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心医学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8-12李素岩张新萍杨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心变异性氧化应激

李素岩 张新萍 杨静

(1. 浚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浚县 456250;2. 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变化,继而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的心肌功能受损而导致心肌缺血,极易出现气短、心悸、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研究显示[1],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或严重表现,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住院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在进行治疗的通透式,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医学模式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但由于其缺乏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对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效果欠佳[1,2]。

双心医学模式是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给予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在解除心理障碍时还可缓解心脏疾病[3]。鉴于此,本文旨在观察双心医学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97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其中对照组男27 例,女21 例;年龄42~70 岁,平均56.03±5.13 岁;病程1~6 年,平均3.50±0.27 年。观察组男26 例,女23 例;年龄43~70 岁,平均56.58±5.29 岁;病程1~7 年,平均4.11±0.35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并采取心电监护和针对性吸氧治疗,定时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模式干预,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体位摆放,依据心功能分级不同给予患者护理,维持室内清洁卫生,督促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在疾病发作时给予吸氧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学习,当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询问医生并加以处理。

观察组采用双心医学模式干预,(1)针对性心理干预:选取科室内经“双心”模式培训过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的评估,并给予相对应的方式干预。给予其主动性启发和提示,了解到慢性心理衰竭疾病与心理状态的关系,获取患者信任,引导其摒弃负面心理情绪。40~60 min·次-1,1 次·周-1。(2)行为干预:向患者讲解该疾病发病机制、治疗过程、临床症状、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以及护理操作技巧与病情转归的关系。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科学的运动量和饮食结构、充足的睡眠,以转移注意力、生物反馈放松疗法等方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3)放松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播放舒缓、轻快的音乐,并根据音乐旋律进行深呼吸训练,放松身体肌肉,30min·次-1,1 次·周-1。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率变异性

干预前后采用美国DMS 公司生产的12 导联Holter 系统检测5 min 窦性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5-minute average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ANN)、24 h 正常的RR 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NN)、相邻RR 间期的差值(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rMSSD)水平。

1.3.2 希望水平

干预前后采用Herth 希望量表评估,总分为12~48 分,分数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

1.3.3 氧化应激指标

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 于促凝管内,3500 rpm 离心10min 后分离血清,采用罗氏Cobas e 601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数据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心医学模式干预改善心率变异性

干预后两组SDANN、SDNN、rMSSD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心率变异性对比(±SD)

表1 心率变异性对比(±SD)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双心医学模式干预提升希望水平

干预后两组Herth 希望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表2 希望水平对比(±SD)

表2 希望水平对比(±SD)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双心医学模式干预改氧化应激相关指标

干预后观察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氧化应激指标对比(X± SD)

3 讨论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机体应激反应会提高血液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继而导致心功能受损,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6]。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医学模式干预,建立健康档案并指导其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治疗方法,可生成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提高护理方案的实施率,减低心力衰竭的再次发作次数和死亡率[7]。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模式干预可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但其只针对躯体加以干预,忽略了心理方面,进而对患者希望水平改善效果欠佳。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OD 优于对照组,MDA 水平下降,提示经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双心医学模式通过帮助患者进行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和进展原因、护理过程等内容,可减低患者对疾病的不安、恐惧感,且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我情绪的调节、住院环境均有良好的标准规范,可减低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刺激,提高了其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行为干预以及音乐刺激作用在患者下丘脑部位,可有效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减少了炎症物质释放和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进而有效降低了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8]。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DANN、SDNN、rMSSD 水平、Herth 希望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可有效调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提高希望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双心医学模式属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新型护理方式,在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将心理问题与心脏问题相连接,深入治疗生理疾病且探究心理方面所表现出的情绪表现。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干预,可增强患者对本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激发自身个人力量,使自身对疾病康复的欲望得以提升,减低压力,进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希望水平[9]。双心医学模式可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身心同治,心率变异性得以改善,进而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10]。

综上所述,双心医学模式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可有效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心率变异性,提升希望水平。

猜你喜欢

双心变异性氧化应激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做一个“双心”语文教师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