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倍显微镜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2022-08-12黄玉群东莞广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东莞3
黄玉群(东莞广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 东莞3 3)
女性泌尿系统微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其生殖功能系统的运行能力, 而女性微生态的平衡需要宿主及环境协同发挥菌群动态平衡、 阴道pH 值调节作用。若女性泌尿生殖道内分布大量致病菌或有害菌株则会加快阴道微生态失衡, 进而诱发生殖系统功能紊乱、不孕不育, 甚至可能增加机体患宫颈癌的可能性[1]。 考虑到部分病原微生物定植于泌尿生殖道时并未呈现出特异性征象, 且受到阴道菌群多样性影响常易形成混合性感染,临床常采取微生物培养、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等方法来明确机体泌尿生殖道菌群失衡情况。 然而,微生物培养耗时较长,易影响动态诊断准确性,而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仅对滴虫、霉菌等具有良好检出效果,以上因素均对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2]。 研究指出[3],运用超高倍显微镜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样本进行观察,不仅能获取高清晰度的细胞学影像,还在检查步骤上呈现出显著的简便、高效特性,弥补了常规检测手段在诊断效率上的不足。 基于此,现就超高倍显微镜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旨在为临床妇科生殖系统病变防控及早期诊断工作提供有效建议。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 年4 月至2021 年 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0 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样本。 年龄~(38.±.)岁;体质量指数(B M I)~22(20.±0.)k g/m2;3 例因白带异常就诊、 8 例因外阴瘙痒就诊、 例因阴道分泌物增多就诊。 0 例受检妇女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阴道分泌物样本采集 对受检者采用无菌拭子收集宫颈内分泌物及后窟窿白带。 采集尿道样本前先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尿道口进行全面冲洗, 后将无菌棉签伸入尿道2 c m 深的位置,轻捻拭子提取分泌物。 采集后置于无菌试管内,混合生理盐水0.5 m l摇匀待检。
1.2.2 常规检验(微生物培养试验及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 于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将分泌物样本拭子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瓶内, 其中支原体、 衣原体培养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过夜,真菌培养采用马丁氏培养基培养2~3 天,后基于培养基菌落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 滴虫采用汗浸液培养基接种培养 h,取混有生理盐水的标本制片后行涂片镜检。
1.2.3 超高倍显微镜观察检测仪器 超高倍显微镜(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型号:C X 33)。 无菌操作下提取适量样本,涂于灭菌载玻片上,保证样本均匀分散且厚度适宜以便观察,盖上玻片,首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根据观察到的菌株形态清晰度逐渐调高显微镜倍数,灵活转换明视野、 暗视野、 相差视野以全面观察微生物形态。 基于样本微生物形态特征、活动情况,参考《现代光学超高倍显微临床图谱》[4]明确鉴别各类微生物。 低倍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内出现帽型、 散型、 桑葚型包涵体, 高倍镜下可见直径约2.5 μ m 规则圆形结构体,即为衣原体;若结构体呈滚动式游走则为支原体。 镜下出现长管状分支菌丝、霉菌孢子、芽管等即为霉菌。 镜下可见呈倒梨形的透明水滴状摆动体即为滴虫。 胞体表面附着大量颗粒状活体即为加德纳杆菌。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超高倍显微镜、 常规检验下的样本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阳性率比较 超高倍显微镜结果显示,0 例阴道分泌物样本中检出281 例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32% , 与常规检验的.8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阳性率比较[n(% )]
2.2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下支原体单独感染及复合感染检测情况比较 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281 例阳性样本中,共检出支原体感染0 例;常规检验共检出8 例支原体感染, 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的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与常规检验无显著差异(P >0.05)。 见表2。
表2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支原体单独感染及复合感染检测情况比较[n(% )]
2.3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霉菌单独感染及复合感染检测情况比较 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281 例阳性样本中,共检出霉菌 例;常规检验共检出 例霉菌感染,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的霉菌感染检测阳性率与常规检验无显著差异(P >0.05)。 见表3。
2.4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滴虫、 加德纳杆菌检测情况比较 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281 例阳性样本中, 共检出滴虫 例、 加德纳杆菌31 例;常规检验共检出滴虫 例、加德纳杆菌31 例,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的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与常规检验无显著差异(P >0.05)。 见表4。
表3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霉菌单独感染及复合感染检测情况比较[n(% )]
表4 超高倍显微镜与常规检验滴虫、加德纳杆菌检测情况比较[n(% )]
3 讨论
