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首次发病的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2022-08-13杨雪天津市蓟州区安定医院精神科天津3019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7期
关键词:洛西汀氟西汀神经递质

杨雪(天津市蓟州区安定医院精神科,天津 301900)

抑郁障碍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3.4%,12个月患病率为2.1%。抑郁障碍是世界四大疾病之一,其发作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有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产生自残或自杀心理或行为[1]。抑郁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其中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常用药物主要包括以氟西汀为代表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以度洛西汀为代表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的双重抑制剂(SNRI)[2-3]。但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治疗效果等都会有所不同,为探究更优的临床用药方案,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抑郁障碍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抑郁障碍的45例,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度洛西汀组23例和氟西汀组22例。度洛西汀组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0~57(35.46±7.9)岁。氟西汀组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8~59(34.87±8.4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4]中关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17分;(3)首次确诊;(4)患者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度洛西汀或氟西汀相关成分过敏;(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窄角型青光眼患者;(4)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度洛西汀组予以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10700231)治疗,起始剂量为20 mg/d,之后逐渐调整剂量为60 mg/d,1次/d,早餐后吞服;氟西汀组予以盐酸氟西汀胶囊(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211226)20 mg/d,治疗3周后对药效进行评估调整,最多不超过60 mg/d。两组均持续接受治疗3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用药1个月后、用药3个月后两组血清甲状腺素(T4)、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水平,HAMD-17评分,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清并置于-20℃冰箱储存。T4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仪器由复兴诊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检测。FGF-2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试剂盒由美国Merck Millipore公司提供)检测。HAMD-17量表由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7类因子结构组成。总分<7分为正常,7分≤总分<17分为可能存在抑郁障碍,17分≤总分<24分为患抑郁障碍,总分>24分为患严重抑郁障碍,分数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高。PSP量表从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4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能力越弱。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患者嗜睡或失眠、食欲降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干等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D-17评分与PSP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17评分与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1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SP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度洛西汀组HAMD-17评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PSP评分高于氟西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D-17评分与PSP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HAMD-17评分与PSP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HAMD-17 PSP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度洛西汀组氟西汀组86.64±6.16*82.25±6.55*2.317 0.025 23 22 t P 30.45±5.21 29.90±5.50 0.344 0.732 20.20±4.45*23.15±4.95*2.104 0.041 13.27±4.23*15.93±4.07*2.159 0.037 52.85±5.73 51.94±5.67 0.535 0.595 79.75±6.25*75.62±6.65*2.148 0.037

2.2 两组T4、FGF-2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4、FGF-2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4、FGF-2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度洛西汀组T4、FGF-22水平均高于氟西汀组,且在治疗3个月后与氟西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T4、FGF-22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T4、FGF-22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T4(nmol/L) FGF-22(ng/ml)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度洛西汀组氟西汀组23 22 t P 79.35±15.90 78.84±16.20 0.106 0.916 89.45±13.56*85.31±14.07*1.005 0.320 99.76±15.12*89.04±15.75*2.330 0.025 179.14±14.97 179.37±15.41 0.051 0.960 193.91±15.31*184.34±16.11*0.715 0.479 201.61±11.13*194.34±12.45*2.067 0.045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度洛西汀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氟西汀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每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持续一年或数年也有可能,且大多数病例的复发率高[5]。当前,我国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处于较低水平,地级市以上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不足20%,且不到10%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6]。抑郁障碍患者有着高自杀风险,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中,有40%为抑郁障碍患者,80%的抑郁障碍病人都有过自杀念头,30%的患者付诸行动,10%的患者为此付出生命[7]。抑郁障碍治疗以消除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防止复发为目标,研究表明[8],早期治疗起效越快,最终临床结局越好。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广为接受的生理机制包括神经递质机制和内分泌失调,前者是单胺假说,后者认为抑郁障碍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功能异常引起的[9]。经典单胺假说认为抑郁障碍的发生与脑内5-HT和NE等单胺水平低下密切相关,神经递质5-HT能使机体产生愉悦的情绪,影响大脑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及塑造人生观等,当5-羟色胺能系统减少将会导致抑郁行为的表达。NE主要来源于脑干核,是中枢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分布于整个大脑皮层,在正常情况下会在中枢维持一定浓度并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激动α受体有保持清醒、改善认知的作用,激动β受体产生抗抑郁作用,同时调节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小胶质细胞对病理损伤的反应能力。何勇[10]、王银华等[11]对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障碍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度洛西汀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有更强的临床疗效,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更可能帮助患者获得临床治愈。本研究结果与以上学者的结果相似,度洛西汀组治疗后HAMD-17评分降低幅度,PSP评分升高幅度均高于氟西汀组(P<0.05),且度洛西汀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西汀组(P<0.05)。度洛西汀相比氟西汀,能更快地减少患者的临床抑郁障碍状,改善患者个人与社会功能,且药物安全性更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氟西汀仅为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5-HT转运体,阻断大脑内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提高5-羟色胺能神经的传导作用以达到抗抑郁效果;而度洛西汀是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属于双递质抗抑郁药,不仅能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5-HT的活性、抑制5-HT再摄取达到抗抑郁效果,还可以通过提高中枢系统NE的活性,激动中枢神经的α受体和β受体,抑制NE的再摄取,进一步达到抗抑郁、保持清醒、改善认知的作用。并且度洛西汀对其他神经递质的亲和力低,因此能减少相关不良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2],大部分抑郁障碍患者发病后均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甲状腺素水平与抑郁程度相互影响。机体本身具有代偿机制,当5-HT等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导致机体发生抑郁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随之升高或降低,进行正性调节,但当机体长期处于代偿-失代偿状况下则会导致甲状腺功能衰退。血清FGF-22是新发现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临床研究显示,首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血清FGF-2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且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因此,血清T4水平与HAMD-17评分可以作为辅助判定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程度的一个标准[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度洛西汀组T4水平、FGF-22水平均高于氟西汀组(P>0.05),并且在治疗3个月后呈现明显差异(P<0.05),以此辅助证明,度洛西汀组用药后起效时间比氟西汀组短,能更快地治愈抑郁障碍患者。分析原因是度洛西汀抗抑郁作用发生,调节机体5-HT等神经递质功能正常作用,进而使HPT轴功能正常运转,T4水平逐渐回升;度洛西汀中的NE可以调节神经营养因子FGF-22水平,促进FGF-22水平提高。

综上所述,度洛西汀与氟西汀用于治疗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均有效,但度洛西汀的起效时间相对较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洛西汀氟西汀神经递质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氟西汀通过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其空间学习能力
怡神助眠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
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匹维溴胺联用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9例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分析
氟西汀联合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33例疗效观察
酸枣仁汤加失笑散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