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村居民2020年环境与健康素养及科普偏好现况调查

2022-08-16蒋婉璐陈鸿斌周滢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问卷科普

邵 戈,袁 琴,蒋婉璐,陈鸿斌,周滢莹,张 燕

环境与健康素养指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1]。2018年全国15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显示:全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为12.5%,其中农村居民的环境健康与素养水平仅为8.1%[2]。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的目标[3]。由于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健康科普的投入力度、覆盖率和可及程度等原因,农村人群的素养水平整体较低,因此,农村居民是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的重点人群。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抖音、微博等走进千家万户,农村居民接受科普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4]。然而,与传统媒体相比,这些新媒体平台上的科普信息良莠不齐。因此,农村居民对科普信息来源途径、呈现方式的偏好以及对科普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对于开展有效的科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解现阶段浙江省农村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以及对科普知识接受的偏好,从而为科学制定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和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20年6—9月在浙江省内随机抽取6个自然村开展了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以及科普偏好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内的杭州市、湖州市、金华市、丽水市、绍兴市和温州市随机抽取6个自然村15~69周岁的常住居民共618名。

1.2 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执行,确保资料的可信性和准确性。调查中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收集数据,以一对一询问或自填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统一设计的《中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为基础,并增加科普偏好相关问题。

1.3 质量控制

检查回答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如有则剔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问卷星收集数据,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分年龄人口统计数据作为标化基础,获得总体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以及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类素养水平。两组或多组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回收问卷618份,其中有效问卷615份,问卷有效率为99.5%。在615名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为1:1.04;民族以汉族为主(98.4%);年龄以 15~34岁的最多(36.1%),65~69岁的最少(5.6%);文化程度比较均衡,初中程度稍多(26.7%);职业则以农民/渔民/牧民为主(32.4%);大部分居民的家庭常住人口(指在家居住半年及以上)在3人以内;家庭年收入以5~10万元为主(31.9%)。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2 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

本调查中,浙江省农村居民2020年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15.0%,其中,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36.9%、4.4%和30.8%。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年龄越大,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越低 ;学历越高,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大专及以上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高达32.5%,远高于小学及以下人群水平(2.5%);职业也是影响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3万元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低于其他收入人群。见表2。

表2 各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情况(%)

2.3 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知识与技能的知晓情况

本调查中,有83.3%的居民认为良好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健康的保障,59.2%的居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责任,86.0%的居民知晓老人、孕妇和儿童对环境危害更敏感。但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相关的基本理念、知识与技能仍存在短板。在基本理念方面,仅有28.9%的人能够意识到“环境与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风险”,仅23.4%的人能够意识到“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与暴露程度有关”。在科学知识方面,仅有5.9%的人意识到“雾霾天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与之对应的行为知识也只有21.5%的掌握率;仅有4.1%的人意识到“安全的饮水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看上去洁净的水不一定安全”。此外,空气污染对生理系统的影响及日常接触辐射的知识也有待提高。在行为知识方面,雾霾天、室内空气污染、通风换气和预防儿童铅中毒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在认知和操作技能方面,仅有12.5%的居民认识到“遇到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行为时,主动拨打12369热线投诉”,而能在举报投诉环境污染事件时,知晓需要汇报内容的仅有3.8%。

2.4 农村居民的科普偏好情况

本调查发现,居民主要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69.9%)、居委会发布的信息(41.5%)、周围人的讨论交流(29.6%)、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29.9%)、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和转发的信息(37.7%)获取科普信息。农村居民对科普信息来源途径的可信度依次为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78.5%)、居委会发布的信息(42.1%)、专家学者的言论(33.5%)、今日头条等APP(23.1%),而作为居民科普信息获取重要途径的周围人的讨论交流(7.6%)、抖音等短视频平台(6.0%)、微信朋友圈平台发布和转发的信息(6.0%)在居民科普信息可信度评价中却较低。农村居民最喜爱的科普宣传方式依次为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59.8%)、居委会发布的信息(33.8%)、微信朋友圈平台发布和转发的信息(32.8%)、抖音等短视频(33.8%)、今日头条等APP(18.4%)。

调查还发现,44.7%的受访者希望微信科普以视频为主的形式展现,约有15.7%和11.9%的受访者希望以文字或图片为主的形式展现。有44.9%的受访者认为时长在15min以内的科普视频较为适宜。针对环境与健康相关知识技能,调查显示4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关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对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垃圾分类的技巧以及应对突发灾害的基本技能较感兴趣的人分别占11.1%、10.6%和7.8%。

3 讨论

浙江省农村居民2020年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0%,高于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的8.1%[2]以及青海(3.25%)[5]、湖北(10.3%)[6]等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全国居民的平均水平。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备率分别是36.9%、4.4%和30.8%,其中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具备率高于2018年全国居民平均水平。

本调查显示,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等因素是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居民年龄越大,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越低,这可能与农村老年群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相对封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有关。15~34岁人群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获取环境与健康素养相关信息较多有关。

浙江省农村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也存在明显短板。例如,仅有不足1/3的人能够意识到“环境与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风险”“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与暴露程度有关”。居民在没有正确环境与健康理念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闻核色变”的情况,或被片面的言语煽动,造成恐慌。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的掌握率仅为4.4%,这提示在今后的农村环境与健康科普工作中,应该针对这些薄弱点适当调整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农村居民预防环境健康危害的能力。

本次调查还显示,浙江省农村居民对传统媒体的科普知识认可度更高,对新兴媒体如微信、抖音,虽然普及率和喜爱度均较高,但是科普权威性认可度偏低,这反映了居民对新媒体中科普知识质量参差不齐的担忧。微信不仅是科普信息的载体,还具备在社交圈内交流方便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科普工作者的关注。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在广度上效用明显,而人际传播主要在传播的深度上发挥作用[7],而微信科普则同时具备这两种传播方式的优势[8]。杜晶晶等[9]通过科普传播渠道优选分析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科普传播优选为微信,应借热点事件或热点话题进行科普,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科普权威平台,同时加大对科普内容舆情的监测。因此,今后的农村环境与健康科普工作可加大对新媒体科普的投入,做出一批具有权威又迎合农村居民喜好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问卷科普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