作为女性的重要器官, 保障泌尿生殖道的健康状况对于其整体的生理健康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女性泌尿生殖道内微生物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女性发生不洁性行为,或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则会导致阴道微生物菌群动态平衡被打破, 刺激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取代乳酸杆菌成为优势菌,最终诱发宫颈炎症或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病变[5]。 为及时发现其泌尿生殖道病变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病变发展,临床一直致力于采取全面、精准的检测手段以明确病灶内致病微生物种类, 从而制定针对性诊疗计划。 超高倍显微镜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研究就此检测手段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后发现, 其在病原微生物检出、分型检测上与微生物培养试验效能相当。
3.1 超高倍显微镜检测效能分析 与常规微生物培养试验、 普通光学镜检相比, 直接运用超高倍显微镜进行检测的操作流程较简单, 取样观察效率较快,无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来形成特异性细胞学征象, 直接制作玻片即可在镜下观察到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具体形态和活动情况。 除了病原微生物分布范围较广、相关症状较明显的患者以外,多数患者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泌尿生殖道时往往未呈现出特异性体征,且病灶处仅分布有少量病原微生物。既往所采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虽能达到00 倍放大的效果,但应用于初期细胞学形态诊断仍有一定局限,仅依靠光学显微镜或难以发现细微的病原体, 且缺乏能观察到线索细胞的相差视野功能, 整体诊断效能不够理想。 超高倍显微镜能在保留显微镜检测操作简便、 检测效率高等优势的前提下, 提高细胞学检测清晰度, 弥补常规微生物培养试验在诊断速度上的不足。 本研究对同一批生殖医学中心门诊患者依次实行超高倍显微镜、常规检验后发现,两种检测方式的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 意 义, 依 次 为.32% 、.84% ; 两 种 检 测 方 式 检出的病原微生物中,支原体感染占比最高,在所有检出的微生物数量中占比达到.26% 、.% ,与齐振勇等[6]研究结果相近。
其次,从检出的病原微生物来看,以上2 项研究均显示支原体感染为最常见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 有研究指出[7],支原体培养出现假阳性是临床妇科感染误诊的常见原因, 此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小原核细胞微生物主要黏附于女性生殖道黏膜表面,通过粘附宿主细胞来获得脂质成分、胆固醇补充,与液体培养基酸碱指示剂混合后常变为红色,由于支原体中尿素、 精氨酸经液体培养基分解后均呈现为红色,因此容易导致培养试验结果出现假阳性,临床多采取固体联合液体培养的方式以明确支原体感染菌株类型。 与微生物培养试验相比,运用超高倍显微镜对阴道分泌物细胞学形态进行观察, 不仅耗时较短、 无须经过染色或生化试验来呈现细胞体特征,还能利用超高倍视野详细探查细胞体形态、细胞表面着色情况, 并判断其有无假菌丝、 孢子, 从而对病原微生物种类进行准确的鉴别[8]。 利用超高倍显微镜放大细胞体并观察细胞体结构形态,有助于为临床提供特异性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鉴别依据。
除了非妊娠期的女性以外, 伴随不良妊娠事件的女性阴道菌群多样性、 密集度异常的程度相对较显著,加上孕期内生理变化本身已对阴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产生了一定影响;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下,此类女性分泌物样本细菌数量常>0 个,且多数病原微生物均粘附于上皮细胞或成团状出现[9]。 利用超高倍显微镜能发现女性阴道内菌群分布情况、 数量及细胞体特征, 便于临床在评估个体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密集度的同时基于镜下特异性图像来鉴别微生物类型,从而为后续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提供诊治依据。
3.2 镜下各类病原微生物特征分析 研究指出[10],正常健康女性阴道内应以瑞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作为优势菌, 其中瑞氏乳杆菌在阴道分泌物菌群结构中占比最高可达到% ; 以上优势菌能协助阴道完成自洁活动, 同时激活巨噬细胞发挥抗感染作用, 维持泌尿生殖道菌群处于正常的密集度、pH 值范围内。 免疫性损伤、菌群密集度异常改变均会导致优势菌数量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 支原体多数情况下大量定植于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此种病原微生物所引发的细菌性阴道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等女性生殖道病变已占据性传播疾病的第三位;支原体可进一步细分为人型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以上支原体往往于女性青春期时共生,且定植早期机体并未表现出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11]。这就要求临床除了对早期支原体感染患者予以基础的临床检查外, 还需借助微生态检测评价系统来进一步鉴别实际感染类型。 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样本能明确样本中菌群密集度、多样性,通过合理调节倍数来明确不同视野环境下支原体细胞的形态变化, 弥补普通光学镜检在鉴别细胞形态上的不足,凭借滚动式游走这一特征有效鉴别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 通过超高倍显微镜分辨分泌物中的菌群特征,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复合型感染,利用真菌、霉菌等特异性征象形成对于感染类型的明确诊断。
除了较常见的支原体感染以外,霉菌、滴虫感染同样是导致泌尿生殖道病变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排在支原体感染后、数量分别位居第二及第三的病原微生物为念珠菌和霉菌,提示以上菌株同样在泌尿生殖道病理性活动中呈现高表达。 霉菌性阴道炎常见致病菌株为念珠菌,该类病菌常于阴道微生态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大量滋生繁殖,削弱乳酸杆菌对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侵袭阴道上皮细胞防御屏障,从而加快病原微生物定植,诱发一系列病变;各类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占比较高,此类病菌易合并滴虫等真菌形成复合感染[12]。 利用超高倍显微镜可对受检细胞体进行充分的观察,评估细胞体结构,通过“卵圆形细胞结构体伴假菌丝”这一特异性征象来对念珠菌进行准确的鉴别,同时,通过观察细胞体形状,对连接假菌丝、芽细胞的分支状或链状霉菌进行鉴别,根据镜下卵圆形虫活动情况、鞭毛伸展运动来鉴别滴虫,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微生物鉴别依据,判断分泌物中是否存在复合感染情况。
3.3 超高倍显微镜检测注意事项 虽然超高倍显微镜检测能达到与常规检验相当的病原微生物鉴别检测效果,但镜检准确率仍可能受到人为操作水平、菌株图像鉴别能力等因素影响,临床可适当采取联合检测或多次检测的方式以明确病变类型。
综上所述,于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应用超高倍显微镜对细胞体进行观察,可为临床提供较具体的菌株分型检测报告,其检测效能与微生物培养试验相当,且能在保留微生物分型检测效能的同时提高检测效率,借助高清晰度优势明确鉴别各类病原微生物。