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品质学科,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2022-08-15王华蓓北京市八一学校
王华蓓|北京市八一学校
2021年10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北京市八一学校结合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确定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品质课程的精品打造、品质课堂的精深推进、品质课题的精准引领,造就科技创新素养突出的现代学生,成就创新品质卓越的优秀教师,铸就创新动力强劲的十二年一贯制国防科技特色学校。而各类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科教学,为此,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抓手,谋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目前学校有30个学科教研组,共81个学科备课组长,拥有一批学科领军人,如特级教师、学科教研基地首席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组长等。这些学科骨干成为课程与教学研究、实施、推进的核心力量,在学科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调研、梳理了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学科领导力提升,校本教研质量提升,如何平衡教学与教研、科研之间的关系等。在分析问题、探寻策略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路径——
依托区级经验,把控评价导向。海淀区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发现并有效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学校参考区学科教研基地评价标准,引导教研组长结合学校特点,细化评价指标,开展基于评价要素的学科教研、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同时,按照高标准选拔出评价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推出优秀学科领军人,并邀请其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提升其在学科建设中的领导力。
发挥教师力量,开发精品课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资源。作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处理学段衔接问题上有着天然优势,学校引导教师提高课程理解与开发能力,开发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式精品课程,让学生在不同学段连贯学习某一主题,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体现于课程方面,学校优化课程结构,推出“课程体系5.0”,确立了包括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在内的八大课程群,突出“五育并举”“长程育人”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阶梯型精品课程,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各主题内容,也助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
引入专业力量,深度参与课题。学科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各科教师的智慧,鼓励其不断开拓创新。为此,学校持续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多个教学改进项目,以项目带动教研,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项目研究中,各科教师聚焦关键问题,基于标准设计、优化教学活动,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典型案例,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核心素养落地。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TPACK技术融合,基于学科标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随着高中新课标和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探索统编教材的校本化实施;基于“疫情”下线上教学实践,探索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指导模式;等等。
各类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科教学,为此,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抓手,谋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依托名师工作室,浓厚学术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的学术影响力,借助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学科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王建稳名师工作室为例,学科骨干王建稳凭借学术影响力,为工作室的教师搭建了开阔视野、展示交流、教学研究的平台。工作室的研修机制和团队文化为教师深度教研提供有力保障,教师通过一个个小课题,深入研究课堂,完善课程建设。线上线下随时切换,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研讨、课上听评课、课下交流;自主研修和团队教研相结合,借助各类研修资源,为学科教研组的深度教研提供支持。完善的学科研修制度、灵活的参与形式,浓厚了学校的学术氛围。
学科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着眼点,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全体教师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聚焦关键、推进重点项目,助力八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