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本大书就是一套思想文献

2022-08-15

鸭绿江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类学原型神话

朱 曦

在文学创作上,范稳主攻小说创作。在小说创作上,他经历了漫长的跋涉过程,大致可归为三个重要时段。

首先是“模仿与游戏”阶段。这是范稳大学毕业,开始小说创作的初创时期,发端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代表作品有《风·树·太阳》《海边走走,海边看看》《恍兮惚兮》《虚拟现实》《男人辛苦》等。这些作品在文坛产生过影响,属于新写实小说与意识流小说一类,其内容多指向现实题材,其风格是探索性实践。

其次是“文化与历史”阶段。这是范稳创作的高光时期,起始于21世纪初的近10年间。代表作品有《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重庆之眼》《吾血吾土》《碧色寨》等,这些作品奠定了范稳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体现了厚重的文化色彩、悲壮的家国情怀,呈现出史诗性的宏大叙事特征。

再次是“回归与转进”阶段。这是范稳创作的近期特征,缘起于2020年前后。代表作品有《太阳转身》《橡皮擦》等,其中,《太阳转身》最能代表范稳小说的突进性特征。范稳在小说“后记”中说:“我相信有的人,就是为演绎传奇而活着。这让我们这样的写作者不至于太寂寞。”范稳的话也许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全国掀起的扶贫攻坚战役中,在向恶势力宣战、救济弱者的过程中,英雄辈出,传奇不断,需要大书特书;二是作家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进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要做伟大时代、经典传奇的记录者和书写者。

长篇小说《太阳转身》出版后,广受好评,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好书”。近来,评论家对《太阳转身》的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艺术风格已有诸多精到的论述。我认为《太阳转身》超越了作者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单向度书写模式,呈现出深邃的思想内涵。作品聚焦于社会热点,关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道德正义等重大主题,其主题意蕴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显在的结构主题。小说故事发生在青山市周边的贫困山区,如南山村、汤谷寨、马萨寨等地。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作者主要写了老公安战士、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为了解救被拐骗女孩侬阳阳,重新披挂上阵,历经艰难险阻,与犯罪分子进行殊死较量,最终成功解救人质,为民除害的惊险过程;写了南山村自然条件恶劣,石漠化严重,又地处边境,交通不畅,农民穷得找不到媳妇,村里青年外出打工求生存;写了村支书曹前宽带领村民自主修路,改善交通,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写了农民侬建光、韦小香夫妇生活困难,外出打工,生活困窘,倍受欺凌,人格受委屈的情况;写了在惩恶扬善、打击邪恶势力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褚志、林芳夫妇良心发现,接受惩罚,完成道德救赎,改过自新的过程。小说情节波澜壮阔,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人间正义荡气回肠,思想厚重且耐人寻味。

其次是潜在的结构主题。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具有多重意义,作者给读者设置了阅读的“模糊性”,让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具体说,作品充溢着大量的文化人类学知识,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以当地盛行的“太阳崇拜”仪式为写作由头,写了壮族同胞祭祀太阳的习俗;写了在“太阳崇拜”观念影响下百姓的生活习惯、爱情表达和人性善恶;写了在优美的自然环境、质朴的民风传承下,当地百姓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这些描写是对小说思想的烘托与补充。试想,倘若没有这样的描写,那么《太阳转身》给读者的印象会较为单薄,只是脱贫攻坚、伸张正义、打击黑社会势力的单线描写,其思想厚度将大为减弱,可读性也不强。

文学人类学是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中常用的理论方法,涉及文学批评的诸多方面,这种方法对叙事类文学作品的人类学意义和符号学价值的关注极高。我认为对《太阳转身》的解读可以借鉴这一理论方法,既看到作品人类学知识的运用,又发现作品美学价值的体现。

首先是原始主义模式。原始主义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常用术语,它有多层含义,可以指人们追怀往古,也可以指对文明的怀疑,还可以指回归自然的文化心态和文学思潮。戴维·科尔比曾做过简洁但有点模糊的界定:“一般来说,指回到原始状态。”①[英]戴维·科尔比:《简明现代思潮辞典》,邓平译,重庆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73 页。此外,原始主义的含义“还可以指用原始来对比和批判现代的文学创作倾向,这多种意指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以原始作为价值评判的准绳与理想”②方克强:《文学人类学批评》,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0 页。简言之,在文学批评中,凡是与原始有关联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均可以称为原始主义文学。结合这一理论方法,对照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太阳转身》中就有原始主义的典型特征。例证一:作品中的汤谷寨仍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人文风情、生活方式和优美人性。例证二:南山村自然条件恶劣,不通公路,村民生活十分困难。例证三:建国后,农民当家做主,生活有了大改善,物质有了大发展,但是,现实条件的改善与百姓的需求还有差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待加强。在那里,农民经济收入低下,有的人家甚至不能养活自己的孩子,有的人为了生存走上拐卖儿童、违法乱纪的歧途。例证四:发迹后的民营企业家虽然物质丰裕,但精神空虚,缺乏生育能力,为了养子继承家业,不择手段地施展种种伎俩,给他人带来痛苦,最终自毁前程,受到法律惩处。如上状况,均具有典型的原始主义表征,说明原始与反原始、贫穷与反贫穷的矛盾依然存在,全面实现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走向高度现代文明、物质文明任重道远,还需加倍努力。

