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实践路径研究

2022-08-13何飞翔

河北画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何飞翔

(中共汕尾市委党校)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文化建设新成就来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运用先进文化指导前进方向和凝聚起磅礴力量,巩固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开拓形成了丰富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和充足养分,也可以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需要扎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沃土里。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地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和创造美好生活。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来说,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属于外来文化,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属于中国文化,并且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主要内容。共产主义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人民对美好理想社会主义生活中最朴素的基因。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是具有时代性的课题和历史性的必然。

(一)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思想支撑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等各种思想潮流频繁交流交融交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多种价值观的冲击,意识形态斗争更加激烈。因此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梳理五千年文明发展中的主题和主线,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提升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思想支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以及对精神消费方面的需求为落脚点,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高度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早日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昭示着一个真理,那就是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整体效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众多圣贤和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比如礼义廉耻、百折不屈、奋勇拼搏等伟大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这些宝贵资源对提升全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有重大的教育作用。需要不断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破除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增强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和生机活力,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思想对文化产品的指导,加快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内容需求,推动精神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发展,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助推经济的作用和功能。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为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供不竭动力。

(三)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文明土壤的滋养,有绵延不断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早已深入中国人血脉里。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和革命红色文化传统,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借鉴,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展现出当代中华文化创新转化的最新成果,展示出中国人民拼搏奋斗、改革探索的良好精神风貌,形成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地位。

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向,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淡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创新性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一)西方价值观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对落后的中国进行资源掠夺的同时,也将其西方文化的价值形态、思维观念伴随着西方文化产品的输入,对传统的中华文化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击和挑战。西方价值观通过各类有形、无形的所谓“高科技”产品对我国文化市场进行霸道式的挤占,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愈来愈狭小,也削弱了中华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隐性的看不见的“文化入侵”,给当前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必将削弱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挤压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如导致了中国一些特有语言的消亡,一些地区传统音乐、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民族舞蹈的失传和遗忘,最后逐渐消失。西方发达国家在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导致中华传统文化慢慢失去了民族独立性。这种冲突和挤压既给个体国家和民族的世界多样文化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也侵占了这些国家和民族发展传统文化中独有的生存空间。

(三)利益至上淡化了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的取向

自197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的成绩斐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经济组成形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就业方式的多层次化和多样化,使得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形成的传统道德观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中西方文化博弈较量中,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迷失,也发生了一些年轻群体价值观的扭曲,和对传统道德理想的信仰危机,模糊了一些人观念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所以这些价值取向偏移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三、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内涵和价值,绝不能照抄照搬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简单复制,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和宝贵价值。走坚定文化自信道路,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一)大力建设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队伍

高层次人才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和关键。广大文化工作者不断提供新的文化创意是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智力支撑。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全面贯彻党管人才的方针政策,创新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为高层次文化人才搭建终身学习的载体和平台,有条不紊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要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才选拔、评价发现、扶持激励等保障机制,为高层次文化人才脱颖而出、施展其抱负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更好地引进和吸收全球优秀高层次的领军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基层的经济上、事业发展上扶持关心乡村的文化能人,在政策上鼓励这些基层文化能人开展乡村文化挖掘、传承、创新,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培育良好的乡村文化发展土壤,积极主动邀请并支持在外发展的农村有志青年回乡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着力吸引乡土文化精英的回归,打造一支最可靠的本土人才队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二)加强规范普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有丰富而生动的哲学语言,充满富有智慧的表达方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怀,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和国民人格的养成,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念。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全体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持续深入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制度优越性,深刻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引导广大人民自觉把个人的理想积极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旗帜之下,要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方面明辨是非、划清界限,勇于同错误思想、错误理念作斗争,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理念。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伟大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奋斗进取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最鲜明的思想传统特点,改革创新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不断激励和号召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向前。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永不自满的精神状态,以改革创新思想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三)充分挖掘和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始终自强不息和历久弥坚的思想,是建成人民共同精神家园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撑和思想来源。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是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对其有专门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文化的重要来源。我们不能割断文化发展的血脉要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内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因素,坚持保护开发利用、普及宣扬并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强传统文化古籍的整理出版,全面推进古典文化资源的数据化、大众化。使这些尘封的文字和思想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这些成果转化需要反映当代生活的文化、艺术,以及其他文化领域的新创造,这些应该是在建立文化强国的过程中特别加以支持和扶植,特别需要大力发展的领域。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推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普及,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与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工作,同时加强对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活动,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事业的兴旺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充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所蕴含的宝贵资源,赋予新时代的价值和内涵,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性特点和时代性特点相融合,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激发全体人民的爱国情怀,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支撑。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