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2022-08-13□顾

山西农经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村

□顾 怡

(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党校,江苏 南通 22610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不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积极建设智慧农业。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谋划布局,对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乡村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乡村振兴实施的新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建立并形成农业农村信息组织体系

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主体、信息化手段为载体的组织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各业务司局、相关单位等共同参与到信息组织体系中。地方各级农业农村信息组织机构也在不断健全,各个层级的主管部门都设置了基于信息化的工作管理机制、模式和信息中心,且占比越来越高。

1.2 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

目前,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正在逐年提升,网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且农村地区宽带接入的数量正在逐年提升。除此之外,在农业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遥感体系、导航和通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适合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已经成功发射,而且在互联网监测技术的支持之下,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

1.3 信息链不断完善

随着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各个行业信息链也在不断完善,对于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以及服务等水平都在大幅度提升。“金农工程”、国家农业科技数据分析中心等都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现阶段,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信息链发展更加迅速,农业农村各个系统和单位已经设立了新媒体平台,入驻了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各个短视频平台等。

1.4 农业农村经营网络化稳步发展

得益于各个先进技术的支持,农业农村经营网络化正在稳步发展,农村电商高速发展,营业额逐年提升。随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正在形成新模式和新业态,“最后一公里”正在被全面打破。

2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规划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在展开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积极配合,才能促使其稳步发展,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企业、政府以及农户等不同主体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相关部门缺乏系统且宏观的视角,没有从整体角度科学合理分析与规划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部分城市在制订经济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如何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推广和发展而展开具体规划。顶层设计的缺失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雨后春笋般的特色小镇、采摘园的快速崛起,很容易导致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的浪费行为,这对于回收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着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导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失去明确的目标,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不能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甚至还会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

2.2 法律制度问题

现阶段,从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效果来看,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都存在一定滞后甚至是法律空白的问题。新兴的事物必然会面临一定的法律空白,但也正是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农业农村信息化市场相关管理工作的展开无法可依,不能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于信息与技术,但是目前农产品的供应并没有达到标准化模式,法律制度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要求。例如,一些农产品的商品信息并不全面,没有建立信息化档案,虽然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对整个体系的运作产生影响,但是不利于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长远发展,还可能会为后续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一定隐患。

2.3 农业农村信息化认知问题

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都应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有足够清楚的认知。很多参与主体不了解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对其认知程度有限,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例如,部分农民认为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只是网络普及或是借助先进的设备实现农村工作自动化,不能正确认识到借助信息化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信息化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在管理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部分人员认为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政府的主要责任,不积极主动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2.4 投资问题

缺乏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度和水平。现阶段,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投资主体较为单一且投资不充足、不均衡的情况,将会诱发后续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扩充等。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投资金额不足、不平衡的背景下,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必然面临着捉襟见肘的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2.5 人才队伍问题

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人才不仅要了解专业的生产经营知识,还要懂得采集信息数据、发布、网络管理和建设等技能。现阶段,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人才较少、工作难度较大、任务繁重等。虽然一部分人才经过培训具备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是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并不能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面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在乡村振兴新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针对性措施。

3.1 做好整体规划

为了提高乡村振兴新阶段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应做好整体规划,从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第一,深入推进生产信息化。积极推进生产信息化发展,加快农业物联网综合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对农业农村相关项目和工作的动态化监控,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与调配、科学把控。例如,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蔬菜生产的物联网管控,有效提高蔬菜生产整体质量和效率,实现养殖业的大规模和全自动化喂养、环境温度调控、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远程监控等。

第二,快速发展经营信息化。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数量、种类和交易额。借助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交易、数字交换,不断扩大经营主体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经营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国内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精准对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有效性和质量,形成规模化、区块化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第三,有效提升管理信息化。在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以及政务管理,搭建农业农村数据中心技术支撑系统、协同办公平台、市场预警平台、技术推广信息化云平台等。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实时掌握农业农村相关产业发展信息,并且对生产和管理的信息进行全面化的分析与研判,农民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3.2 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

在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虽然当前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并没有出现大量的法律问题,但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避免出现信息垄断、欺骗等问题。

第一,树立法治意识。各个管理层级要深入到农村以及乡镇中,全面调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现存的问题,从实际因素出发制订与其相匹配的服务条例、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地方法律制度的约束性作用,为市场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第二,完善立法空白。相关管理层级要意识到法律建设不仅仅具有约束性作用,同时也具有服务性作用,要结合不同的主客体和市场需求,对相关信息服务的定价和质量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在弥补立法空白的过程中,应积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例如,美国在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法律法规的规范性作用、服务高质量的保障性作用,完善了现有法规,规范了信息采集、发布流程,不仅有利于管理,也能达到良好的约束性作用,促使农业农村信息化稳步发展。

3.3 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认知

面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主体对于信息化认知程度的不到位等问题,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第一,加强宣传。相关管理部门要广泛利用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加强基于农业农村信息化相关内容的宣传,选择人们熟悉的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等传播平台,大力宣传农业农村信息化,提高基层干部以及基层人民群众对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使其能充分了解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经济水平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一方面,让农村地区的人员充分认识到如何进行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另一方面,让政府与农民等不同主体之间积极互动,既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又要做好中期的建设工作,还要做好后续的维护工作。

第二,加强培训。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始终是第一线,面对当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难题,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养已经成为了根本任务。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的培训力度。可以由政府聘请专业的人才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也可以与当地的电视台合作开办农业农村信息化专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专业的农业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要涵盖农村各个行业的需求,包括种植、养殖、物流、加工等。同时,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前沿的农业相关知识,主动甄别和筛选出有利信息并加以应用。

3.4 拓宽投资渠道

第一,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逐步完善,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将投入的资金划定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专款专用,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政府部门还要适当为市场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引导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创新,让更多民间资本能注入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第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个企业和社会资本能将资金注入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市场多个主体的参与和融入,开发出适合当地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商业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社会上已经饱和的各个企业,缓解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能让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为农业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人才培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将基层干部、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员组织起来,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一方面,对其进行农业农村相关产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提高其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应用和操作能力,并且提升其职业素养、文化素养等。同时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使其对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也能有效规范其行为,为培养更多的信息化服务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第二,加强人才引进。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培训之外,还要及时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相关部门应制订人才吸引政策和规划,通过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吸引优秀的人才驻扎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地区,使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引擎。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牵头作用,从多个角度积极与农民配合,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和引导,全面促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农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