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血压水平的影响观察
2022-08-13傅婷永丰县人民医院江西永丰331500
傅婷(永丰县人民医院,江西 永丰 331500)
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全髋置换是髋关节损伤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这种疗法已经成熟而可靠。即便如此可靠,手术中也要注意手术对象和护理配合。尤其是肥胖病人手术风险极大,可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术中护理配合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1-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数字表随机法分组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术中出血量,探析了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数字表随机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1~75(65.44±2.56)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5例,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1~78(65.41±2.21)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病人,积极与病人沟通,讲解手术室的一般环境、麻醉方法、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减少病人的猜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和诊断结果,对病人的耐受性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术前护理人员应将手术器械及时送至手术室,仔细检查。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还应严格检查手术流程表。(2)建立静脉通道。该静脉穿刺点位于对侧上肢(18号静脉留置针)。在麻醉之前,巡回护士要仔细检查输液是否畅通,即是否渗漏。(3)物资管理。认真检查使用物品,合理放置仪器。仪表护士要提前30 min洗手,并进入手术室检查仪器和电源系统。配合流动护士统计缝针、纱布、器械的数量,将仪器分类,按操作顺序排列整齐,再按型号从大到小的不同摆放,以便在操作过程中更快地交付。用于髋关节置换的特殊工具和器械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提供,不归属于医院,属于外来器械。如果对于外来器械疏于管理,必将造成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这对于手术患者和术者都无疑是“一场灾难”。因此,外来器械送入手术室后,必须严格按照外来器械使用流程进行管理,包括外来器械的准入,接受、清洗、包装、灭菌和取回。每一环节都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执行。(4)麻醉配合。健侧卧位。医生提起患肢,将其和身体一起移动。另外一位医护人员轻轻地托起病人的身体,慢慢转过身来,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腰部麻药起效后30~60 s,此时,巡回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老年人因各种慢性疾病或器官衰退并存,对失血、失水比较敏感,对术中血压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必须稳定血压,保持血氧平衡,减少并发症。为了预防低血压,可以在麻醉前输注300~500 ml平衡液。当血压低于正常值时,应按医嘱使用麻黄素。(5)体位护理。病人转至90°侧卧位,托槽上下两层分别放在两上肢上,将长方形的坐垫置于胸下,防止腋窝受压,枕头置于头下,颈椎保持中性。(6)术中应合理调节手术室温湿度,护士应注意病人的保暖措施。为了避免大量低温液体引起寒战,术中采用温生理盐水冲洗。
1.3 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2)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附表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 n 舒张压 收缩压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 P 78.14±6.58 78.13±6.96 0.007 0.995 88.67±8.53 80.34±7.21 4.717 0.000 121.89±3.18 121.52±3.28 0.512 0.610 136.48±6.12 122.15±4.35 12.071 0.000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80.32±17.21)ml,低于对照组的(375.34±37.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有两类:(1)股骨头表面置换:股骨头表面置换是一种部分半球形置换。这种假体是由钴铬合金制成,用于修复股骨头的球形。本发明为一种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过渡全髋置换术;(2)人工关节置换:包括人工半髋和全髋置换,但易发生、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此标准只适用于50岁以上、FITA三期以上患者。
资料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髋关节置换已成为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最快的方法之一。经30多年的临床实践,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得到充分肯定,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减轻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提高关节的运动功能。全髋置换术与其它手术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假体稳定性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它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治疗髋关节损伤。需要指出的是,创伤手术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对年龄较大的病人,手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所以在人工髋关节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3]。全髋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但是麻醉、手术都有一定的创伤,必然会影响病人的身心,甚至可能引起后遗症和并发症。这样对病人的身体康复没有好处。做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更要有围术期管理知识,特别是医师、麻醉医师的配合,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股骨头置换术为主要手术方法。病人大多是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加之手术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所以术中实施规范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4-5]。
传统的全髋置换术护理配合方式大多是按照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的。护士的配置与配合水平明显不足,护士主观能动性差,护理差错时有发生,工作比较僵化。因此,需要以减少护理差错为重点,推进手术室护理工作向标准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满足病人需求,最大限度地调整病人的身体状况。所以,能更好地进行手术,有效地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也能保证病人接受治疗的安全性[6-7]。
全髋置换术目前主要用于老年人,在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配合,可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前,合理规范操作人员及消毒程序,为顺利操作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需要改善手术环境,给病人舒适的感觉,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证手术更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在术中的积极配合,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更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8]。术后,手术团队人员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是杜绝意外发生的关键。按常规搬运方法搬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手术患者,会因为搬运不当造成手术患者的假体脱位。(1)团队分工:麻醉师负责头部,保证气管插管的通畅;手术医生负责下肢;巡回护土负责维持引流管路,防止滑脱:工勤人员负责平移手术患者至推床;(2)要求:手术患者身体呈水平位移动,双腿分开同肩宽,双脚外展呈“外八字”。避运时手术患者脚尖相对,造成假体脱位。
当然,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风险很大,特别是髋关节脱位和疼痛。所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加强身体护理,防止局部感染。还要注意各种有效护理。(1)要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工作,防止伤口感染。此外,要在医嘱下服用抗生素,以防止出现感染的症状。(2)做完手术后的保暖有助于防止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另外,髋关节脱位也应预防。通常情况下,术后三周内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髋关节正常活动。病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每日适当锻炼筋骨,防止局部错位。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要注意以上护理之外,还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充分的营养供给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措施,可防止因营养缺乏而引起的伤口恢复缓慢。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