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心目中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2022-08-15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

教育家 2022年51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苹果科学

陈剑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

谁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辉煌而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我认为,农业科学工作者首先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三农”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要实现“农业强国”这个目标,关键在人才,在青年一代。

1985 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我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了32年。这里确实很艰苦,但却是一个能干事业的地方。当时的领导很开明,十分注重年轻人的培养,我的专业技术职务连续 3 次破格,从实习研究员到研究员仅用了 7年时间。那时,农业科学院的工作、生活、交通等条件比现今艰苦得多,而我们的前辈、老师们却能不受条件限制,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始终与时俱进,作出成绩、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现在各方面的条件好了,工作、生活的压力也大了,许多青年同仁经过 20 多年的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拿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驾照”,但能不能“开好车”、不出事故,能不能做好科研,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正视自身的不足

要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建树、有贡献的科学家,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应当说,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总体是积极向上的,经过高校多年的培养,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是想干事,也能干成事的。为此,我有几点真诚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一是增强拼搏、奉献精神。一些年轻人缺乏理想信念,以为理想信念是虚的。而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缺少奉献、拼搏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条路不容易坚持下去。

二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尽量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不要过于趋利避害,要对公益事业多一些人文关怀。

三是要增强团队精神。胸怀足够宽广,才能甘愿做配角。在科研工作中,一个人的胸怀与他的科研成就是密切相关的,“有多大的胸怀,才能有多大的担当”。做大事,不可能一步登天,一举成功。

四是拓宽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年轻人要多看书,如果理论性书籍看得太少,会缺乏功底。从基础研究角度看,无法“顶天”,更谈不上有影响力;而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如果不熟悉生产实际,就无法“立地”,无法真正为“三农”服务。所以年轻的科技人员一定要结合工作、结合科学研究,每天应该有至少 12 小时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在认真刻苦中不断提升自己。

五是建立独立人格和阳刚气概。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避免人云亦云,随大流;有了更为阳刚的气概,才能避免在稍遇挫折时便处于消极的境地。

与人为善,“净”“静”统一

个人能不能发展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科技人员?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人。而一个合格的人在学生时代主要靠智商,把学业做好就行;工作后除了有智商,更要有情商。

情商就是怎样与领导、同事、助手等周围人相处,而且还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这个学问很大。不过最为根本的一条是要与人为善,再高一个层次,便是为人处世要多替他人着想,能帮助他人。举个例子,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取得同样的业绩,但旁人的评价并不完全一样,甚至还会出现褒贬之别,关键原因在做人。这并不是说让我们去搞庸俗的人际关系,而是要对他人多包容。

现在的社会太复杂,有许多矛盾和消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做到“净”。保持办公室整洁和生活的清洁卫生,使自己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是环境“干净”;而更重要的是思想“干净”,做研究就安心做研究,不要受杂念和消极思想干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要做到“静”。只有净,才能静,如果思想不干净、很浮躁,那么心态不可能安静。干净了才会宁静,宁静了才会扎下去做学问。做学问、做好人,货真价实才是真。

当前,科技界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是浮躁和不能合作。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浮躁,不注意克服浮躁心理,不防微杜渐,成长发展的路上就会弄虚作假,过分地包装宣传自己。越浮躁,越会出现这种倾向,路就会越走越窄。

懂得包容、善于合作

现在的科学无论是原始创新还是集成创新,都需要合作。如果经常帮助别人、包容别人,在利益面前退一步,别人就愿意和你合作,你就会从别人那里学到所需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目标。

天堂和地狱都有一口大锅和一样的勺子,在地狱,所有人围坐在大锅周围,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勺子,可是个个面黄肌瘦、两眼无神。原来,勺子的柄非常长,以至于难以掌控,每个人都竭力想从锅里捞起食物送到自己的嘴边,可一旦不留神就会倒了出来;而围坐的这些人彼此之间又在互相干扰,结果谁都喝不到,那就只能永远生活在饥饿之中。在天堂的那些人则用勺子舀起食物之后送到对面人的嘴里,而且还互相配合、彼此协作,结果人人都有得吃,还吃得开心。

对于农科学子而言,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更要相互交流,凝练一些共同的课题分头去做。重大共同的课题是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我们要对其进行总结、凝练、规划并付之实验实践。在做的过程中要坚持不转向,像乔布斯一样只咬一个苹果,咬了30 年,只咬了一角,不能今天咬这个苹果明天咬那个苹果,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是科研工作的大忌,不可取。当然,目标方向要看准,这个苹果一定是个好苹果,不是烂苹果。

所以要学习乔布斯,一辈子只咬一个苹果。30 多年来我所坚持的就是一个方向。建议大家经常写日记,这是始终保持好状态的好办法。保持一个目标、一种精神,制订人生规划,在实施规划中要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个大气的人。

助力他人成长

2011 年,在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我的学生们为我定制了一幅陶瓷壁画,取名为“桃李满天下”,我把它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每每伏案抬头或思考问题时,一与画面对视,仿佛就在与学生们会心交流,浑身的疲倦会一扫而空。我期待的、一心向往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导师20多年来,我也有几点教育心得要分享给大家。

一是要把使命感作为教育的核心。使命感就是社会责任感,来源于人的良知和抱负,它主要解决“为什么做科研”的问题。良知是做人,抱负是做事,只有把做人和做事结合起来,才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甘于寂寞和清贫的精神。

二是要把方法论作为教育的重点。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大家,一个显著特点是善于应用科学的方法论改善科学思维模式,确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新的科研生长点,加快、缩短创新步伐,提高科研绩效。我在研究生教学中,力求摆脱经验科学桎梏,从探索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的实践中,引导研究生强化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等,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实现他们的研究目标,成就他们的研究绩效。

三是要把团队精神作为教育的基点。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团队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日益重要。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大局观念、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等方面。我很关注每个研究生的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挥洒个性、展现特长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提高每个研究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四是要把言传身教作为教师的立身之本。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自身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处世的态度、行为、仪表等方面对研究生的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肯定不去做。既要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又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坚定科研创新的信心。

希望大家在科学的殿堂里不满足于拿到“驾照”,更要“开好车”,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成名成家。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苹果科学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科学拔牙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