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支持农村发展效应研究

2022-08-13杨璐嘉

山西农经 2022年14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风险信用

□杨璐嘉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普惠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效果,与农村发展联系密切。因此要认识到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领域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普惠金融的特征探索如何应用普惠金融。

1 普惠金融概述

1.1 普惠金融特征

普惠金融的服务形式是储蓄和贷款,服务对象是农民或者小微企业,在普惠金融中发挥金融服务手段的优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优质空间,与此同时,普惠金融形式更加丰富。城乡发展差异明显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村居民当地就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普惠金融模式,为乡村的经济活动和创业行为提供资金支撑,有效拓宽农村的经济来源渠道,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经之路。

1.2 普惠金融现状

普惠金融体系逐步完善,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普惠金融质量与数量偏差问题值得重视。普惠金融服务类型较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会降低普惠金融效果。农村经济政策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对乡村区域的普惠金融定位产生干扰,会降低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反映出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适应能力不强。因此,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确保普惠金融服务更加贴合乡村经济特征。

2 普惠金融的作用

2.1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致富的突破口在于产业,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推行普惠金融,可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众所周知,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撑,普惠金融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动力,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从乡村产业革新发展的角度考虑,普惠金融提供了产业革新的重要推动力,符合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在乡村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革新的背景下,集约型产业异军突起,并形成多种产业模式并举的局面,农业生产规模呈现出量、质齐升的特征。在生产效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需要更多资金推动乡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以某地推出的“订单农业”服务为例,这是一种服务于农村产业发展的普惠金融产品,关注乡村产业发展中田间、销售、管理等环节,为乡村产业各个环节的运转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有效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在乡村多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普惠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为目的,利用普惠金融的优势,构建乡村产业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收点。

2.2 提升农村文化气质和治理能力

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要想构建现代化乡村精神文明体系,普惠金融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普惠金融的资金支持下,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逐步进入基层,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为农民生活带来更多色彩。从乡村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提高农民收入是促使乡村文化再上一层楼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具备一定收入的前提下,才能在文化领域具有更高的追求,因此提升文化气质的关键点仍是提高收入。以普惠金融带来的经济效应为基础,为农民追求更高层次文化产品提供重要支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也会促进优质文化产品走入农民的生活,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乡村文化的逐步繁荣,对普惠金融类文化产品的开发形成“反哺效应”。金融机构要想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必须要掌握农村领域的实际文化需求。在农村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文化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农村文化气质不断提升。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出发,在普惠金融支撑下,乡村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例如,某金融机构推出的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直接关系着乡村模范党员的评选,乡村管理队伍与先锋带头人物享有购买使用此类普惠金融产品的权限,由此可在乡村范围内形成争当模范、先锋的氛围,乡村治理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对于农村信用制度的构建也有辅助作用。

2.3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普惠金融带来的最直接效应,符合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支撑。建立产业帮扶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要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普惠金融中不可采取“一刀切”方式,要贴合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掌握区域内全部农户的情况,通过普惠金融服务使农民获得自身真正需要的经济服务或者教育服务。

普惠金融也是聚合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普惠金融作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农民提供急需的生活服务。与此同时,在普惠金融中整合多种金融融资渠道,利用普惠金融的金融属性,最大限度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借助普惠金融模式,更好地发挥产业帮扶作用,让更多的农民“有事干、有钱赚”,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农民在乡村产业的支撑下,外出务工的欲望逐渐降低,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创收的机会,为城市务工人口回流、促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3 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3.1 优化服务模式

在乡村金融需求快速扩大的背景下,乡村对金融环境的要求逐步提升。以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为出发点,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融合创新理念具有驱动作用。在普惠金融推行进程中,需要融合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基于乡村产业基础,大力推动产业创新。金融机构应充分调研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将其作为推出金融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推出可行性较强的金融信贷产品。

掌握乡村客户群体特征,准确划分乡村客户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用户推出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与农户的黏度。开发普惠金融产品需要融合信息化技术。任何产品的开发,都要以客户需求作为先导环节。利用信息化技术定位金融产品的方向,确保金融信贷产品符合农户的实际需求。开发服务于普惠金融的APP,向广大农户推送金融政策,使农户及时掌握普惠金融领域的最新信息,打通农村领域的金融网络,补足“最后一公里”短板,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群。例如金融机构搭建线上平台,打通农户销售通道,为农户提供更多创收渠道。应用线上金融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户推送农业种植和防疫信息,提供更加贴心到位的服务。农户在线上金融平台中可以正常缴费,让其在普惠金融中切实受益,体现普惠金融多方面的作用。

金融机构作为机构合作的重要切入点,要有合作共赢的意识,要将普惠金融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发挥自身优势,注重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确保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商业银行要立足于乡村环境,结合乡村实际需求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贷款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融资范围。与此同时,加大与基金、保险等机构的合作力度,不断开辟新的金融服务项目,为金融服务增添更多要素。

