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居家服药训练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2-08-12邓香杰曾超超谢静黄思琪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东莞3220
邓香杰,曾超超,谢静,黄思琪(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 东莞32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 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 会引起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及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式包括药物、物理、行为、娱乐治疗等,以消除或减轻患者多种障碍, 而重症患者则需住院接受药物规范化治疗,以早日控制病情, 促进康复, 避免社会功能受损。 遵医嘱按时服药是治疗精神疾病关键,而服药依从性不良在患者中较为普遍, 会引起病情难以控制、反复住院等,甚至出现暴力、自杀等继发事件,增加治疗难度[2-3]。 因此,临床需重视服药依从性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模拟居家服药模式通过引导患者进行抓药、 自我核对及自主服药训练, 使其能够在住院期间接受到与家庭环境相似的服药模式,实现人性化管理,对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意义重大[4-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模拟居家服药训练模式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 年5 月至21 年5 月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例,按纳入组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 对照组中男 例、女 例;年龄~(39.±8.)岁;病程1 ~8(4.±1.26)年;文化程度:初高中 例、高中以上 例。观察组中男 例、女 例;年龄~(39.±8.)岁;病程1 ~8(4.±1.31)年;文化程度:初高中 例、 高中以上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参照《I C D- 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6]; 年龄~ 岁;入组前未接受过药物和训练治疗; 受教育程度均为初中及以上学历; 护理级别均为Ⅱ级或Ⅲ级护理,病情稳定;患者及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出院后仍能继续接受出院随访。 (2)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智力发育障碍; 老年痴呆患者;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3)退组标准:入组康复期间中途出院且不愿意门诊继续参加服药训练治疗者; 中途出院且不愿被追踪服药依从性者;外走或死亡者;入组康复期间出现严重器质性疾病不适宜继续参与研究者、病情出现反复者, 或患者或监护人要求退组者;其他任何会影响入组者不能继续研究的情况。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不改变住院环境。 对照组在康复宿舍接受常规康复干预:护士以口头形式进行疾病宣教,告知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注意事项及按时服药重要性,叮嘱其及时服药。 持续性关注患者心理变 化, 给 予 鼓 励、 支 持、 引 导, 叮 嘱 家 属 给 予 较 多 关心,使其感受到家人关怀。 观察组实施模拟居家服药训练,具体如下。 (1)药物自我管理:根据药物自我管理程序,结合院内具体情况针对性制定训练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理论知识采用P P T以集体授课模式进行,1 次/周,操作技能训练于每次服药时实施,共计8 周,并登记考勤。 (2)症状自我监控:采用P P T 集体授课模式对患者进行症状自我监控宣教,包括识别病情复发先兆、 处置持续症状、 监控复发先兆症状、拒绝吸烟饮酒等,1 次/周,共计8 周,并登记考勤。 (3)心理护理:以耐心温柔态度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 交流, 给予较多关心, 针对性评估其心理状态,安抚狂躁情绪,并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对病情控制的益处,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 普及疾病发病机制、 治疗方案, 以提高其认知度,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1 次/周,持续8 周。(4)家庭支持: 患者住院期间, 叮嘱家属每周与其电话联系一次,每月至少探望一次。 (5)抓药训练: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自行至药柜抓取每日所需服用的所有药物至药杯中, 再将其分类放入早、 中、 晚药杯中。(6)自我核对药物: 由护士监督, 引导患者自行核对所抓取药物粒数,判断其形状是否与服药药物一致。护士则在患者核对结束后再次进行核对, 确保抓药准确。 (7)自主服药训练:服药期间,患者需自行至服药训练室服药当次药物,护士做好记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持续干预8 周,出院后电话随访6 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训练前、 训练第2、4、6、8 周末分别采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 T AQ )[7]评估。 包括 个项目,各项目评分标准均为0~2 分,0 分代表没有认识,1 分代表部分认识,2 分代表全部认识, 总评分0~22 分, 评分越高,则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越好。 (2)精神症状:训练前、 训练第2、4 、6 、8 周末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 P R S)[8]评估,包括 个项目, 各项目评分范围均为1 ~7 分, 分别代表无、 很 轻、 轻 度、 中度、 偏重、 重度、 极 重, 如 果 未 测, 则 记0 分, 统 计 时 删 除, 总 分~6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3)服药依从性:出院第1 个月、 第3 个月、 第6 个月采用我院自制服药依从性三级评定法评估, 其C ronb ac h's α 系数为0.8,重测效度为0.8,顺从为一级, 被动执行为二级, 拒绝为三级, 分别记分为1分、2 分、3 分,评分越高,则服药依从性越差。 (4)满意度:出院第1 个月、第3 个月、 第6 个月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 其C ronb ac h ’ s α 系数为0.8,重测效度为0.8,包括7 个计分项目,各项目评分范围为0~4 分,0 分为很满意,1 分为满意,2 分为可以接受,3 分为不满意,4 分为很不满意。 