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CT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余复发患者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2022-08-13胡健垣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脏外科广东佛山528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7期
关键词:复查阴性检出率

胡健垣(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脏外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原发性肝癌(PHC)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起病较为隐匿,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可逐渐出现肝区疼痛、乏力、腹胀等症状,但此时多数患者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1-2]。目前,针对PHC患者临床多以肝癌介入术治疗,即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进入肿瘤供血靶动脉内,可增强肿瘤细胞灭杀效果,加快肿瘤组织消退[3-4]。但原发性肝癌具有高复发率、转移率等特点,介入术后还需进行复查,以判断是否存在病灶残留及复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PHC复查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患者诊疗体验差,且不适合重复操作。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为临床常见无创检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但关于两种检查在PHC介入术后复查中的具体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5-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MRI与CT在PHC介入术后残余复发患者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3例(97个病灶组织)PHC患者,其中男46例、女37例;年龄45~72(57.52±5.43)岁;体质量指数18~26(23.49±1.53)kg/m2;肝癌分型:局块型48例、结节型35例;肝功能分级:A级50例、B级33例;肿瘤直径0.6~7.6(4.02±0.43)cm;病灶数目:单发71例、多发1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2例、初中38例、小学23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学确诊为PHC;(2)精神状态正常;(3)均接受肝癌介入治疗;(4)接DSA、MRI及CT复查;(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2)凝血系统障碍;(3)存在MRI或CT扫描禁忌;(4)合并心肾功能损害;(5)合并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癌介入术治疗,术后3个月接受DSA、MRI及CT复查。

1.3.1 DSA检查选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成的Allura UNIQ血管造影系统,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麻,经股动脉插管,导管、导丝置入后,对肝总动脉、门静脉、左右动脉等造影,造影剂选用碘克沙醇注射液(上海司太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432),维持注射速度3~6 ml/s,并超级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图像。

1.3.2 CT检查选用GE revolution 256排CT扫描仪进行检查,先进行仪器设置,调整管电流120 mAs,管电压120 kV,层间距5.0 mm,层厚5.0 mm,矩阵242×242;之后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肾脏下缘,对比剂选用碘佛醇注射液(GE healthcare,国药准字H20000593),注射速度2~3 ml/s,在对比剂注射20 s、60 s及5 min后分别开始动脉期、门静脉及延迟期扫描,获得扫描图像。

1.3.3 MRI检查选用GE Optima MR360 1.5T MRI扫描仪,先设置仪器参数,扫描层间距1.0 mm,矩阵125×125,层厚6.0 mm,视野35 cm;之后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肾脏下缘,之后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Bayer AG,国药准字J20171008),维持速度2~3 ml/s,在注射20 s、60 s及5 min后分别进行动脉期、门静脉及延迟期扫描,重点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双盲法阅片,并以DSA检查为金标准。

1.4 临床观察指标 (1)病灶残余或复发检出情况:比较MRI及CT病灶残余或复发检出情况。(2)诊断效能: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RI及CT诊断病灶残余或复发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75表明一致性尚可,<0.4表明一致性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灶残余或复发检出情况分析 金标准DSA检查显示83例患者共97个病灶组织中,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71个残留或复发病灶;其中CT检查发现残留或复发病灶58个,阳性检出率为81.69%,MRI检出残留或复发病灶66个,阳性检出率为92.96%,MRI阳性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及CT病灶残余或复发检出情况比较

2.2 两种检查诊断效能分析 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24,P=0.000);MRI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极好(kappa值=0.777,P=0.000)。见表2。

表2 MRI及CT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PHC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认为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原发性肝脏疾病为主要病因,长期疾病影响可造成肝脏细胞大量变性坏死,持续损伤肝脏组织,促使肝脏发生恶性变化,且家族史及遗传因素也原发性肝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7-8]。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PHC的重要手段,通过直接切除病灶,能阻止疾病进展,并降低转移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病情。但肝癌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时间,仅可行其他疗法来抑制疾病进展,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9-10]。

肝癌介入治疗为非手术患者重要治疗方式,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并栓塞肿瘤组织靶供血动脉,不仅能借助药物作用机制灭杀肿瘤细胞,还可阻断肿瘤组织血供,难以获取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促使其逐渐坏死、缩小。但肿瘤组织存在较多侧支循环,单纯肝癌介入术难以彻底灭杀肿瘤细胞,术后仍可能存在残留或复发风险,还需及时进行复查,以明确是否残留或复发,以便于进一步开展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DSA检查为当前肝癌复查重要技术,虽可准确检查肝癌病灶,但该检查具有一定创伤性,重复性较差,且该检查费用较高,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金标准DSA检查显示83例患者共97个病灶组织中,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71个残留或复发病灶;其中CT检查发现残留或复发病灶58个,阳性检出率为81.69%;MRI检出残留或复发病灶66个,阳性检出率为92.96%;MRI阳性检出率高于CT(P<0.05);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为90.14%、90.72%,高于CT检查的76.06%、78.35%(P<0.05);kappa检验显示,CT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24,P=0.000);MRI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极好(kappa值=0.777,P=0.000)。提示MRI及CT在PHC介入术后复查中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可检出残余或复发病灶,但MRI诊断效能更高。其原因为CT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借助X射线扫描人体,并通过造影剂注入来动态扫描肝脏层面,能清晰显示肿瘤组织血管及结构,从而便于及时发现病灶残留或复发情况,且CT检查还可观察到碘油在肝脏内分布及沉积情况,能进一步提高病灶检出率[13]。但CT检查的局限性在于无法穿透碘油,组织分辨率受碘油沉积区干扰较大,一旦碘油密度较高,则会形成肝伪影,降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效果,且由于扫描强化不足,易出现一定漏诊、误诊风险,故整体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MRI具有组织对比度高、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及多方位成像特点,其检查原理在于对人体施加一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人体内氢质子在磁场作用下会出现磁共振现象,以多平面方位成像,获得清晰度更高的图像信息,多方位展现肿瘤组织结构及解剖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充足信息,以及时查找出残余或复发病灶。相较于CT检查,MRI不受碘油沉积等现象干扰,经过动态扫描能提高成像质量,有助于观察细微小病灶变化,以降低漏诊风险[14-15]。MRI检查还可客观反映肿瘤组织血管密度、血流灌注率及微血管分布等情况,能为临床诊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但MRI局限性在于检测费用高于CT,且检查耗时较长,在检测效率方面欠佳,临床实际应用中还需充分结合其优缺点进行检查方式选取。

综上所述,MRI与CT检查均可检出PHC介入术后残余或复发病灶,但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更高,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信息,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复查阴性检出率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勘 误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首批7所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迎接复查评估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