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观察

2022-08-13钱会琴抚州市临川区中医骨伤医院江西抚州344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7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钱会琴(抚州市临川区中医骨伤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高血压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致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给予高血压患者健康宣教,可提高其生存质量[1]。医院健康宣教主要以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通过目的性、计划性的临床教育,增加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改变其不健康行为,从而向健康方向发展。目前提出了很多的健康教育形式,量化健康教育指的是护理人员依据健康教育计划,于合理的时间内每天为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内容,从而提升其依从性,使其行为与医嘱一致[2]。健康教育途径会对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造成直接影响,不仅可保证患者预后效果,还能提升护理质量,引导患者形成健康护理行为。本研究以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实行不同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4(60.72±2.56)岁;病程1~10(5.48±0.63)年;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7~75(60.18±2.41)岁;病程1~11(6.05±0.5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与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相符[3];(2)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伴正确认知者;(4)清晰意识,具备良好能力者。排除标准:(1)合并心肌梗死、脑卒中者;(2)伴严重肝、肾、脏等器官疾病者;(3)对各种原因退出本研究者;(4)伴酒精依赖性和严重精神疾病史者;(5)合并内分泌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以被动宣教为主,并主动介绍自我护理意义及相关内容,仅在患者询问期间实行宣教。研究组行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建立研究小组。相关成员包括副主任护师、专科护士,依据基础知识进行健康教育,给予患者1个周期的健康教育训练,1次/d,1 h/次。(2)整体评估:制定个体量化健康教育表:除自我护理、疾病知识、治疗方法、风险因素等规范化的常规宣教内容外,每一项还包含个体宣教方案,在患者入院并确定诊断结果后,全面评估患者发病情况、心理状态、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及治疗期望等,并在表格中填入评估结果,依据相应的数据制定针对性宣教措施,让患者在制定计划中积极参与,并对患者的治疗期望充分考虑,保证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3)宣教护理:依据个体量化健康教育表中的宣教计划,为患者普及关于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循序渐进地开展整个宣教过程。首先让患者明确自我护理的主要意义,意识到自我护理对稳定高血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增强患者学习兴趣,并调动患者积极性。之后详细地分步骤教授自我护理知识。在护理期间应注意多以通俗的语言进行宣教,防止过多的术语使患者不理解,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引导其多提问,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强调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保证出院后仍以住院期间的模式进行自我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运动训练对控制血糖、血压水平起到的重要作用,告知其可通过游泳、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进行干预,并对患者应激反应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纤维类食物,对脂肪、盐分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禁止患者食用油腻、辛辣食物。(4)心理疏导: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发作相对反复,很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出现焦虑、烦躁的心情,无法促进病情恢复,需医护人员尽早发现并实行相应疏导,识别高血压引发情绪反应的压力源,经情绪管理训练让患者学会管理自身情绪,维持积极心态,改善睡眠障碍,稳定高血压水平。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开展情绪接力活动。引导患者学习理性思维模式自我分析法,防止步入非理性误区,通过为患者讲解情绪的钟摆效应,训练其合理应用情绪运动法则,从而学会面对不良反应,并向患者说明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及消极应对的不良影响,并基于此针对性应对措施,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每间隔1周进行1次情绪交流,交流应对负面情绪的经验,如通过与患者多沟通,带患者散步、听舒缓音乐,在患者稳定病情后,适当地开展运动,并为患者培养兴趣爱好,使患者维持平静心情,加快恢复病情。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采用血压检测仪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2)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与临床效果呈正比。(3)自我护理依从性:采取我院自制依从性调查表评估两组自我护理依从性,评估指标包括自测血压、运动规律、按时按量服药、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及控制体重,各指标满分均为20分,共120分,评分与临床效果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前血压水平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比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舒张压 收缩压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40 40 t P 96.53±4.48 96.02±4.35 0.517 0.607 76.36±3.42 89.51±4.27 15.006 0.000 163.20±8.64 163.75±8.51 0.287 0.775 124.68±5.40 141.26±6.49 12.420 0.000、

2.2 干预前后两组高血压防治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高血压防治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压防治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高血压防治知识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40 40 t P 6.53±1.24 6.79±1.40 0.879 0.382 8.16±1.63 7.03±1.31 3.418 0.001 121.52±12.35 121.78±12.64 0.093 0.926 129.50±13.06 123.17±12.61 2.205 0.030 141.32±12.63 141.85±12.76 0.187 0.852 148.71±11.52 143.29±11.67 2.090 0.040

2.3 两组自我护理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自测血压、运动规律、按时按量服药、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及控制体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护理依从性比较(±s,分)

表3 两组自我护理依从性比较(±s,分)

组别 n 自测血压 运动规律 按时按量服药 合理饮食 定期检查 控制体重研究组对照组40 40 t P 16.40±2.63 11.03±2.19 9.924 0.000 17.54±2.86 12.41±2.08 9.175 0.000 15.43±2.10 10.16±2.35 10.576 0.000 16.34±2.16 11.32±2.10 10.539 0.000 17.42±3.78 14.76±3.71 3.176 0.002 18.20±2.43 14.02±2.65 7.353 0.000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的循环系统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引发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和发病原因。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除遗传因素外,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紧张情绪及不合理饮食均会引发高血压,所伴有的严重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至于无法对皮层下中枢的活动进行良好控制,增强交感神经活动,舒缩血管中枢,从而导致收缩小动脉血管,增加周围血管阻力,最终出现高血压,目前仍未提出彻底根治方法,主要以药物控制病情。因此,长期按照医嘱用药是预防病情发展和发生并发症的必要条件。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未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导致血压监测不合理、日常用药不规律情况,会直接对其自我护理造成影响。

伊建霞[4]研究表明,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愿意配合临床护理对稳定自身血压水平所发挥的作用显著。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注意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检测血压并维持情绪稳定,防止出现紧张情绪,受到刺激[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比对照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更稳定,血压防治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自测血压、运动规律、按时按量服药、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及控制体重评分均更高(P<0.05)。可见,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与很多研究结果均一致。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健康宣教仅注重被动宣传,从而无法提升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和自我护理能力,而个体化健康宣教可有效弥补传统宣教的不足,通过研究患者认知表现,了解患者对健康宣教的认可情况,并培养患者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最终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保持正常睡眠,保证干预效果[6]。给予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后,能使不同文化背景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高血压患者维持接近的自我护理依从性,而基础教育后自我护理依从性与教育程度之间依然呈正相关[7]。

个体化健康宣教是基于患者入院后给予全面评估,从而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降低患者心理负担[8]。护理人员应以良好的态度耐心为患者讲解关于高血压的知识内容,如发病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可能引发的危害、控制高血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治疗及自我护理的重要性等,让患者充分了解到不稳定的高血压水平与日常习惯有着直接关系,意识到应维持健康习惯,以便于稳定血压水平,从而提升临床配合度[9-10]。经改善患者饮食结构,指导其科学饮食,让患者明确正确的饮食结构及相关注意事项,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心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明确自身发病原因,缓解患者负面心理[11]。还可通过运动指导,使患者通过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促使患者合理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并向其说明延续性护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患者出院后按照这种形式展开自我护理,从而稳定自身血压水平[12]。

综上所述,给予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特别是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全方位实行具体化治疗和教育,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保证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实践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