中,随机抽取4家区级医疗机构和2家市级医疗机构,再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在每家医疗机构抽取40名住院患者或家属、40名门诊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共计调查480人;同时,在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抽取50名门诊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共计调查500人。共发放调查问卷979份,回收有效问卷878份,有效率为89.7%。
1.2.3 调查方法
采取自制的《就医环境及医患关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及医疗需求等。调查采用自填评估问卷的方法。调查员由课题组成员担任。
1.3 质量控制
现场调查开始前进行预调查,对发现的调查问卷问题进行修正。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保证调查标准的一致性。调查结束后,调查员现场进行质控,对发现的问题当场进行改正,确保问卷的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 Data 3.2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和趋势χ²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居民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有378人(43.1%),女性有500人(56.9%);15~29岁的有145人(16.5%),30~39岁的有207人(23.6%),40~49岁的有160人(18.2%),50~59岁 的 有148人(16.9%),60~69岁的有218人(24.8%);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55人(17.7%),高中、中专学历的有234人(26.7%),大专学历的有189人(21.5%),本科学历的有264人(30.0%),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36人(4.1%);工作状态中,全职的有531人(60.4%),离退休的有263人(30.0%),兼职的有21人(2.4%),失业或无业的有29人(3.3%),其他34人(3.9%)。工作机构,在市级医疗机构的有139人(15.8%),区级医疗机构的有239人(27.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500人(57.0%)。
2.2 居民两周患病情况
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为17.7%(155人),其中男性为17.7%(67人),女性为17.6%(88人)。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居民的两周患病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急性病患者有80人(51.6%),慢性病发作或持续患者有75人(48.4%)。两周患病者就诊率为91.0%(141人)。采取治疗方式的有141人(91.0%),其中到医疗机构就诊者有104人(67.1%)。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就医首选医疗机构情况
调查对象患病后首选的医疗机构依次是市级医院435人(49.5%)、区级医院274人(3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9人(19.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态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人群的患病就医首选医疗机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患病就医首选医疗机构情况[n(%)]
2.4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情况
本次研究中,医疗服务需求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定期体检(72.9%)、简单的保健服务(29.7%)、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29.6%)。不同性别人群在选择定期体检服务项目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选择定期体检、收到宣传防病资料、简单的保健服务项目上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P<0.05),在网上或手机咨询项目需求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在防病知识讲座、简单的保健服务方面,有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需求下降的趋势(P<0.05),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在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收到宣传防病资料、简单的保健服务、网上或手机咨询项目上选择需求的人数较少(P<0.05)。在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人群中,对选择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收到宣传防病资料需求项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情况[n(%)]
2.5 调查对象患病首选医疗机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调查对象患病后首选就诊的医疗机构为因变量,以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参考类别,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调查对象患病后首选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患病首选医疗机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两周患病率是反映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卫生资源规划配置的主要依据之一[4]。本次研究发现,黄浦区就医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低于全国城市地区的平均水平(28.2%)[5]。在医疗服务需求方面,选择需要定期体检的人数最多,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选择定期体检、收到宣传防病资料、简单的保健服务项目上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在网上或手机咨询项目选择上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电子产品的利用上存在差异有关。
通过对首选医疗机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学历越高越倾向在就医过程中首选社区卫生服务,和对徐州市居民的调查显示学历水平越高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医疗机构就医的结果一致[6],而与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的研究显示居民选择首诊医疗机构时将医疗水平作为主要依据[7]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社区医疗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导致相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认识有差异。国内相关研究也表明,对社区卫生服务越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越高[8]。受教育程度高者,利用健康信息水平越高[9],对科学就医的认识更高,更能理解分级诊疗的内容和便捷性。调查结果还显示,收入高的人群在患病首选医疗机构中倾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能是因为收入和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国内也有研究表明,家庭月总收入为5 000~9 999元和≥10 000元的患者比家庭月总收入为<5 000元的首诊和复诊选择社区医疗机构的可能性更大[10]。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能力、就医环境以及简化就医流程对就医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11]。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软硬件投入,从体制机制上吸引人才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提升社区的综合防治能力,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的网底作用,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做好科学就医的宣传工作,精准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