其次是神话原型模式。神话原型模式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一种方法。神话是远古流传,经文人加工而成的口传和叙事文本,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原型的内涵极为丰富,指艺术中反复出现的形象,可以传播的传统象征及隐喻。著名文化类学家弗莱说得更明确:“神话是主要的激励力量,它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又赋予神谕以叙事的原型。因而神话就是原型,不过为了方便起见,当涉及叙事时我们叫它神话,而在谈及含义时便改称为原型。”③[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文学的原型》,吴持哲编:《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88 页。可见,神话即原型。那么,何为模式?弗莱认为:“我们可以将作品的叙述称为文学的节奏,而同时领会其文字结构及所含意义,便可叫作模式。”①[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文学的原型》,吴持哲编:《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这里,可以看出,弗莱所说的“叙述的文字节奏”是时间性的,而“作品的文字结构”却是空间性的。简言之,文学人类学批评中的神话原型模式就是在艺术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关于人类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当然,关于神话原型问题,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等人也提出过相关论述,暂且不论。结合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分析《太阳转身》的表现内容,可以看出,作品中神话原型模式的表征是突出的,小说中写汤谷寨壮族的生产、生活和仪式活动就具有很多人类学的叙事特征。

“太阳崇拜”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创作《太阳转身》,作者曾多次到云南省文山市的西畴县、马关县等地体验生活,收集材料,对壮族的生活习俗、民族传统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获得了丰富的人类学材料,使小说具有典型的神话原型模式特征。具体说,作品的“太阳崇拜”意象主要有以下体现。例证一:汤谷寨是壮族的村落,该地壮族属于濮侬支系,“由于他们崇拜鸟,因此被称为’鸟族’,或者‘鸟人’。濮侬支系的先民认为,凡天上运行的东西,都是有翅膀的,都是大小不等类似于鸟的神灵。”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传承下来,直到今天,老人们还认为“天上的太阳曾经在一个夏至日转身离去,从此天丢失了,光明不再,寒夜漫漫;地也不长庄稼了,山川错乱,人兽不分”。这是一种典型的原始思维特征,属于神话原型模式,其实质是“太阳崇拜”习俗。当地人认为太阳是神,“万物有灵”,只要太阳存在就能延续生命,万象才有生机,生活就会幸福。如果太阳消失,光明不再,黑暗就将来临,灾难就会降临。所以,他们对太阳顶礼膜拜,视为神灵。例证二:《祭祀太阳古歌》是当地壮族老少皆知、广为传诵的神曲,歌中对太阳的升沉起落、太阳给予人类的恩赐、太阳与自然的关系、太阳与生命的不可分割等做了虔诚的礼赞。

由上可见,“太阳崇拜”表达了人对太阳的依赖,“超自然的力量”成为当地壮族精神的慰藉。叶舒宪说:“人与太阳的结合,不是为了必死,而是为了永生。太阳虽然每天沉下西天,但次日便又从东方诞生,这种永恒的循环在原始心理中便理解为不死或再生的象征,理解为超自然生命。”②叶舒宪:《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型重构》,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9页。《太阳转身》要表达的就是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人的超自然力的永生。

再看民间祭祀活动。作品中写韦小香的外婆白桃花在汤谷寨是个深受尊重的老人,她被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承人,是一位乡村祭师,当地人叫作“乜满”。在村里,无论是叙唱《祭祀太阳古歌》还是主持祭祀太阳的仪式,都非她莫属。她经常主持一些民间的“喊魂”仪式,驱恶扬善,倡导正义,成为当地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大能人。她所从事的民间仪式本身就有神话原型模式特征,属于文化人类学的观察内容。