评分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低。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比较 训练前, 两组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第2、4、6、8 周末,观察组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精神症状比较 训练前、训练2 周末,两组精神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训练第4、6、8 周末, 观察组B P R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1 两组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比较(±s,分)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2 周末 训练4 周末 训练6 周末 训练8 周末对照组观察组30 t P 8.±1. 8.07±1. 1.08.28 0.±1. .±2. 3.2 0.00 1.±1. .23±2.2..00 2.93±1.2 7.27±2. 9..00 4.00±1.0 8.87±2.2 0..000
表2 两组精神症状比较(±s,分)
表2 两组精神症状比较(±s,分)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2 周末 训练4 周末 训练6 周末 训练8 周末对照组观察组30 t P .23±4.2 5.±5.2..89 2.23±4. .87±5.9. .08 8.20±4.3 3.±5. 3..00 4.23±3.89.±4. 4.2 0.00 0.±3. 36.93±2. 3.83.000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出院第1 个月,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出院第3、6 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出院第1 个月、第3 个月、第6 个月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病因复杂,患者发病后个人意识、情绪、 行为等方面出现扭曲, 难以区分真实及想象,影响正常社交,甚至会伴有激越情绪,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9]。 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以药物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患者住院期间可接受到医护人员全方位监督, 但该病病程较长,需长期居家服药控制,若出现服药依从性差情况,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尤为重要[10]。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s,分)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s,分)
组别 n 出院第1 个月 出院第3 个月 出院第6 个月对照组观察组30 t P 1.10±0.3.00±0.0.00.00.83±0.5.17±0.3.15.00.17±0.5.47±0.6.44.000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s,分)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n 出院第1 个月 出院第3 个月 出院第6 个月对照组观察组30 t P 10.63±1.50.43±1.6.48.622.60±1.91.50±2.3.98.053.77±2.42.30±3.2.99.050
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较为复杂,与患者、护士、治疗环境、家庭等相关。 当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在医务人员指令下服药, 在监督下能够有效提高服药依从性,但患者出院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由于服药环境改变,往往会出现忘记服药、不规律服药情况,导致症状控制不佳再住院[11-12]。 随着现代医学管理模式改变, 模拟社区康复模式取代既往封闭住院模式,应用愈发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训练第2、4、6、8 周末疾病认知与服药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训练第4、6、8 周末B P R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出院第3、6 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模拟居家服药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认知度及服药依从性,利于减轻精神行为症状。 其原因为居家服药训练模式是在模拟社区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的模型居家环境下进行服药的训练, 能够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到与家庭环境相似的的服药训练及人性化管理,进而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效避免服药习惯改变造成的服药依从性降低[13-14]。 药物自我管理训练、症状自我监控能够使患者主动按时、按量服药,对药物进行管理,及时掌握识别自身病情变化, 并积极与医生沟通、 配合治疗, 配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家庭支持, 可起到协同作用, 进一步提高服药 依 从 性, 保 障 治 疗 效 果, 利 于 精 神 症 状 的 改 善[15]。部分患者对药物使用情况认知不清, 会出现服药剂量差错、随意增减药量、更改服药次数等情况, 模拟居家服药训练模式中对患者进行抓药、自主核对、自主服药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服药准确性, 使其养成正确服药习惯,保障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而促进精神症状改善,增强病情控制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 说明住院精神病患者对模拟居家服药训练模式满意度较高,该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相关。 因此,后续研究中还应增加样本容量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 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模拟居家服药训练模式效果确切, 能够改善患者疾病认知,改变服药态度,提高居家服药依从性, 有利于精神行为症状的减轻,进而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