3.2 加强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普惠金融建设的短板在于农村金融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完善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会降低普惠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影响普惠金融的推行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用户群体信用意识淡薄,全面采集农户群体信息存在客观困难。没有失信惩戒机制,对农户的失信行为约束力较弱。由此可见,针对普惠金融需求构建金融信用体系,是普惠金融的必经之路。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政府围绕普惠金融的需求,建立信用体系的标准与规范,如采集农户信息、惩戒失信行为、信用级别评价等,做好农村用户的信用评价工作,为农户信息安全保驾护航。要压实信用体系建设责任,围绕信用体系建立多级政府联动机制。基层政府严格落实管辖范围内的乡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任务,打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利用大数据精准收集、分析农户信息,针对每位农户建立金融信息档案,掌握农户的基本信用情况和金融信用情况,包括农户的资产状况、还款能力等,为制订普惠金融产品方案提供有效依据,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普惠金融需要优质的信用环境作为支撑,加强信用宣传教育是建立金融信用体系的必经之路。

在基层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基层群众普及金融信用的意义和作用。在宣传过程中注意方式与案例的选取,案例真实、详细,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对农户起到警示作用。金融信用宣传应秉承“多渠道并举”的理念,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加大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推送力度,使信用理念深入人心。在宣传工作中要发挥榜样作用,在管辖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形象并起到引导作用,使广大农户真真切切感受到守信的意义。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发挥各自专长,共同建设金融信用体系,确保信息获取与评价的合理性。

3.3 建立防控体系

推行普惠金融为农民带来切实的利益,但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值得重视。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群体多为普通农户或者乡镇小微企业,自身金融风险意识不强,对于金融异常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较多。由此可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将普惠金融的要求作为出发点,拟定金融风险防控方案,有效应对普惠金融在推行过程中各种潜在风险,为普惠金融推行创设优质环境。关于金融防控体系的建设,应注重识别金融风险以及应用新型手段。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机制不健全,对于普惠金融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构建事前预防机制,将金融风险预防过程前移,提升普惠金融风险预防主动性。金融机构要加大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力度,根据普惠金融要求开发保险产品,实现普惠金融风险转移效应。发挥科技手段对预防金融风险的作用,在科技要素支撑下,提高金融体系运转效率。将金融科技融合在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中,防控普惠金融风险,进一步减轻金融机构管理压力,有效避免因操作带来的风险因素。在金融风险监控体系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大对农户行为的监控与分析力度,多角度控制普惠金融风险。另外,要建立普惠金融监管体系,按照普惠金融要求制订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为普惠金融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金融机构部门权责分配明确,在普惠金融流程中各负其责。加大普惠金融产品管理力度,确保普惠金融产品符合要求。

3.4 提升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最终推行效果与农户的资深素养也有密切关联。农村居民在金融知识、意识等方面存在短板,金融素养相对较低,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较弱,极易遭受金融风险的侵害,对普惠金融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在普惠金融中,需要加大对农户金融素养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农户防控金融风险的意识,为农户提供有效依据。从农村金融体系角度出发,提高农户金融素养,构建农村金融体系,需采取“多方并举”方式,由金融机构、政府等部门共同牵头发起,完善金融素养共建机制,发挥各类机构的特点和作用。在金融素养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吸收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制订提升金融素养的具体方案,落实金融素养基层教育工作。金融机构围绕普惠金融要求,编制预防金融风险、讲解金融知识的小册子,在基层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教育讲座,根据普惠金融要求培养配套师资,壮大金融素养培养队伍的实力。金融教育要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进行,金融素养教育内容包括防范骗局、加强退休金管理、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等。农户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在开展金融教育的过程中应使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的金融术语。与此同时,扩宽金融素养的教育渠道,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金融素养有关的小知识、小视频,由此传授金融教育知识。

3.5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

将普惠金融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围绕普惠金融构建指标体系,发挥绩效评价指标对金融机构的督促作用,为推行普惠金融奠定基础。要全面彻底地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覆盖普惠金融建设的全部环节,使考核指标发挥作用。

例如围绕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中的宣传工作制订考核标准,配置相关的硬件设施与人员。建设绩效评价指标是目的、更是手段,应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流程。在绩效评价指标的引导下,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推行普惠金融力度,树立全面的普惠金融意识,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推广能力。

3.6 发挥科技企业的作用

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科技企业应参与到普惠金融中,利用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将遥感、光谱识别、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到信贷服务体系中,构建精准的授信体系,提升普惠金融信誉度。由金融机构牵头,政府与企业共建普惠金融共享平台,建立农村范围内的供应链金融。借助科技力量,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大数据,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供应链内企业的控制能力,利用区块链技术掌握资金流动情况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与迭代,促进普惠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体现先进技术的驱动力效应。

4 结束语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普惠金融要发挥更大作用。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普惠金融的新经验、新路径,明确普惠金融发展方向,使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风险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