说到这里,人们也许会问,如上情节的描写有什么意义?作者为何精心书写?我认为大有玄机,这是作者的独到之处,体现了文化人类学的认识与判断。作品中,作者展示了《祭祀太阳古歌》,记述了创世神布洛陀的作用,从显性层面上说是表现故事的传奇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小说的审美性。但是,从隐性层面上看,又有深层含义,那就是揭示了小说隐含的人类学现象,即“原逻辑”思维,这是作品的深奥之处。“原逻辑”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原始民族的思维中,逻辑的东西和原逻辑的东西并不是各行其是,泾渭分明。这两种东西是互相渗透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很难分辨的混合物。”①[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100 页。列维·布留尔在这里所说的“混合物”是什么?就是指主客观颠倒的现象,属于原始人所特有的原始特征。接着,列维·布留尔又进一步指出了“互渗律”的问题,他说:“我把这个为原始思维所特有的支配这些表象的关联的原则叫作‘互渗律’。”②[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100 页。这里,列维·布留所说的“互渗律”就是一种原始思维,即原始人思维中主观和客观相混淆,现实和理想相交织的心理现象。结合这一观点,我们再回到《太阳转身》中去,可以看到小说中神话原型模式的呈现内容,如祭祀太阳仪式、乜满的“喊魂”仪式、创世神布洛陀的神勇举措等。这些都是用想象代替现实、用主观替代客观的“原逻辑”表现,也就是主客观相混淆的“互渗律”的体现。说到这里,疑惑又会产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如何解释?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小说所反映的背景在西畴县、马关县等地,那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畅,经济相对落后,自然条件艰苦;那里属于多民族杂居地区,汉、壮、苗、彝、傣等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那里虽然地处山区,但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习俗众多;那里很早就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边境战乱的侵袭。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当地壮族只能在山地开荒种地,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下生活。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地理环境对文化艺术的保留与传承有很大的影响,交通不畅的山地,与外间交流甚少的地方,原始思维、原始艺术的保留越好,原生态的遗迹和环境越真实、越完整。所以,当地民族文化便得以保留,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得以传承,原始思维得以赓续,原始艺术仍然有生命力。

文学人类学批评不仅要发现文学文本的人类学意义,还要探究文学文本的符号学价值。《太阳转身》不是非虚构作品,而是聚合作者想象力、判断力、形式感的艺术性作品,它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具有符号学的美学特征。具体说,《太阳转身》的符号学意义主要体现在隐喻的表达上。从学理上说,隐喻是修辞学、符号学研究的内容,也是作家写作时常用的表达方法。这种隐喻的符号功能在《太阳转身》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山歌的隐喻性。《太阳转身》中,作者对山歌的选用和撰写十分巧妙。作者把壮族“对歌”的情节写进作品中,既突出小说的能指意义,产生画面感、抒情性,又深化了小说的所指意义,隐喻地表达了壮族青年善良、热情、活泼的性格。他们是大地的子民,他们受太阳的光照,他们的性格如太阳一样热烈。请看作品中侬建光与韦小香对歌的一段描写:

……侬建光终于情思难抑,扯开嗓子开唱:

大田栽秧沟对沟,

勤少勤冒各一丘;

盼望老天下大雨,

冲垮埂子做一丘。

……韦小香勇敢地把歌回了过去:

一块大田弯又弯,

一头有水一头干;

有水那头栽糯稻,

无水这边种牡丹。

……歌是对上了,就像把稻秧插进了稻窝。侬建光心花怒放,挽起袖子就要下田:

一把犁头两面快,

犁起田来两边翻;

哪个小妹嫁给我,

吃完前仓后仓在。

啊呀,呸呸!哪里来的“幽骚”呀?先吃个泥果子!……

这段对歌情节写得幽默诙谐,把壮族妇女大方、率真的性格写得惟妙惟肖,把小伙子侬建光迫不及待想得到韦小玉爱情的心情表现得生动形象。这一写法很像沈从文《边城》《萧萧》等小说的写作风格,乡土味浓烈,读来十分亲切。

可见,作者对山歌的选用和撰写既突出小说的能指意义,产生灵动的画面感、优美的抒情性,又深化了小说的所指意义,具有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意义。

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说:“功能符号,因是技术与能指结合的统一体,很可能具有一种人类学价值。”①[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33 页。的确,范稳小说中山歌的切入就有许多人类学的意义。所以,山歌是一种灵活的隐喻形式,它因人物、情节、故事的不同而不同。

二是书写了大美的壮乡世界。作品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人物活动的场所,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进提供了极好的表现空间。如汤谷寨、南山村、马萨寨等地都写得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令人向往。请看作者对汤谷寨的描写:

韦小香的寨子汤谷寨为群山环绕,寨子和它下方的坝子被四面的大山所围,像一只远古时期巨大的稻盆,飘荡在层层大山的波谷间……

云南文山一带山清水秀,植被茂密,人杰地灵,如上描写较好地展现了小说的自然环境,与小说的文化氛围相吻合,为人物性格的揭示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一本大书就是一套思想文献,《太阳转身》是可以精读的艺术作品。范稳的写作永远在路上,期待他写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实现新的“转身”和超越。

猜你喜欢

人类学原型神话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东方神话
包裹的一切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